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器(EECP)提高血流剪切应力对高胆固醇血症实验猪血管病理形态、血管内皮形态与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高脂对照组、高脂反搏组。后两组同量持续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高脂反搏组在高胆固醇喂养2个月后进行体外反搏。15周后取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NFκB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结果高脂对照组及高脂反搏组血脂水平较普通饲料组显著升高(P<0.01),而高脂对照组与高脂反搏组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大体苏丹Ⅲ染色示高胆固醇血症猪斑块形成较普通饲料组增多;而高脂反搏组斑块/内膜面积比[(3.33±2.40)%]显著少于高脂对照组[(12.03±7.12)%](P<0.05)。扫描电镜示高脂对照组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大量破坏脱落,有较多血小板黏附;高脂反搏组内皮细胞较完整,沿血流方向梭形排列,血小板黏附较少。透射电镜示高脂对照组内皮细胞变性凋亡脱落显著,内皮下大量泡沫细胞积聚,平滑肌细胞呈合成型改变,大量增生并向内膜移行;而高脂反搏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冠状动脉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示高脂对照组弹力纤维紊乱断裂,内膜较普通饲料组增厚[(24.36±9.72)μm比(9.97±4.02)μm,P<0.05];而高脂反搏组的内膜增厚比高脂对照组明显减少[(11.87±5.95)μm比(24.36±9.72)μm;P<0.05]。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示高胆固醇血症猪冠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NFκB荧光强度较普通饲料组增高,但高脂反搏组荧光强度较高脂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通过体外反搏提高血流剪切应力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减轻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从而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的活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清中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2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36 d共36 h的长程增强型体外反搏.分别于分组饲养前、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留取3组动物静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AOPP浓度,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血清hs-CRP浓度.结果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经高脂饲养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血清AOPP和hs-CRP浓度在分组饲养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与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AOPP和hs-CRP浓度较正常饲养组同时期均有显著增高(P<0.05);而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AOPP浓度较高脂饲养组显著降低[(95.38±12.66)μmol/L比(128.46±12.55)μmol/L;(85.78±10.33)μmol/L比(158.22±16.32)μmoL/L,P<0.05];且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hs-CRP浓度较高脂饲养组也有显著降低[(0.47±0.14)mg/L比(0.62±0.32)mg/L;(0.47±0.16)mg/L比(0.59±0.43)mg/L,P<0.05].结论 AOPP和hs-CRP参与了高胆固醇血症猪的发病过程.长程体外反搏可能通过减轻机体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性反应过程,从而阻止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生理进程.  相似文献   

3.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型猪CD36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贵州小香猪,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香猪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每2个月末称体重并从禁食过夜的小香猪眶静脉窦采集血样,检测血脂浓度。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均用酶法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CD3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喂养2个月后,实验组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从第4个月末开始升高, 在第7个月末明显增加;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CD36表达上调,同时观察到高脂高胆固醇小型猪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 结论:提示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可引起贵州小型猪的脂质代谢紊乱,并导致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的CD36表达上调以及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小板膜流动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2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每次2 h,隔日1次,共计36 h的增强型体外反搏干预.分别于分组饲养前、反搏前、反搏中期(反搏进行18 d)和反搏结束(反搏进行36d)时留取3组动物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并用Caimi法检测血小板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P'.结果 与正常饲养组比较,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Chol和LDL明显升高(均P<0.05).3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在分组饲养前无显著差异(P>0.05);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与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正常饲养组同时期均有显著增高(均P<0.05);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P'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高脂饲养组显著降低[P':(0.451±0.047)比(0.655±0.034),(0.561±0.043)比(0.723±0.050);脂质过氧化水平:(0.56±0.06)mmol/L比(0.88±0.07)mmol/L,(0.72±0.13)mmol/L比(1.23±0.11)mmol/L,均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能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血小板膜流动性阻遏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生理进程,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脂饮食引起大鼠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衰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测定血脂的变化,HE染色分析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结构的改变;胶原酶灌注方法分离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内皮细胞;应用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衰老相关的半乳糖甘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活性。 结果:SD 雄性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大鼠血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胸主动脉和肾动脉出现明显的粥样硬化改变;胸主动脉和肾动脉血管内皮细胞SA-β-gal活性明显增加,表现为较强的β-gal染色。结论:高脂饮食引起大鼠胸主动脉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物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发生早期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的局部应力水平的影响,评价临床中该疗法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失稳的风险。首先以35月龄左右雄性猪2头为实验体,进行反搏前后状态的基础血流动力学在体测量,反搏压介于0.025~0.04MPa;进而建立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模拟斑块出现及生长过程中,EECP对其局部应力水平及应力震荡特性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EECP使动脉的应力水平及应力震荡特性均有显著增加;早期小规模斑块的存在令局部应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但将降低应力的震荡水平。EECP使两实验体的动脉内压峰值水平最高提升10.62%及16.18%,此时若动脉存在斑块(H=0.2D),其局部壁面切应力(WSS)峰值水平将分别提高135.54%及235.71%,震荡剪切指数(OSI)达到0.083及0.069。由于反搏产生的高舒张压明显提升了斑块的局部应力水平,同时反搏的“双脉冲”作用模式使动脉的OSI水平大幅增加,我们推测其慢性作用可能会促进斑块本身疲劳的进程,从而对斑块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但EECP对心动周期里壁面切应力水平的提升可能对斑块本身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佃淳  张红  李玉中  刘大明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2):13-14,17,F0003
目的:观察芪参降脂饮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分别喂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芪参降脂饮;每组各8只。6周后采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主动脉壁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主动脉血管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大鼠血清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主动脉内皮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中膜平滑肌排列亦较模型组整齐,大鼠主动脉壁ICAM-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芪参降脂饮能够降低血脂,抑制ICAM-1在血管壁的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防止早期AS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于不同狭窄程度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方法 建立 4 个不同狭窄程度的 0D/ 3D 耦合几何多尺度血流动力学模型,开展不同反搏模式下的 EECP数值模拟,定量计算脑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 其中,处于 4 ~ 7 Pa 范围的狭窄下游 TAWSS 均值、低 TAWSS 危险区域百分比、高狭窄支流量被认为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结果 对于 50% 、60% 、70% 、80% 狭窄,在反搏气囊放气时刻分别为心动周期内 0. 5、0. 6、0. 7、0. 7 s 的反搏模式下,血流动力学环境最优。 结论 对于 50% 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 0. 5 s 的反搏模式;对于 60% 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 0. 6 s 的反搏模式;对于 70% 、80% 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 0. 7 s 的反搏模式。 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应当适当延长加压时长。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对不同狭窄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EECP 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TG) 与肾素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治疗心肌缺血时的改变.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观察EECP治疗时缺血心肌、肾脏、肺脏和主动脉处肾素活性的改变.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组织中ATG与肾素mRNA的表达.结果 反搏组缺血心肌肾素活性明显低于缺血组[(2.36±0.59) ng·ml-1·h-1对(3.21±0.67) ng·ml-1·h-1,P<0.05].反搏组缺血心肌中ATG、肾素以及主动脉肾素mRNA也明显低于缺血组(0.56±0.16对0.71±0.15,1.12±0.16对1.37±0.22,P<0.05;0.96±0.11对1.18±0.18,P<0.05).结论 EECP能通过抑制心血管肾素mRNA的表达来抑制肾素活性,同时对ATG mRNA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EECP抑制心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从而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Intra-aortic bal oon pum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由固定在导管的圆柱形气囊构成,将其安放在胸主动脉部位,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导管近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末梢,远端位于肾动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工作时驱动气体往返进出气囊。在心脏搏动的舒张期,球囊从排气状态突然膨胀充气,在胸降主动脉内占有了一定的体积,将原来占据该体积的血液顺、逆着动脉走行向终末端器官灌注。在收缩期,球囊从充气状态突然收缩排气,其所占据的体积被周围血液迅速回流填充。其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变化:主动脉收缩压降低,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内膜下心肌存活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胰岛素对培养的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的小牛胸主动脉,做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取4-6代培养细胞分组,应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30 mU/L、300 mU/L、3 000 mU/L)干预培养过程,48 h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内皮细胞VEGF及其受体(flt-1、flk-1/KDR)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浓度胰岛素组(30 mU/L、300 mU/L)内皮细胞VEGF表达明显高于不用胰岛素组(P<0.01);高浓度组(3 000 mU/L)内皮细胞VEGF表达明显低于不用胰岛素组(P<0.05);各组内皮细胞VEGF受体(flt-1及flk-1/KD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胰岛素促进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高浓度胰岛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胰岛素对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GF受体(flt-1、flk-1/KDR)的表达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的血压变化及其内皮功能变化,探讨CIH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IH组(缺氧55 s,复氧 55 s)及NAC干预CIH组(缺氧55 s,复氧55 s,NAC 300 mg·kg-1·d-1,灌胃)。尾套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胸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和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mRNA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胸主动脉eNOS表达。胸主动脉及血清ET-1水平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外周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使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胸主动脉组织匀浆中超氧阴离子(O-·2)含量。结果:CIH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升高(P<0.01),NAC干预CIH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较CIH组显著降低(P<0.05)。CIH组胸主动脉中eNOS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NAC干预组两者表达明显高于CIH组(P<0.05);CIH 组胸主动脉ET-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而NAC治疗使表达减低(P<0.05)。CIH组血清MDA和ET-1水平以及胸主动脉匀浆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NAC干预组这些指标水平均低于CIH组(均P<0.05);CIH组血清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而NAC治疗组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 NAC通过减少自由氧的产生,保护主动脉组织内皮功能,从而缓解血压升高,推测氧化应激参与CIH致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活化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ed C kinase 1, RACK1)在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感受切应力刺激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对联合培养的大鼠ECs和VSMCs施加1.5 Pa正常切应力(normal shear stress, NSS)和0.5 Pa低切应力(low shear stress,LowSS),应用BrdU ELISA方法检测VSMCs增殖水平,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的力学响应分子RACK1表达以及Akt磷酸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检测。静态条件下,应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VSMCs的RACK1表达,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Akt磷酸化的作用。应用ECs与VSMCs隔开培养和联合培养模型,检测ECs对VSMCs的RACK1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血管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结果发现,与NSS组相比,RACK1在LowSS组血管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owSS诱导了与ECs联合培养的VSMCs增殖,上调VSMCs的RACK1表达和Akt磷酸化。静态条件下,特异性抑制VSMCs的RACK1表达后,VSMCs的增殖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与ECs联合培养VSMCs,其RACK1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较隔开培养组均上调。结论 VSMCs的RACK1表达受细胞接触与切应力的影响,并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LowSS诱导的VSMCs增殖的调控。探讨VSMCs增殖功能变化及其力学生物学机制对于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病机理和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为对照,34只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ApoE-/-组、STZ-ApoE-/-组和STZ-ApoE-/-+Atorv组。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HE染色图像分析测定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免疫杂交检测主动脉及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蛋白水平;Fenton反应Griess显色法测定血清及胸主动脉匀浆上清液活性氧(ROS)水平。I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内ROS的水平,光泽精分析法测定NADPH氧化酶活性。采用干扰RNA和质粒转染的方法评价类视黄醇X受体α(RXRα)在Atorv抑制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结果:(1)与C57组相比,ApoE-/-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增加[(215.88±34.19)μm2vs 0μm2,P0.01],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表达水平显著缩小(P0.05);(2)与ApoE-/-组相比,STZ-ApoE-/-组胸主动脉斑块面积进一步增加[(314.13±35.72)μm2vs(215.88±34.19)μm2,P0.05],血糖水平升高,血清TC、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3)与STZ-ApoE-/-组相比,STZ-ApoE-/-+Atorv组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降低[(217.47±24.56)μm2vs(314.13±35.72)μm2,P0.05],血糖、血清TG、HDL、TC、和LDL-C无显著变化,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4)高糖(25 mmol/L)干预后,HUVECs内ROS含量、gp91phox蛋白水平及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10-8~10-6mol/L)显著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s胞内ROS含量、gp91phox表达及NADPH氧化酶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5)将RXRαsiRNA转染至HUVECs之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对高糖环境下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显著减弱,RXRα质粒转染使RXRα过表达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抑制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核受体RXRα介导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group-cell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dothelial cells (EC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SMCs) derived from the same source, the porcine thoracic aorta, as they moved into an experimental in vitro wound. The authors characterized migration by measuring two aspects of the migrating cells: the number of free cells in the wound and the distance of migration of the sheet of cells at the wound edge. The quantitative data showed that ECs migrated into the wound as a sheet of cells, while SMCs migrated as free single cells. In addition, since irradiated cell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cell migration and since the irradiated cells do undergo some shape chang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ytoskeletal microfilament fibres was compared in migrating irradiated and nonirradiated cells in order to see whether this feature of cell migration was different. Irradiated and nonirradiated migrating ECs showed a strikingly different pattern in the orientation of microfilament bundles when stud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ith antiserums to myosin and tropomyosin.  相似文献   

16.
应用脱细胞血管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采用脱细胞处理的猪胸主动脉血管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接种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方法: 以新鲜猪胸主动脉为原材料, 1% Triton X-100为脱细胞试剂,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冷冻干燥和热交联法对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改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力学性能测定。用人脐带内皮细胞经培养和扩增后,再与所制备的脱细胞血管基质进行复合培养,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生长状况。结果: 1% Triton X-100处理84h的猪胸主动脉,既能完全脱除血管中细胞,同时又完整保留血管基质的三维结构;对脱细胞血管基质冷冻干燥24 h,120 ℃下热交联12 h,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断裂强度可达到1.70 MPa。扫描电镜下可见,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内皮细胞复合培养7 d,已形成典型血管内膜样结构。结论: 经改性后的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用其作为支架材料与内皮细胞复合培养,有望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 CGRP 分别作用于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和经联胺诱导的内皮细胞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 RT-PCR 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结果:联胺诱导的内皮细胞可使 ICAM-1的表达增强,而使 NOS 和 TIMP-2的表达下降。当 CGRP 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联胺诱导后的内皮细胞,对 ICAM-1的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 NOS 和 TIMP-2的表达则有明显的上调作用。结论:CGRP 对内皮细胞的保护调节作用可通过下调 ICAM-1和上调 NOS 和 TIMP-2的表达来实现,提示 CGRP 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机理。分别测量在正常情况下,缺血1小时,缺血2小时、缺血1小时反反搏1小时、反搏2小时犬头臂干、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处的实时血流量,而后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各处的实时剪切应力,结论是急性心肌缺血使各处动脉血管剪切应力的脉动性下降;体外反搏的作用可增加各处动脉剪切应力的脉动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双层细胞种植能有效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到内皮细胞中能提高其细胞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 目的:采用双细胞种植及修饰内皮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和抗栓能力,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观察对小口径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方法:以4种不同组合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种植在PTFE管腔面。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4种人工血管经旁路分别移植在4组兔的腹主动脉上。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60 d,种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组和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 > 0.05)。与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相比,未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膜明显增厚(P < 0.05);未转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膜较薄(P < 0.05)。提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可以促进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狭窄,但同时转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可以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