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梳理古今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出针灸治疗癃闭证的主要穴位,归纳出针灸治疗癃闭证的常用处方及其配穴原则与规律。[结论]治疗癃闭证以循经远端取穴为主;重视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的配伍,多取特定穴;其高频用穴处方多由阴陵泉、三阴交、中极、关元等穴组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和严格筛选后,系统收集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 0"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运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选用腧穴66个,腧穴选用总频次为255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头面部及下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44. 71%(114/255)和24. 71%(63/255),特定穴占80. 3%(53/66)。结论针灸提供依据治疗月经性偏头痛重视局部取穴,适当配合远端取穴,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良锋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7):55-57,F00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 ,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头痛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截至目前尚未有理想的根治药。针灸治疗此病具有较好疗效 ,现将近年来有关临床资料概述如下。  毫针治疗 :崔氏[1 ] 取风池为主穴 ,配取太阳、角孙、外关、合谷等 ,每日或隔日行针 1次 ,留针 30分钟 ,10次为 1疗程。结果 56例中痊愈 32例 ,显效 17例 ,有效 5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6 .5%。陈氏[2 ] 取穴液门、足窍阴。液门穴针刺平行于掌骨 ,深 1.5寸 ,得气后嘱患者吸气时 ,大幅度提插 ,呼气时 ,大幅度捻转。足窍阴穴直刺 0 .5~ 1寸。对照组取穴风池、太阳、丝竹空 ,配…  相似文献   

4.
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搜集从1990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月经性偏头痛针灸临床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筛选出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腧穴及取穴部位,探索总结出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经用穴的潜在规律。从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上看,足少阳经为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首选经脉,风池、率谷、百会、太冲等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取穴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项部,所以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还是以局部取穴为主,同时现代还比较注重远端取穴;太冲穴不仅为足少阳经的表里经脉上的腧穴,同时还是足厥阴经的原穴、腧穴;此外,对交会穴的选用也是现代针灸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取太冲、风池为主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27例偏头痛患者,取太冲、风池穴针刺治疗,每日进行1次,5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9%。[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止痛迅速、疗效持久、应用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一是局部取穴,本病发病多由于少阳经脉气血失和所致,故取太阳、率谷、风池等,可以熄风、活血通络、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安神止痉;二是远端取穴,远端取穴可以调节和刺激相关经络远端的腧穴,缓解症状、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目的;三是远近配伍,取足临泣、外关、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上下配伍选取率高,远近配伍能快速起到止痉效果,有利于局部症状的缓解,并且通过腧穴调节运行整条经络的经气,平衡阴阳;四是特殊选穴,属微针系统,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本病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玉针,即采用岫岩玉研制成的玉石针。取其按压穴位,治疗头痛、肩周炎、痛风湿、外伤痛、胃痛等20余种疼痛症,据310例疗效观察,总有效率达97.98%。取穴:采用局部与远端循经相结合,每次取1~4个穴位(先找出病处的敏感点,然后在疼痛部位取穴,如该处与邻近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89年以来用推拿手法加穴位药贴治疗肩背痛、颈项痛、腰腿痛等慢性病80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31~40岁10人,41~50岁23,51~60岁38,61岁以上9人。其中肩背痛22例,颈项痛30例,腰腿痛28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治疗方法一、取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并结合循经取穴。如肩背痛和颈项痛取局部阿是穴为主,配以远端曲池、外关穴等;腰腿痛取局部阿是穴,配以下肢风市、委中、阳陵泉等穴。二、推拿手法:以(扌衮)法、推法、擦法、揉法、  相似文献   

9.
唐胜修  罗明富 《陕西中医》2006,27(10):1276-1277
目的:观察电针胃经小肠经下合穴背俞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58例偏头痛兼Hp阳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局部取穴组、下合背俞穴组和综合组。综合组取取以下两组选穴:局部取穴组取患侧头维、太阳、曲鬓等。下合背俞穴组取胃经小肠经之下合穴及背俞穴足三里、下巨虚、胃俞等。结果:局部取穴可使偏头痛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取下合穴背俞穴可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P<0.05),并使Hp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电针合穴和背俞穴能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0.
对偏头痛急性期针刺治疗的穴位研究进展,从传统取穴、现代取穴、综合取穴等角度作述评;对影响穴位选择的穴位归经、穴性、病症等7个因素进行分析;对穴位优选方案的要点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偏头痛急性期针刺选穴存在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不仅体现在传统中医的经络特异性、穴位特异性,也可能存在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穴位相对特异性。分析了目前穴位选择研究的薄弱点、空白点,并从中医传统取穴、现代医学取穴及两者联合取穴方案3个方面提出针刺治疗急性期偏头痛优化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穴位优化研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近来采用缨刺法结合远端循经取穴法治疗53例偏头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3例患者经检查均排除了占位性病变、青光眼、高血压病等。其中男性21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左侧头痛35例,右侧疼痛18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7天。1.2治疗方法:主穴取患侧阿是穴的对称点,健侧太阳、率谷、风池、输穴取患侧液门、侠溪。伴有恶心、呕吐者加双侧梁匠、内关;急躁易怒者加双侧行间。首先找准患侧压痛点,再…  相似文献   

12.
灵龟八法实验与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龟八法是一种针灸择时选穴法,是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十八年来灵龟八法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临床应用1.1 单纯灵龟八法开穴刘氏[1]报道将157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分为循经取穴、逢时开穴、辨证逢时开穴等三组进行针刺治疗,治疗7次后统计疗效。经统计学处理,辨证逢时开穴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司氏[2]将417例各种痛证患者分为辨证循经取穴,辨证逢时开穴,逢时开穴等三组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辨证逢时开穴组的显效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辨证逢时开穴组治疗痛证疗效优于其它两组。安氏[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远端取穴、近端取穴、远近端相结合取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遵循循证医学(EBM)要求,对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近20年来有关针刺远近取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2篇,共计患者282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远近配穴方法疗效要优于单纯的远端或近端取穴治疗,且单纯的远、近取穴治疗并无明显的疗效差别。对其中纳入的18篇文献综合分析,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针刺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的疗效相当[OR=0.83,95%CI(0.83,1.18),Z=1.04,P0.01]。对其中纳入的20篇文献综合分析,近端选穴与远近选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结果显示针刺远近选穴疗效优于近端选穴[OR=0.32,95%CI(0.23,0.44),Z=6.90,P0.01]。对其中纳入的8篇文献综合分析,远端选穴与远近选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结果显示针刺远近选穴疗效优于远端选穴[OR=0.20,95%CI(0.10,0.40),Z=4.50,P0.01]。另外,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分析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结论:在针刺治疗中,远近配穴作用要优于单纯的远端或近端取穴治疗,而单纯的远端取穴与单纯近端取穴相比,并无明显的疗效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在镇痛效果上的不同,探讨对偏头痛针刺镇痛治疗时循经取穴的必要性,从而为临床针刺治疗偏头痛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少阳经组、阳明经组、非穴位组3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针刺足少阳经原穴丘墟穴、足阳明经原穴冲阳穴、丘墟穴与冲阳穴连线中点非穴位处,其中少阳经组为循经取穴,其余两组为非循经取穴。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来量化。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统计分析3组疼痛程度改善是否有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疼痛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时,循经取穴与非循经取穴(包括非穴位)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选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辨证选穴对42例偏头痛患者施以针刺治疗。[结果]治愈5例(占11.91%);显效23例(占54.76%);有效12例(占28.57%);无效2例(占4.76%);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辨证选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经远端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循经远取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用电针治疗面瘫6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7.1%.结论:本法治疗面瘫有较好疗效,并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一、针捌治疗法(一)治疗方法采用循经取穴和交经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取患侧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外,同时取对侧相应部位的经穴。常用穴有:环跳、风市、阳陵泉、殷门、承山、昆仑、支沟、中渚等。一般每次取3~5穴。患侧穴位为主,健侧穴位为辅。如取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方法]体针取穴多以脾经、胃经、大肠经经穴为主,同时配合局部取穴。辅以辨证取穴,毫针常规快速进针,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min,前3d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耳穴取饥点、内分泌、脾、胃、口、交感等,局部先常规消毒,然后以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6~8次,每次按压5min,以痛为度,5d换1次,两耳交替埋藏。[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轻度76.19%;中度88.46%;重度100%;合计89.00%。[结论]电针配合耳穴压豆可从减少摄食和增加消耗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方法]体针取穴多以脾经、胃经、大肠经经穴为主,同时配合局部取穴。辅以辨证取穴,毫针常规快速进针,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min,前3d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耳穴取饥点、内分泌、脾、胃、口、交感等,局部先常规消毒,然后以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6~8次,每次按压5min,以痛为度,5d换1次,两耳交替埋藏。[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轻度76.19%;中度88.46%;重度100%;合计89.00%。[结论]电针配合耳穴压豆可从减少摄食和增加消耗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