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梅核气与食道型颈椎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医拟诊为梅核气的中老年患者39例,进行食道钡餐检查、同时,摄颈椎正、侧、双斜位片,对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9例中,食道蚕钡相显示食管后壁(颈4/5、颈5/6、颈6/7椎间隙相对应水平段)有弧形压迹,粘膜无异常改变的31例,占79.4%,同时其颈椎平片上出现颈爱行性变的多种X线征象(颈椎病);无弧形压迹,粘膜有或无异常改变,颈椎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病变的8例,占20.5%,结论中老年患者食道型颈椎病是引起中医核梅气的一种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梅核气为中医病名,现代医学称本病为咽部异物感症,以咽部有异物感,梗阻感,如梅核梗阻于咽中,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笔者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采用冰硼散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梅核气患者126例,并与单纯采用冰硼散治疗梅核气患者50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梅核气诊断标准[2]拟定。⑴临床症状:咽喉中有异物感,常似球塞,时轻时重,有时上下活动,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无疼痛,不碍饮食,症状常随情志波动而变化;⑵咽喉、食道及其他有关器官  相似文献   

3.
方春华  张晓慧 《河北中医》2010,32(1):129-130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疗法。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手段,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损伤,其主要术式包括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侧前方减压术和人工椎体置换术等。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5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属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恶心,活动时加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及体征。以椎动脉受压为主要病理变化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笔者近5年来采用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效果满意,现总...  相似文献   

6.
枳壳阿魏验方治疗梅核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核气是病人咽喉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感觉 ,似梅核样阻塞于咽部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以妇女多见 ,常发病于生气之后 ,或因多日不愉快心事而情绪忧郁和闷闷不乐致病。本证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 ,其主要症状是咽部觉有异物梗阻感 ,并不妨碍进食。咽部检查无异常发现 ,食道吞钡X线检查排除食道恶性病变 ,打消病人疑患食道癌的思想负担。该验方仅由枳壳和阿魏二味中药组成 ,前者有疏肝理气解郁之效 ,药用完整枳壳。阿魏是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的树脂 ,入丸散剂之用 ,剂量 1~ 1 5g ,有消积散痞的功效 ,孕妇和脾胃虚弱病者不宜服…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中医称其为"痹症""痿症""项强""眩晕".目前,颈椎病临床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以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全部颈椎病70%以上,而此三型颈椎病也是针灸治疗效果最为突出的[1].临床医师多采用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笔者通过针刺颈夹脊加颈痛穴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的退变,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骨刺形成,以及相邻的3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造成对脊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从而引起颈肩背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1]。笔者查阅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中医治疗文献,综述如下。1针刺治疗为主,配合其他疗法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已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9.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临床上极常见,又称局部型颈椎病。表现头部紧痛,肩酸胀痛,颈部不适,肌肉痉挛,僵硬疼痛,并有相应的压痛点,影像学检查无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不稳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多因感受风寒、地处潮湿、睡姿不当、长期伏案工作、无节制看手机或过度疲劳等造成颈椎间盘、棘突关节及颈部肌肉韧带劳损所致。本病原本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颈型颈椎病属颈椎病的早期,初级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临床普遍认为中医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针灸、推拿、刮痧、拔罐以及中药外敷等中医外治法,安全而有效,患者乐于接受,依从性好。本文观察了颈肩部刮痧加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5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  相似文献   

11.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头痛、肩颈痛、耳鸣、失眠、恶心呕吐等,故又称颈性眩晕,多在中年以后发病,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由向后外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或由于颈椎椎体不稳,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射性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1]。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2011~2013年,我们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颈椎间盘组织、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等退行性改变,累及颈神经、血管甚至脊髓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居各型颈椎病之首。笔者应用按摩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颈椎间盘组织、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等退行性改变,累及颈神经、血管甚至脊髓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居各型颈椎病之首.笔者应用旋转法配合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分型中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僵硬、酸胀疼痛、颈部或颈肩部或肩胛骨附近有压痛点,颈部活动受限等。中医将颈型颈椎病辨为"项痹",经络辨证在太阳、脏腑辨证在肝肾,证型大多是风寒湿痹证,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现代研究认为颈型颈椎病的发生跟颈椎周围肌群有很大关系,且《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五脏生成》中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运用"脾主肌肉"理论来指导治疗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有一定成效。研究从理论分析以及临床应用两方面对此进行阐述,以便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颈肌的痉挛、劳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现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造成颈椎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颈椎小关节失稳,此类改变刺激了颈神经根背侧支及副神经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16.
姿势型颈椎病,也是颈椎病的一种,是由于坐姿不正或职业性姿势不良而引起的椎体或其附近软组织退型性改变引起的颈神经根、背髓、血管等受压后产生的一系列症候。我要论述的是以青少年与病理特点。颈椎有七个椎体,六个椎间盘及其所扶力的韧带所构成。除第一、二颈椎之间无椎间盘相连直接构成关节外,其余均已椎间盘相连。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核气6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核气类似现代医学中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或咽异感症[1,2]。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七情郁结,气滞痰阻,气机不利所致。从1987年至今,笔者采用自拟咽舒方并配合颈前封闭的方法治疗梅核气,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80...  相似文献   

18.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周肌肉和关节改变、椎体增生而影响脊神经根的临床病变,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部及肩膀疼痛、胳膊和手指放射性疼痛等运动功能损失和发生改变。该病发病率超过3.5%,占颈椎病疾病的1/2[1]。我科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梅核气中西医结合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核气中西医结合认识侯永茂达拉特旗中医院(014300)杨秀英达拉特旗妇幼保健所(014300)1994年8月4日收稿1.中西医对梅核气的认识梅核气中医概念、病机与证型:咽部不适,似有物堵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称之梅核气。病机:肝气郁滞,气失条达,津...  相似文献   

20.
颈型眩晕症是酶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呈持续性发作、有时一过性加重的疾病。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长期用颈过度引起颈肌痉挛造成负重椎体间隙逐步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颈椎失稳或棘突偏歪导致位于侧方的椎动脉受压,产生椎动脉、基底动脉缺血而最终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