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应用80枚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修复了70例患者的牙缺失,经l-3年的观察,73枚(91%)保持稳固并能行使功能。文章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了种植技术要点及种植体类型与成功地完成种植修复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非埋藏式种植体支持的单个牙种植体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非埋藏式种植体(ITI)在单个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65例共104颗单个牙缺失病例,采用ITI种植体种植修复,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种植后愈合期无1例种植体脱落,1a成功率与100%,5a成功率为99.1%,修复并发症主要是固位螺丝松动和八角基台折断。结论 非埋藏式种植在单个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柱状二段式HA—Ti牙种植体根桩的外科植入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28例共55颗外科二期完成的柱状二段式钛芯羟基磷灰石涂层牙种植体修复单个或全口牙缺失的近期临床效果,经18个月的随访观察,无一例牙种植体发生松动,脱落,本文还就其适应症,牙种植体外科植入手术操作,及其成功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观察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22枚牙种植区域的骨量不足及植入后的骨穿孔和骨缺损,采用人工骨、自体骨混合移植及生物胶原膜覆盖技术,促进和引导其骨形成从而完成牙种植术。结果:16例22枚牙种植体,全部成功,临床成功率为100%。结论: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的正确应用在牙种植方面是可靠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螺旋状和叶状植体的临床应用,对45例78个种植体进行了初步分析,经临床观察6-28个月,结果满意。对影响牙种植成功的因素和种植类型进行了讨论。认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种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采用精细的无创伤植入技术和遵循必要的修复原则,牙种植体在颌骨内就能长期保持和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国产叶状钛种植体对41名患者口内缺牙区作了48颗种植术,观察12-46个月,均已完成冠修复,除2例失败外,均获成功,作者总结了临床应用的体会,并就种植术应注意的问题,叶状钛种植体临床应用的体会,并就种植术应注意的问题,叶状钛种植体临床应用的特点及种植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IC一段式骨内种植体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上颌前牙缺失牙6个月以上的86例患者植入118枚CDIC一段式螺旋状或叶状纯钛种植体,用成品拜耳树脂牙或烤瓷冠修复。结果:种植修复后,经过1.7年的随访观察,种植成功率达到94.92%,并对种植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影响种植体成功的因素进行讨论。结论:一段式纯钛种植体用于上前牙缺失修复的效果良好,严格选择适应症、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和设计合理的修复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TI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瑞士Straumann公司生产的ITI种植体为16例38颗缺失牙行常规种植及修复,随访观察0.5年~2年。结果16例38颗种植牙中,成功完成种植修复15例37颗牙。修复效果良好。结论ITI种植体是一种临床操作方便、疗效满意的非埋入式口腔种植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圆柱状HA—Ti复合种植体植入,配用3M聚磷酸酯前牙罩冠或塑胶牙修复前牙缺失59例,74颗义齿。经6-24个月随访观察成功56例、失败3例。根据临床观察:利用3M牙罩冠或塑胶牙修复前牙种植的义  相似文献   

10.
牙种植修复与骨密度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骨密度在牙种植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种植体松动度与颌骨骨密度及牙龈指数的关系。方法:对49例患者,66颗缺牙进行牙体种植修复,修复前后分别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49例患者中有48例骨密度值在150~80范围内,占牙种植数的72%,松动度为0度者占95%.牙龈指数为0度者占93%;骨密度与松动度呈负相关,而牙龈指数与松动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与种植修复体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以X线定期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刘自力  贺美兰  吴红翔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8(4):176-177,186,I002,I003,I004,I005
目的:探讨骨结合式Branmark牙种植系统的疗效与成功率。方法:时122例缺牙患者共植入296枚牙种植体,临床追踪观1—8年。结果:种植体8年累计成功率为90.5%。结论:Branmark骨结合式牙种植体是一套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种植体系。认真选择适应症,严格的无菌和微创操作,合理的修复设计及每年一次的定期护理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骨内牙种植体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不同类型牙种植体的临床疗效,笔者追踪观察了10月至5年间291例433颗人工牙种植病例。结果显示:Ti及HA+Ti两类种植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各种形状人工牙根种植效应亦然。作者认为:因颌骨外伤、反复齿槽脓肿失牙者,选择种植修复时应持谨慎态度;重视不同种植材料的属性,可能会提高种植成功率;更优良的基柱形态及基桩材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作者自1993年起应用四川产圆柱状核孔种植体以骨内二期种植方法对56例上前牙缺失共65颗牙种植,其中50例共55颗牙已完成冠部修复,经6个月到2年半的随访,其中3例4颗种植失败,近期效果达92.7%.成功种植牙无松动,牙齿无红肿,X线示骨组织与种植体接合紧密,无透射线.本文本圆柱状种植体修复上前牙缺失适应症,手术方法,成功与失败因素及疗效作了综合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远期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BAM羟基磷灰石涂层钛人工种植牙的远期疗效。方法 18例牙齿缺失的患者,共植入BAM种植体23颗,术后每年定期观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5~9年随访,成功9颗,失败14颗,成功率39.13%。结论 BAM种植体远期效果欠佳,其涂层工艺及结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运用原则,并初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14例患者共37个牙位在拔牙同时植入了种植体,其中6例共14个牙位即刻种植后又行即刻修复。平均4个月后进行Ⅱ期手术和最终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2个月。结果 除1例2枚种植体于即刻种植并即刻修复后3周松脱外,其余病例自修复完成至最后一次复查,临床效果良好,4年累积存活率达到94.6%。结论在适当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成功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牙种植外科技术是牙种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牙种植的成功与失败。本文结合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介绍了牙种植患者的术前评估、治疗设计,重点对于该手术的外科手术问题进行探讨。文章还对该手术的注意事项,如何保证正确的种植部位与方向,防止副损伤等问题介绍了作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一段式钛金属人工牙种植体,进行了138例208颗颌骨内种植,经3至24个月的临床观察,近期成功率达95.67%。作者就一段式牙种植的特点,手术方法,成功因素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认为严格选择适应症,良好的种植材料,精心操作,合理修复,正确使用和维护,种植体就能在颌骨内较长期存留并行使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骨融合式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融合式牙种植体按种植方式分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两种,该文对即刻种植的优点,适应证及种植技术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影响即刻种植成功的因素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上前牙即刻种植开放式愈合使用明胶海绵预防感染及植入材料脱漏的可行性。方法 即刻种植体周围缺隙大于1mm时,植入自体骨和(或)Bio-Oss骨粉。观察组把吸有自体血及甲硝唑粉的明胶海绵压成薄膜,覆盖种植体创面,无张力缝合创口但不完全关闭。对照组不用明胶海绵薄膜,在创面放入甲硝唑粉,其余过程相同。结果 观察组25颗中22颗获得成功。对照组12颗成功7颗.经X^2检验P〈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初期创口不严密关闭的上前牙即刻种植中,用含有药物和自体血的明胶海绵薄膜覆盖创口面能起到促进伤口愈合及防感染和防止植入材料脱漏的作用,有助于种植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拔牙后牙槽窝内即刻植骨延期不翻瓣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要求拔牙后作牙种植修复的病例,在拔牙后的牙槽窝即刻植入人工骨粒(Bio-oss或脱钙骨).3个月后,在植骨位置行临床常规X线和骨量器检查,确定足够的牙槽骨骨量并行不翻瓣牙种植.结果:通过临床和X线观察,植骨后牙槽骨外形丰满,高度和宽度基本保持.不翻瓣牙种植顺利,手术损伤反应小.36颗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达30N以上,随访观察6~62个月,种植全部成功.结论: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骨,可有效保持牙槽骨外形,提供足够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在足够骨量基础上行延期不翻瓣牙种植,可简化种植前检查和种植过程,减轻种植局部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