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文献报道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浆ANP水平随着肾功能恶化有增高趋势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浆ANP水平下降。现将我们对 48例因CRF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测定血浆ANP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一 )正常对照组 :40例 (男 2 1,女 19) ;平均年龄 41.5±12 .6 (2 9~ 5 4)岁 ,经有关检查可排除心、肾、脑疾患。(二 )CRF尿毒症期患者 78例 ,分为 2组。 1.CRF尿毒症期非透析治疗组 :30例 (男 18,女 12 )平均年龄 46 .5± 12 .5 (34~ 5 9)岁。 2 .CRF尿毒症期腹膜透析治疗组 :48例 (男 2 2 ,女2 6 )平均…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由基理论的深入研究,氧自由基(OFR),脂质过氧化损伤与慢性肾衰(CRF)的关系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观察了40例CRF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了15例进行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浆SOD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氧自由基在CRF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清透明质酸 (HA)的测定对肝病的鉴别和预后观察有较大的意义。为了探讨血清透明质酸浓度在肾脏疾病时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73例慢性肾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正常对照组 ,38例 (男 2 6 ,女 12 ) ,年龄 2 0~ 5 6岁 ,平均 42 5岁 ,均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肾病患者组 ,73例 (男 39,女 34 ) ,均为我院肾内科住院病人 ,年龄 2 5~ 80岁 ,平均 45 3岁。其中 ,慢性肾小球肾炎 2 8例、慢性肾盂肾炎 16例、狼疮性肾炎 11例、肾病综合征 18例。二、方法 :采空腹静脉血 ,离心取…  相似文献   

4.
β_2微球蛋白(β_2-m)放射免疫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是一项灵敏、准确实用的指标。本文报告一组慢性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血清β_2-m的变化,并探讨β_2-m测定对血液透析的监护作用。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正常对照组:52例(男28人,女24人),年龄18~56岁,平均38岁,身体健康,无心、肾疾患。二、慢性肾病组;56例(男25人,女21人),年龄16~59岁,平均39岁,病程1~13年,按照1985年全国第二届肾脏病学术会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1例;2.慢性肾功能衰竭组31例;3.尿毒症组1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的透析方法在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中抽选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使用腹膜透析法进行治疗,Ⅱ组使用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均采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后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解脱透析后持续时间以及透析前后的血清肌酐水平。结果Ⅰ组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解脱透析持续时间长于Ⅱ组,且透析后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Ⅱ组,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法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疗效的时间,其疗效更优于血液透析法。  相似文献   

6.
用放免法测定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洋地黄样物质(DLS)浓度的变化。 11例尿毒症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3~58岁,原发病因中高血压病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60例健康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8~68岁。 于血液透析(每周8次、连续2周)前、后分别由肘前静脉采血,测血清DLS、尿素氮(BUN)及肌酐(Cr)浓度,受试者在采血前两周内均未使用过任何洋地黄制剂。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了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及尿中内皮素(ET)的含量检测。并同时对35例长期进行血液透析(HD)的患者进行了HD前后血浆ET的动态观察。并就其与肾脏疾病的可能关系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①慢性肾衰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45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2例。②维持性HD患者35例(男21例,女14刚)。年龄18~62岁,平均46.7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肾盂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4例。透析时间为3月~8年,平均5.6年。③正常对照组,选择经体检合格的  相似文献   

8.
辛敏平 《医学信息》2018,(12):163-165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尿毒症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后β2-MG、Cer、Urea、KT/V各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透析后β2-MG指标变化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β2-MG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各项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各项指标变化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Cer、Urea等指标变化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Cer、Urea和KT/V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高通量透析用于慢性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老年组(n=31)与非老年组(n=31),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实行血液透析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存活率、3年活率、3年及以上存活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非老年组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的1年月存活率为83.87%,3年存活率为64.51%、3年及以上存活率为46.16%,并发症发生率为6.45%;老年组患者1年存活率为58.06%,3年存活率为38.70%,3年及以上存活率为19.35%,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均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进行早期充分透析,增加营养物质,建立个性化透析方案,同时做好心理疏导以及并发症预防工作,确保可以提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以及五年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探讨铅作业工人"观察对象"组血SOD-1、MDA含量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生化法对54例铅作业工人"观察对象"血清SOD-1、MDA含量进行测定并以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铅作业工人"观察对象"的"SOD-1、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观察对象"组的血铅与SOD-1含量进行回归分析,r=-0.34,经t值检验为负相关.结论:"观察现象"血清SOD-1含量增加,并且与研究组铅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资料,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CABG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一天均给予无肝素透析,术后均行持续床旁血液滤过透析(CHDF)。1例患者经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成功,患者存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第3天于血液透析后死于心包填塞。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过积极、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可以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CHDF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素因  李培芬 《医学信息》2006,19(10):1865-1866
在治疗尿毒症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理想目标,如何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血透室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间期的密切观察和个体化护理是降低透析间期并发症,保证HD过程平稳,提高HD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其中多囊肾3例,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22例,HD治疗3个月~31个月,平均17个月,HD治疗次数2—3次/周,个别患者1次/周,48例病人存在肾性高血压,血压经药物控制在100~140/60-90mmHg之间,4例患者血压正常均有肾性贫血,Hb维持在70~120∥L,HD后无明显水肿,HD过程发生低血压占30%,高血压占40%,头痛占5%,恶心呕吐约占5~15%,皮肤瘙痒占5%。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1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存活2年以上的男性患者的生育能力及生育情况进行调查随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49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移植术前均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时间1.5-6年...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抗心磷脂抗体 (A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本文测定了 6 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ACA ,并加初步分析。1 检测对象和方法1 1 受检者 临床确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6 8例 ,按内生肌酐清除率及治疗方法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尿毒症未透析组和尿毒症血透组 ,具体病例数见表 1,另以正常健康人2 2例作为对照组。1 2 检测方法 常规取患者血清 ,用酶联吸附法结合指数(BI)方式测定血清ACAIgA、ACAIgG和ACAIgM。药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所得数据值以 x±s表示 ,并作t检验和相关分析。2 结果2 1 慢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慢性肾衰患者(25例)血液透析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31例)血清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慢性肾衰患者透析前血清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透析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前明显高于透析后(P<0.01).作者对慢性肾衰血清维生素C含量变化与透析的关系及对病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血清肌酐(Scr)、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是慢性肾病的主要标志。机体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可通过分泌上述活性分子,参与慢性肾病的发病过程。本实验通过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从而探讨HFHD改善MHD患者体内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分泌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也为进一步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参与慢性肾病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MHD患者20例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各10例。选取尿毒症非透析患者20例,另选取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FHD组改用可重复使用高通量透析器Polyflux17R,LFHD组继续采用可重复使用透析器Polyflux8LR。分别检测HFHD组及LFHD组患者单次治疗前后及3个月透析前检测的Scr、Ang Ⅱ、ET-1和NO;另抽取尿毒症非透析组和健康对照组各20例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标本同时检验。NO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ET-1、Ang Ⅱ检测均采用放免法。Cr的测定采用常规生化法。透析组患者同时监测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单次透析后HFHD组Ang Ⅱ、ET-1水平较LFHD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HFHD组患者NO、ET-1、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提高上述生物活性物质的清除,使MHD患者高血压得到改善;本实验结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参与慢性肾病发病的机制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前后β2-m,BUN,CO2CP,Cr,US检测和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检测90次血β2-m,BUN,CO2CP,Cr,UA的血清值进行比较分析.着重观察β2-m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评价中分子尿毒素透析性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肾功能不全患者45例,其中男27例,年龄29~62岁,平均43岁;女性18例,年龄23~64岁,平均46.4岁. 二、方法:血液透析机采用日本DBB-22B,透析器为F60型.每周透析1~2次,每次均4h,透析前后分别在透析器动脉端采血.血β2-m RIA kit由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同位素提供.操作按说明书.BUN,CO2CP,Cr,UA指标用日立7060型自动化分析仪,附有高低质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瘦素和血清神经肽Y(NPY)的变化,探讨改善尿毒症营养不良的有效措施.本文尿毒症患者69例,分为3组:低通量纤维素膜透析组(A组)32例,低通量血仿膜F6透析组(B组)21例,F60高通量血滤器透析滤过并血液透析组(C组)16例.对照组18名.用RIA测定患者透析前、后及对照组血浆瘦素及血清NPY水平.结果三组瘦素与NPY水平透析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透析后A、B组瘦素、NPY水平未降低,C组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NPY无显著变化.尿毒症患者存在高瘦素及NPY血症,二者无相关性,都不能通过单纯血液透析清除.利用高通量血滤器进行血液滤过有助于增加瘦素的清除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的变化,我们对98例肾病患者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一)检测组:肾脏疾病患者共98例,以心肌酐含量为判断肾功能标准,将病人分为三组,肾功能正常组(肾炎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16~59岁,平均38.3岁,Cr<132.6μmol/L。肾功能中、轻度损害组(氮质血症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38.9岁,132.6353.6μmol/L。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血清HA在肾病中的诊断意义。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测定 4 0例肾病患者血清HA水平。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肾病组 4 0例 (男 2 2 ,女 18)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年龄 (4~ 78)岁 ,平均 4 0 8岁。其中尿毒症 12例 (男 5 ,女 7) ,年龄 (38~ 78)岁 ,平均 5 1 7岁 ;肾小球肾炎 15例 (男11,女 4 ) ,年龄 (4~ 6 7)岁 ,平均 4 2 3岁 ;肾病综合征 13例(男 6 ,女 7) ,年龄 (7~ 4 5 )岁 ,平均 38 5岁。正常对照组 30例 (男 17,女 13) ,年龄 (18~ 5 0 )岁 ,平均 39 7岁。均为健康体检者。1 2 方法 尿毒症患者均于血透前抽取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