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研究生物胆汁的液晶态。结果表明:胆汁中存在有双折射微粒,它们的图象指出,系层状结构的液晶态。同时,胆汁中也存在有类脂球滴液晶。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到鸡和人胆汁中的滤晶干涉图样(马耳他十字maltese crossed,索状管形 myclin tubees)。并用胆汁成份构成的几种动态系统来分析其形成原因。推测了液晶在胆汁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正常饲料、致石饲料饲养对照组和致石组豚鼠。在饲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动态观测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黏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的变化,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各阶段结晶核的形成和结石晶体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中的总胆固醇、黏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的含量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且胆汁中未见有形结石晶体出现;而致石组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和黏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却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养10d后就有显著性差异,饲养25d后就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致石组豚鼠胆汁中的液晶微泡增多变大并发生聚集和融合,以胆汁液晶微泡融合体为晶核的晶体生长迅速展开并最终形成大量微结石晶体。表明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胆汁液晶是一种基本的结晶核,液晶微泡的聚集和融合是形成晶体生长的关键性因素。胆固醇和黏蛋白起到了促成液晶微泡产生聚集并相互融合的促成核作用,而磷脂和胆汁酸起到的则是抗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在正交偏光镜下,对人体胆汁液晶的光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胆汁液晶是一种非均质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出特殊的干涉图样和四次消光现象,光性符号是单轴正性的,干涉色级是一级灰白,双折射率Δn=0.011-0.017。  相似文献   

5.
液晶是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各向异性流体,是新发现的一种物质状态。它与生命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生物液晶属于溶致液晶,它是疏溶剂性与亲溶剂性的双亲化合物。液晶在光学上是各向异性的,(即能从不同的方向透过不同的光波)。这样液晶就有双折射性。使用偏光显微镜来观察液晶态物质时,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液晶膜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壳聚糖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口服毒性等而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液晶态普遍存在于生命体中。本研究从仿生角度出发,制备出壳聚糖液晶薄膜。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动态接触角测定仪分别研究其织构和亲水性能,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了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液晶薄膜呈现典型的胆甾相液晶织构,与非液晶薄膜相比,它不仅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L929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及分化,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和更好地模拟体内微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聚氨酯弹性体为基质材料,与液晶化合物EBBA共混后,由溶剂蒸发法浇铸成膜.偏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复合膜中液晶相的存在.用动态凝血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复合膜中液晶含量对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液晶含量达到30%(wt)时,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复合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背景: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材料表面液晶态结构的引入改善了纯基材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仿生学原理,模仿生物膜表面的液晶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氯乙烯复合膜。通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诱导液晶畴的尺寸及排列,以调控液晶/聚氯乙烯复合膜表面拓扑结构。方法:称取一定量的聚氯乙烯及液晶化合物胆甾醇三缩四乙二醇碳酸酯,分别溶于四氢呋喃中配制成溶液,再按体积比混合制备不同液晶含量的液晶/聚合物复合膜,置于恒温恒湿反应箱中4h,按同样方法制备纯聚氯乙烯膜作对照。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液晶含量复合膜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表面拓扑形貌,并对复合膜进行了蛋白质吸附研究。结果与结论:液晶/聚氯乙烯复合膜表面呈现出的液晶微区的形态特征受到液晶含量、热诱导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液晶含量越高,表面越光滑;随着温度增加,表观粗糙度增大。结果提示,通过适当调节温度和液晶含量可获得具有一定拓扑结构的复合膜,从而影响复合膜表面蛋白吸附。  相似文献   

9.
生物液晶态液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新液晶的合成和市场上的大量需要,促使了液晶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生物材料的性质,也有更深入的了解。生物液晶的研究,又促进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美国 Kant 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印度利曼物理研究所和台湾等处,都在进行生物液晶的研究。已知人体部各部分都存在着液晶态,从大分  相似文献   

10.
用 X 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晶体结构已有很长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X 射线衍射方法用于液晶的研究始于1913年,由 Van Lin-gen 用于 P—氧化偶氮苯甲醚及 P—氧化偶氮苯乙醚的向列相研究中。但直到1960年才有较多的科学工作者投入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对各种液晶纯品的 X 射线衍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在医学方面 X 射线衍射已成为研究超微结构的重要方法。在研究生物膜结构方面已取得不少  相似文献   

11.
俄国科学家(?)于1903年第一次研究成的色层析法是分离复杂混合物和提纯物质的吸附动力学方法。该法基于物质的各组分的迁移速度不同,在吸附剂层形成各组分色带。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色层析在生物体机能方面有何作用。现已合成了许多液晶态吸附剂,对分离化学结构相近的物质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与良好的效果。分离一种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是液晶的特异性能,这对各向同性的普通液体来说是困难的或是不可能的。液晶所具有分子易变性,结构的有序度及其对外界——光、声、机械压力、温度变化、电与磁场和化学因素等的作用,能相应地改变自身结构等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具有生物细胞固有的性质。有根据表明,液晶具有各种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2.
液晶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氨酯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胆甾醇液晶引入到聚合物中,制成液晶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探究液晶/PU复合膜的血液相溶性;结果:在聚合物基材中加入亲水性的胆甾醇液晶可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有液晶微区的有序结构特征,复合膜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提高;结论:胆甾醇液晶能明显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改善的程度与液晶的组成及复合膜中液晶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合成了三种亲水性胆甾醇液晶化合物 ,用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差热分析以及偏显镜观察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聚氨酯与上述液晶化合物制备复合膜 ,研究了不同液晶类型对聚合物 /液晶复合膜的影响。研究表明 ,胆甾醇液晶化合物有利于改善聚合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引言:第一台激光器60年问世以后,关于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发展及其迅速。但对于激光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理的阐述和研究报导还比较少。刘普和等阐述到“弱激光对生物过程有刺激作用”和激光生物作用机制,“徐国祥等实验后报导氦氛激光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刺激作用”苏联哈萨克州的 Inyushin 等,根据他们的实验,得出“只有氦氖激光才有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择奇异变形杆菌和绿肿杆菌等作为实验体系,从群体发生发展过程的宏观表现上探讨了生物控制的时空表达及非线性问题。结果表明,杆菌发生过程的时相周期性可以表现为空间的波形靶图样,并具有分形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菌群在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是富含生物信息的控制中介机制。我们认为,生物系统局部存在着准平衡和准封闭的微生态环境,生物液晶的存在和相变是细菌群体发生过程的重要协同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聚醚型聚氨酯为基质材料 ,分别与向列型、胆甾型液晶化合物在适当溶剂中溶解共混后 ,利用溶剂蒸发法在聚四氟乙烯板上浇铸成膜。详细研究了液晶含量对复合膜动态凝血性能 ,血小板粘附性能以及溶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当复合膜中的液晶重量份数超过 30 %时 ,复合膜才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且随液晶含量的增加 ,复合膜的抗凝血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尤其是复合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数量随液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液晶是七十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领域的新兴边缘学科.自从发现了液晶的电磁效应、光电效应和温度效应后,才打开了液晶应用的大门.本文就液晶温度效应及其他一些物理化学效应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鱼胆汁对蟾蜍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取生鱼胆汁1m1,用任氏液分别稀释20、40、80及160倍,利用BL-410智能生物信号系统记录不同浓度的生鱼胆胆汁对离体蟾蜍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生鱼胆汁均可显著减少离体蟾蜍心脏心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稀释20倍时,心率几乎为零。同时,当稀释浓度小于40倍时,生鱼胆汁也可相应地降低其心肌收缩力(P〈0.05)。结论:生鱼胆汁溶液对离体蟾蜍心脏功能有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普通显微镜进行偏光影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普通显微镜进行偏光影像观察何静雯张晶臧延祚在病理研究方面偏光显微镜的应用还比较少。我们对普通显微镜下的偏光观察做了一些探讨。偏光显微镜可以分成落射型偏光显微镜和透射型偏光显微镜。医学上透射型偏光显微镜应用较多。它与一般显微镜的主要区别就是增加了一...  相似文献   

20.
IL-6对B 细胞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有调节作用,过去已有许多报导,但多数研究是用肿瘤细胞或体外诱导活化B 细胞的方法进行的。用各种不同的抗原免疫正常人,在血循环中可短暂出现B 淋巴母细胞(LBB),这些细胞在体内已活化并开始分化,所以为研究B 细胞成熟后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本文即研究IL-6在LBB细胞体外自发产生抗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