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传民 《山东医药》2003,43(21):53-54
髋关节结核曾经是儿童期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以及生后卡 -介苗的普遍接种 ,该病已较为少见。近 10年来 ,我院仅收治儿童期 (14岁以下 )骨关节结核 6例 ,其中髋关节结核 2例、脊柱结核 2例、膝关节结核与胫骨下端骨结核各 1例。正由于本病越来越少见 ,故其易于为临床所忽视而造成误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病予以重新强调。髋关节结核通常隐袭起病 ,患病者多为 2岁以上 ,男孩略多于女孩 ,单侧发病者多见。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如午后低热、盗汗、消瘦、食欲减退等。早期症状较轻 ,多有跛…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骨关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英振 《山东医药》2000,40(15):46-47
髋关节骨关节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又称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 病因1.1 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病 是关节软骨生理性的退行变性 ,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增龄 :年龄增加是最危险的因素 ,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2髋关节过度使用 :与职业有关 ,长期反复使用关节者患病率高。关节软骨对反复冲击性负荷十分敏感而受到损伤 ,过量的负荷也可引起软骨下骨小梁微骨折 ,重建的骨小梁对冲击力的承受性差 ,退变加速。3肥胖 :肥胖增加关节负重 ,同时肥胖引起姿势、步态和运动活力的改变 ,影响关节的生…  相似文献   

3.
531536 Axer手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骨盆倾斜/姜其为等//中华骨科杂志.-1985,5(2).-89~92 Axer(骨盆悬吊)手术在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髋外展挛缩骨盆倾斜下肢不平衡中是一种有效手术,它解决了髋外展挛缩主要原因——髂胫束挛缩,又同时加强了同侧较软弱的腹壁肌肉,再则骨盆动力性悬吊使骨盆倾斜改善和平衡了两下肢长度。作者用此术式治疗6例,男1,女4,平均年龄21岁,随访半年以上,效果满意。手术方法:病人侧卧患侧向上,切口自股骨远端沿大腿外侧髂胫束向上至大粗隆,再稍向后弧形向上至髂嵴。亦可采用  相似文献   

4.
骨盆骨折在煤矿较为常见,伤员常合并后尿道损伤。作者从1950年5月至80年7月共收治骨盆骨折510例,其中合并后尿道损伤者109例。本组伤后伴体克者26例(23.9%)。10例伴有相应脏器损伤表面,其中腹膜外膀胱损伤7例,,直肠损伤8例,空肠损伤1例。4例有四肢及脊椎骨折。伤后不能排尿106例(97.3%),尿道口流血97例(88.9%),尿潴留75例(68.8%),会阴血肿15例(13.8%)。本组骨盆骨折合并后球道损伤者,除1例仅有髂骨翼粉碎性骨折外,其余均有耻骨支骨折。从骨盆相  相似文献   

5.
542076 骨盆骨折合并腹盆腔血管损伤//尹兴家等//实用外科杂志.-1985,5(8).-447 报告在农村基层医院抢救4例骨盆骨折合并腹内血管损伤的体会。4例为青壮年,男3例,女1例,系卡车撞伤,翻车,墙压及高处坠跌等严重伤。作者体会、凡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压、休克以及病情迅速恶化或重度休克者,除考虑合并内脏破裂  相似文献   

6.
552808 骨盆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脱位的初步报告/胡清潭等//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1985,5(6)。435~6 作者试用孙锡孚改进、研制的重量轻的“梯形”骨盆外固定器效果良好。整套器械为一“梯形”框架组成。文中对器械组成和安装方法作了详细介绍。适应症:1.前后位挤压伤双侧耻骨支骨折;2.开卷式骨盆骨折;3.垂直暴力骨盆骨折伴两侧耻骨支骨折和双侧骶髂关节脱位。本文临床应  相似文献   

7.
张敏刚  王继孟 《山东医药》2003,43(21):52-53
小儿髋关节滑膜疾病主要有以下三种。1 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是小儿髋关节疼痛最常见原因之一 ,表现为患肢疼痛、活动受限、避痛性跛行 ,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自限性疾病。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感染、外伤或过度疲劳可能与本病有关。通常患儿在 1~ 2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此病好发于 3~ 8岁 ,男孩多见 ,多急性起病 ,突发髋关节活动受限、痛性跛行。全身情况良好 ,体温正常或低热。查体见髋关节疼痛 ,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活动受限 ,尤以内旋活动受限最明显 ,Thomas征弱阳性 ,一般髋关节无明显肿胀。实验室检查对于暂时…  相似文献   

8.
小儿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继孟 《山东医药》2003,43(21):50-50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 ,除先天因素外 ,后天因素亦起着重要作用 ,故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本病的发病率随地区和种族不同而异 ,并且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有关。据我国不完全统计 ,上海的发病率为 0 .1‰ ,北京为 3.8‰ ,香港为 0 .0 7‰ ,沈阳为 1.75‰。1 病理改变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随年龄增加而日益加重 ,表现在骨骼与软组织。1.1 骨骼  1髋臼逐渐变浅、变形 ,充满纤维脂肪组织。脱位的股骨头压迫髂骨翼出现凹陷 ,与关节囊粘连形成假臼。2股骨头正常呈球形 ,脱位后骨骺发育迟缓 ,发育…  相似文献   

9.
6个月内婴儿正常髋关节与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燕  崔立刚 《山东医药》2010,50(20):109-110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在我国平均发病率约3.9%,女多于男,约为6:1,左侧比右侧多1倍,双侧者少见。DDH发病原因不明,研究表明,合并其他先天异常、胎位异常、臀位产、早产等,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2005年7月-2009年3月,本文对6个月内婴儿正常髋关节的发育特点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皮肤关节成形术是一种新的手术,在国内尚未见有报导。这种新的关节成形术是利用新鲜自体皮肤移植代替关节面,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根据文献介绍,皮肤关节成形术有下列优点:(1)新鲜自体皮肤不是异物,是自体活的组织,易于取得,移植后仍存活并能转变成透明软骨;(2)皮肤有理想的可塑性,能够保存关节面的形状,在行走时有正常关节的感觉;(3)手术的破坏性很小,可以保存股骨头的大小和载重面,不会使骨变弱而易于损坏;(4)手术简易,不需要特殊器械。我院应用皮肤关节成形术治疗一例陈旧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初步效果满意,今做简单介绍,以供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除先天因素外,后天因素亦起着重要作用,故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本病的发病率随地区和种族不同而异,并且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有关.据我国不完全统计,上海的发病率为0.1‰,北京为3.8‰,香港为0.07‰,沈阳为1.75‰.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解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手术。我们2001—10/2004—10对28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本立 《山东医药》2007,47(17):38-38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骨关节疾病,X线平片诊断CDH并不困难,但不能显示软组织病理改变。关节腔碘水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软骨、韧带、关节囊等结构的病理改变,对选择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现对45例CDH患者关节腔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CDH的诊治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1〕,极易引起骨折不愈合以及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Ⅰ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显著疗效,但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2〕。本研究对比分析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重新建立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因为陶瓷材料具有生物惰性,使它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有效减少因关节界面磨损而引起的人工髋关节松动、下沉等并发症,使陶瓷人工假体成为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然而关于陶瓷-陶瓷( ceramic-on-ceramic,COC)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会出现髋关节异响和假体碎裂的问题,引起了关节外科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重点从COC材料在THA中的应用进展、优势及存在的弊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及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DH)的手术方法繁多 ,但其目的都是矫正髋臼发育不良 ,使头臼同心、髋臼良好覆盖 ,以恢复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近年来 ,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 ,对髋臼病理形态的认识不断深入 ,手术治疗也有较大进展 ,但如何选择合适术式仍有争议。本文就 DDH的生物力学变化、各种术式的生物力学基础、术式的选择等作一综述。1  DDH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 ,承受负荷后产生正应力(压应力、拉应力 )及剪应力。在正常状态下 ,各种方向的力保持平衡关系。 Thomas[1 ]研究指出以髋顶周围 30°为主要受力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该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48.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1例(8.3%)发生脱位并发症,1例(8.3%)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5髋(25.0%)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级2髋,Ⅱ级2髋,Ⅲ级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伸平均(12.9±5.6)°改善为(75.6±19.6)°,髋关节内收外展由术前平均(4.4±2.7)°改善为(24.5±8.6)°,Harris评分由术前(20.6±13.1)分改善为(71.9±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18.
陈继营 《山东医药》2010,50(12):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成熟的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功能大大改善,平均使用寿命10a以上可达95%~97%,20a以上超过90%。近年来关节外科医生的研究重点包括:减轻手术创伤,缩小切口,更好更快地功能恢复;在年轻患者使用陶瓷对陶瓷、金属对金属及高交联超高分子聚乙烯等耐磨材料制作摩擦表面,防止普通聚乙烯磨屑引发骨溶解,进而引起无菌性松动;尽可能使用近端固定假体,防止远端固定引起的近端骨吸收,前提是确保即刻稳定性;更加注重术后镇痛康复,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随访3.0年,Harris评分优61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7.1%,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03~2014-03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17例(32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5.4(13~35)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关节疼痛、关节屈曲畸形矫正度、关节总活动度及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术前14例患者(27髋)髋关节呈屈曲挛缩畸形平均(35.42±3.15)°,术后平均(4.63±2.12)°,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关节总活动度(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平均(5.81±3.32)°,术后平均(152.47±3.76)°,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7.73±6.41)分,术后平均(82.31±6.5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患者重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6例,轻度疼痛8例,术后轻度疼痛7例,无中重度疼痛;无坐骨神经损伤、骨折、感染并发症出现,术后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前脱位,给予手法复位、皮肤牵引后未再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能迅速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