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7年以来 ,我们对 2 5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 3 5例出现术后速发性下肢痛 (术后 1~ 2天出现患侧下肢疼痛 ) ,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17例。其中 2 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 L3~ L42例 ,L4~L515例 ,L5~ S1 18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者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 ,同时行侧隐窝扩大术。患者术后 1~ 2天即出现患侧肢体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持续性根性痛 ,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出现麻木 ,3 4例较术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开窗髓核摘除10例,半椎板切除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2例,半椎板切除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探查减压突出髓核摘除3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突出椎间髓核摘除8例(其中4例伴有腰椎失稳,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疗效评定按Macnab标准,优48例,良8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选择半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以来,我院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经过两年以上随访,其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腰痛。现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 侧隐窝扩大术92例。其中25例术后持续性下腰背痛和患侧肢体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持续性根性痛,并神经根相应支配区出现麻木。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发生腰腿痛原因较多,机理复杂,常见原因为:①切口过长:皮肤切口较长,皮下组织钝性剥离广泛或口大底小,造成皮下组织挫伤大、毛细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多次胆道手术后再次胆道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例已于外院行3次以上胆道手术的再次胆道手术患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道狭窄6例(66.7%),肝胆管结石复发合并胆管炎3例(33.3%)。本次手术方式分别为1例带血管蒂胃瓣修复,8例胆肠Roux-en-Y吻合,其中l例附加肝左外叶切除。术后随访3~18个月,胆道感染的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多次胆道术后再次胆道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道狭窄,对于多次胆道术后需再次手术的病例,术前利用影像学对病情准确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技能以及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6~1990年采用髓核摘除、侧隐窝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及单纯侧隐窝狭窄患者18例,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及方法:男10例,女8例;年龄35~55岁,平均48岁。均表现为单侧腰、腿根性痛。病变位于腰_(4、5)12例,腰_5骶_1 6例。其中15例合并侧隐窝狭窄,单纯侧隐窝狭窄者3例。病程8个月至16年。均采用半椎板切除法:患者俯卧位,局麻下作腰_3至骶_1棘突正中切口。剥离患侧骶棘肌,用椎板拉勾率开。根据术前定位标记,作相应的椎板间隙按压,有局部痛及放射性痛的位置即是病变位置。在病变处椎板下用蛾眉凿凿开一小窗,大小以神经根与突出之椎间盘显露清楚为度。在神经根上方注射1%普鲁卡因0.5ml,探查神经根肩、腋、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治疗目前仍以开放手术为主 ,但创伤大 ,出血多 ,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在髓核摘除及彻底解除压迫的前提下 ,如何少破坏脊柱结构 ,尽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减少手术并发症 ,一直是脊柱外科努力的方向。我院于 2 0 0 0年以来采用德国产STORZ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下称后路椎间盘镜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2 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3 8~ 76岁 ,平均 47.5岁。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 L4 ~ L55例 (中央型 1例 ) ,L5~ S14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首次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997—2007年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结果76例首次手术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60个月。首次手术出现术后症状复发、腰椎不稳等问题,需再次手术治疗,初次手术失败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占52.8%。结论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未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多间隙突出遗漏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并发后腰椎不稳等。  相似文献   

8.
对32例行二次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再手术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另一间隙再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及第一次手术定位错误。  相似文献   

9.
1984年以来,我院收治胸椎管狭窄症10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3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1.资料分析。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为41~65岁;平均病程2年10个月。其中2例来自高氟区,具有典型的氟骨症X线表现,另2例有外伤史。就诊时完全截瘫4例,不全瘫6例,大、小便障碍4例,胸腹部束紧感4例,腰背痛6例,腿痛5例,平面以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侧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行结肠造影,采用健侧侧卧位,X线透视监控下避开肠管,用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后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9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穿刺成功率100%,手术优良率93.3%,无血管、肠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PLLD适用于严重中央型L2-5椎间盘和(或)椎间盘脱出并髓核迁移及严重椎间盘膨出致椎管狭窄,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微创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采用微创伤右前胸小切口行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64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全组 164例 ,男性 85例 ,女性 79例。年龄 2~ 58岁 ,平均 11 4岁。病种为 1 继发孔房缺 82例 ,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5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18例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1例 ,合并右肺静脉异位引流 2例 ;2 室间隔缺损 71例 ,其中合并右室双腔心 5例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6例 ;3 肺动脉瓣狭窄 2例 ;4 法乐三联症 3例 ;5 法乐四联症 1例 ;6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4例 ;7 左房粘液瘤 1例。手术方法 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同种带瓣外管道在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 (室缺 )及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13例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者接受应用同种带瓣外管道矫治手术 ,9例应用同种带瓣肺动脉 ,4例应用同种带瓣主动脉 ,同时修补室缺。患者平均年龄 10 0± 5 1( 5 0~ 2 7 0 )岁 ,平均体重 2 8 5± 14 6( 15 0~ 5 2 0 )kg。结果 :无手术死亡 ,6例手术后并发症 ,其中 2例术后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平均 2 9 7± 2 4 4( 9~ 90 )小时。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14 6± 6 7( 7~ 2 6)天。无晚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同种带瓣外管道手术治疗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狭窄可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999年2月,我科共进行各类胸腰椎手术34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07例中,男207例,女100例;年龄14~76岁.其中胸腰椎骨折并截瘫56例,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251例.主要术式有椎板减压术,棘突钢板内固定术,哈氏棒,卢格氏棒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髓核摘除术,病灶清除术等.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0-10收治的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进行治疗,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 h、1 d、2 d、3 d、3个月、1年时采用疼痛VAS和ODI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临床疗效结果判定参考改良Macnab标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0±10)min,出血量(4±1)ml,住院时间(4±1)d,随访时间(15±2)个月。手术前、后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我科2005年9月-2008年12月采用小切口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9例,其中L4-5 73例,L5S1 26例,L3-4 7例,L4-5和L5S1双突出11例,L3-4和L4-5双突出2例。结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7个月。优99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达97%。结论 1、小切口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2、准确确定责任椎间盘所处间隙、大小及与神经根、硬脊膜的关系,此对小切口手术尤为重要,做到有的放矢;3、熟练的手术技巧、优良的手术器械、良好的照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腰椎管狭窄常呈侧隐窝狭窄 ,小的间盘突出就会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 ,其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常不相称 ,因而常常拖延手术治疗或手术方案失误导致疗效不佳。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 2 0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6 0~70岁 (平均 6 4 .9岁 )。病程 0 .5~ 10年 (平均 3.8年 )。全部行腰椎 X线片及腰椎 CT和 MRI检查。病史长且反复发作 ,出现腰痛 ,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 ,多以一侧症状为重 ,个别病例下肢疼痛剧烈。椎间盘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手术、保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60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合并头晕.其中302例(手术组)采用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组),303例(保守组)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随访2个月~2年,保守组治愈86例、显效80例、有效61例、无效76例,治愈率28.3%,总有效率74.9%;手术组治愈278例、显效例13、有效6例、无效5例,治愈率92.0%,总有效率98.3%.手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保守组,P均<0.05.结论 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8.
1994~ 2 0 0 1年 ,我院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舌形吻合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 3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3例 ,女 1 9例 ;年龄 39~81岁 ,平均 5 4岁。均有右上腹痛史 ;出现间歇性黄疸2 0例。B超和 CT检查均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扩张。其中合并胆囊结石 2 0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1 7例。急症手术 7例 ,择期手术 2 5例 ;再次手术 6例。术中见胆总管直径 2 .1~ 3.8cm,平均 2 .8cm,合并有胆总管下端狭窄者 8例。1 .2 手术方法 紧靠十二指肠球部上缘 ,将胆总管前壁纵形切开约 1 .0 cm(如胆总管直径≥…  相似文献   

19.
中心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髓核自椎间隙向椎管内突出 ,压迫马尾神经 ,引起下肢不全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称中心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称中心型突出 )。本症临床上并不少见。1988~ 1998年 ,我院共收治 50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2 7~ 62岁 ,平均 4 4岁。 2 1例有明显前驱症状 ,即出现中心型突出症状之前一段时间内腰腿痛明显加剧。其中双下肢剧烈疼痛 11例 ,双下肢和臀区均有巨痛 3例 ,一侧下肢和臀区剧痛 2例 ,双臀剧痛 1例 ,单侧下肢剧痛 4例 ;合并会阴区烧灼感 6例 ,排尿困难但不需要插导尿管者 3例。临床分类 :1双下肢、臀…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方面已达到共识,但部分OVCF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少有报道。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Quadrant下髓核摘除治疗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18例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61~72(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