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运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8例(治疗组 )与常规电针治疗 36例 (对照组 )对比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4 1.7%和2 2 .2 % ,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和 83.3% ,P <0 .0 5。结论 :电针配合按摩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疗效 ,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组),电针组和推拿组(对照组)。结果:推拿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3%,愈显率80.0%;电针组总有效率80.0%,愈显率60.0%,推拿组总有效率76.7%,愈显率5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立早 《中医药导报》2004,10(11):43-43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4 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2 0例与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 ,治疗组运用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 8例 ,总有效率 85 % ;对照组痊愈 4例 ,总有效率 6 5 %。结论 :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电针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琴  刘晓辉  吴喜利 《陕西中医》2004,25(11):1027-1028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1 0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5 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 (阳白、太阳、巨、下关等 )配合西药 (青霉素、病毒唑、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 )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1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96%。总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取效时间上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2 0 d,对照组 38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提示 :电针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消炎、调节神经代谢的优势 ,可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翳风穴合电针、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艾灸翳风穴、电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行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8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5.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翳风穴合电针、激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加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电针加火罐治疗,对照组64例口服丹鹿通督片、大活络胶囊治疗。治疗2个疗程(30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8.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推拿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研究组症状评分、面神经等级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结果:经过3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95%CI=88.80%~99.60%),对照组为75.00%(95%CI=60.85%~89.1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022 0,P=0.004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证据明确,其收益为OR=0.10(95%CI=0.02~0.49),NNT=5(95%CI=2.85~11.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对顽固性面神经麻痹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面部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组40例。治疗组采取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进行治疗,而常规组则采取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穴位微循环参数和面部肌电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0例,在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无病理电位表现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22例、25例;常规组40例,在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无病理电位表现的病例数分别为11例、13例、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健侧阳白穴、地仓穴和颊车穴的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P0.05)。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健侧阳白穴、地仓穴和颊车穴的微循环血流量增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病理电位、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性评价头面针联合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头面针刺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闪罐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试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分(81.33±11.41)分,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面神经功能评分(69.83±18.86)分,临床有效率80.00%,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面针刺联合闪罐法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特发性面神经麻木症状,提高患者面部动静态及联动总体功能,疏通经脉,鼓舞气血运行,濡养筋肉,修复神经传导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潘志强  蔡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2,(23):53+55-53,55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走罐治疗周围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0例确诊为周围面瘫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走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优于针刺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针罐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治疗,治疗15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7.4%,总有效率93.5%,对照组痊愈率43.3%,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温针、电针和闪罐治疗周围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周围面瘫急性期患者64例分为四组,将采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温针灸治疗的患者纳入温针组,电针组实施电针治疗,闪罐组在针刺后加闪罐治疗,每组16例。将四组周围面瘫急性期患者的House-Bro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面部残疾指数(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进行比对。结果:同其他三组相比,温针组对周围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低于治疗前,且温针组数据最低,与其他三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温针组、电针组、闪罐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FDI评分(社会)低于对照组,FDI评分(躯体)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针组治疗后与其他三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周围面瘫急性期患者采用温针疗法治疗的效果比电针、闪罐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电针、TDP加拔火罐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初收治的80例难治性面瘫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采取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2∽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TDP加拔火罐治疗难治性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采用针刺方法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针灸科门诊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纳入标准的患者5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患者30例,针刺组患者26例,其中针药组采用毫针针刺结合自拟面瘫汤口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经过疗效评价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采用SPSS.V 16.0统计软件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说明治疗后两组病例在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毫针针刺治疗。该方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1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25%,对照组有效率73.53%,两组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厉卫红 《中国针灸》2005,25(11):765-767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在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急性期内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予相同的西药治疗外,在急性期内治疗组采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颈项部酸痛处梅花针叩刺拔罐后TDP照射局部,对照组则只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采用TDP照射.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两组均采用患侧针刺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1.2%,对照组痊愈率68.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拔罐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药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巨刺法。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P<0.05)。结论巨刺法可提高常规针药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