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创伤骨科治疗水平徐莘香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愈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激素调节钙-磷代谢的系统作用和骨生长因子的局部调节作用,BMP的研究尤为活跃。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应用重组DN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hBMP-1、h...  相似文献   

2.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谭祖键李起鸿自1965年Urist报道了用脱钙骨基质(DBM)植入肌肉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以来,这一研究得到迅速发展。DBM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一种蛋白质物质,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目前对BMP的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多种生长因子参与骨和软骨的生成过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为一种诱导成骨因子,目前已能利用基因工程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rhBMP2〔1〕,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rhBMP2〔1〕有明显骨诱导活性〔2〕。它能诱导...  相似文献   

4.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胡蕴玉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0):579-581
骨诱导及BMP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胡蕴玉骨诱导的概念是在本世纪60年代,继Urist对脱钙骨基质(DBM)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开创性工作之后确立的。实际上早在1934年和1938年,Levander就依据Speman胚胎诱导细胞转化机理,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和骨形态发生蛋白(MBP)的复合物(β-TCP/BMP)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 在理化性质检测和生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小鼠体内诱导成骨的实验,评价该材料的骨诱导能力。结果 多孔β-TCP钙磷比为1.5,平均孔径为400μm,平均气孔率为42.3%,抗压强度为0.826MPa(1MPa=7777.8mmHg),在生理盐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溶血、急性毒性和致热检测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十分完全,其修复常无瘢痕残留。骨组织之所以有如此完美的愈合能力,是因为骨骼组织内存在有成骨因子,即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因其直接诱导软组织成骨而受重视。本文应用BMP4cDNA探针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痂内BMP4基因表达的定位与分布,探讨BMP4基因表达在闭合性骨折愈合外骨痂形成中的作用。用64只健康SD大鼠制备闭合性胫骨骨折动物模型。分别于骨折后12小时、1、3、5、7、9、14及28天取材。取材后行恒冷切片,用地高辛素标记的BMP4cDNA探针进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大鼠骨折后12小时~3天,骨折周围血肿内细胞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4mRNA表达检测为阳性信号。表明创伤激活BMP4mRNA的表达,并呈区域性参与骨折的修复,也说明骨折血肿及周围软组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活性锻烧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按1:20的重量比例,与煅烧异种松质骨(TrueBoneCeramic,TBC)组成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经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8例随访8个月~3.5年,平均18.6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自制煅烧骨是理想的载体。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8.
异种脱蛋白BMP复合骨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种骨移植常由于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失败。本文报告将小牛骨经脱蛋白处理(即脱去主要的抗原物质),后再复合进去骨形成蛋白(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简称b-BMP)使其成为既无抗原性,又利于骨形成的异种脱蛋白BMP复合骨。将其植入新西兰白兔尺骨缺损(2cm),观察愈合结果。免疫学、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表明,植入异种脱蛋白BMP复合骨,各组实验动物术后无任何免疫反应。4周均显示植入骨与骨床界线模糊,8周植入骨内可见大量成片新生骨细胞及新生血管长入。实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大块异种骨移植,不但无任何免疫排斥反应,且可达到预期修复骨缺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无名异冲剂在骨折愈合中对DNA和BM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探讨无名异冲剂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新西兰家兔55只造成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后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后1、2、3、4、5周取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Feulgen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显示DNA和BMP,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折修复细胞DNA指数和骨痂局部BM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两组相同;用药组第1、2周骨痂DNA指数和BM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用药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无名剂冲剂能促进骨折修复细胞的增殖,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诱导BMP合成,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骨质疏松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绝经后骨丢失主要原因是骨重建单位的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由肝和骨骼合成的生长因子,它参与骨重建,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BMD),BMD低于0.601g/cm2(x-2s)则诊断为骨质疏松。据此将76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NOP1)、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NOP2)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OP)三组,测定受试者IGF-1水平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随着增龄和绝经年限延长,IGF-1是维持骨质的重要因子,绝经后妇女增龄,雌激素缺乏,E2、PTH升高可引起血清IGF-1水平下降,OP组低于NOP1、NOP2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年龄(Age)、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率骨质疏松,IGF-1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引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表明IGF-1合理用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多孔β—TCP/BMP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和动物体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梁戈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5-79,I003
多数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无骨诱导活性,为使人工植骨材料具有骨诱导活性并可在体内降解,本研究采用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形成具有骨诱导能力的人工骨。将β-TCP/BMP、单纯TCP、羟基磷灰石(HA)和TCP/HA分别植入168只小鼠股部肌肉内,在24、72小时,1、2、4、8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将上述材料植入55只兔桡骨1.5cm缺损中,分别在2、4、8、12、16周取材,作大体、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将β-TCP/BMP植入小鼠肌袋后1周软骨生成,4周有造血骨髓的板层骨生成。ALP检测1、2周水平最高。植入材料与骨组织之间无纤维组织间隔。在兔桡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发现,β-TCP/BMP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最强,16周植入材料的降解达53%,成骨量亦最多。研究结果表明:β-TCP/BMP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12.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张子军,卢世壁从脱钙骨基质的诱导成骨作用,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提纯和命名,Urist的杰出贡献奠定了今天诱导成骨研究的基础。多学科研究的介入大大加快、深化了BMP的认识。许多临床、实验研究显示了生物合成或提取BMP...  相似文献   

13.
骨诱导性载体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双重成骨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胡晓波  夏筠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80-83,I004
本文用猪骨基质明胶(pBMG)复合猪骨形态发生蛋白(pBMP)植入小鼠肌肉内,以期达到pBMG和pBMP双重诱导成骨的叠加作用,并与单独植入的明胶海绵、pBMG、pBMP和无机骨-pBMP(AOB-pBMP)的成骨效应相比较。结果显示,含有pBMP的各组术后4天有明显的间充质细胞化,新骨在10天左右开始形成。ALP的活性高峰出现在术后21~28天,组间钙、磷含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明胶海绵组最低,而pBMG-pBMP组含量最高。各组的钙、磷相关系数为高度正相关。作者讨论了pBMG复合pBMP后的双重成骨作用及其优越性,认为ALP主要由诱导性新骨成熟期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所产生,新骨中的钙、磷含量因呈高度正相关,两者均可作为新骨定量的指标,但以钙含量为主。  相似文献   

14.
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按1∶20的重量比例,与煅烧异种松质骨(TrueBoneCeramic,TBC)组成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经动物实验揭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临床应用53例病人,48例随访8个月~3.5年,平均18.6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自制煅烧骨是理想的载体。活性煅烧骨(BMP/TBC复合物)具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来源丰富,易于大量加工贮存,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人BMP-2基因约1。0kb的cDNA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构建人BMP-2基因的反义逆转录表达载休,然后用脂质体将重组的PDOR-BMP-2质粒转染至人的骨肉瘤细胞OS-9901,经G418筛选并获得了性克隆。用免疫组织化学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酶(ABC)方  相似文献   

16.
成骨蛋白又称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蛋白-1(OP-1)又称BMP-7与BMP-2的均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将重组人OP-1和BMP-2应用于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的结果令人满意,并已开始向临床应用过渡。  相似文献   

17.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胎儿骨修复长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寻找满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载体一直是应用BMP修复骨缺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探讨胎儿骨(FB)能否成为BMP载体,制备了复合BMP胎儿骨(BMP/FB),将其植入兔桡骨中段15mm人工缺损处,以单纯FB植入、异体骨(ALB)植入、空白作为对照,通过X线摄片,光镜观察,电子探针钙磷元素测定等方法了解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发现BMP/FB植入侧4周时骨缺损处有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8周形成骨小梁,FB基本被吸收,12周出现部分板层骨,钙磷值达到正常桡骨皮质骨水平,16周骨细胞成熟,髓腔再通,外观塑形较好,在不同时间点骨缺损修复程度,BMP/FB组明显优于FB组,FB组优于ALB组,空白组骨缺损则被纤维组织,脂肪组织等填充。实验证明FB是一种良好的BMP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三种重组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方法 在50 只兔的100 个颅骨缺损动物模型中分别植入:①牛脱蛋白骨(b D P B)/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 B M P)/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②b D P B/b B M 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③b D P B/b B M 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④b D P B/b B M P。植入后1、2、4、6 及8 周行组织学检查及 X 线摄片; 植入后10 及42 天行 35 S和45 Ca 液闪计数及灰重测定。结果 成骨能力:b D P B/b B M P/ T N Fα> b D P B/b B M P/b F G F( P< 0.01) > b D P B/b B M P/ E G F( P< 0.01);b D P B/b B M P/ E G F 与 b D P B/b B M P 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T N Fα与 B M P及载体复合后,在体内对骨修复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的重组合人工骨模式中, D P B/b B M P/ T N Fα是一种有价值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PcDNA3-hBMP3基因转染关节软骨细胞及其稳定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an Y  Hu Y  Hui H  Cui D  Li S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391-394,I026
目的 探讨外源性基因hBMP3在软骨细胞获得稳定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将和BMP3的cDNA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形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MP3,转染培养状态下兔关节软骨细胞。利用重组DNA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MP3;利用细胞2和细胞基因转染技术体外转染hBMP3基因至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20.
纯化天然骨唾液蛋白的体内成骨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骨唾液蛋白(bone sialprotein,BSP)在大 本内的成骨活性。方法 应用从牛骨中提取纯化的BSP与经盐酸胍处理诱导活性的不溶性骨基质(insoluble bone mtrix,IBM)或提纯的1型胶原形成共价交联的复合物,将BSP-IBM复合物和BSP-1型胶原复合物分别植入直径8mm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和胸部皮下组织内。不含BSP的IBM或1型胶原也分别植入上述部位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