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应急预防接种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应急性预防接种的近期卫生经济学效果,为腮腺炎爆发预防措施的经济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昆山市1所小学腮腺炎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收集腮腺炎爆发的成本资料,建立Reed-Frost模型,并预测其他班级经应急性预防接种的理论腮腺炎发病人数,推算应急性预防接种的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益。结果该小学腮腺炎的理论显性发病例数为193例,应急性预防接种减少了腮腺炎发病187例;应急性预防接种预防1例腮腺炎的成本为443.75元,成本效益比为1∶1.57。结论应急性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爆发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时,应尽早进行腮腺炎疫苗的应急性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2.
顺德市 1 989~ 1 999年百白破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始终保持在 94 0 %以上的高水平 ,白喉的发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为了解白喉的低发病率是否与疫苗的高接种率及免疫屏障的形成有关 ,我们对近十年来全市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情况及人群免疫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预防接种资料、锡克氏试验资料、白喉流行病学资料、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均来自顺德市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科。1 2 方法与判断标准1 2 1 疫苗接种情况 :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 ,使用吸附百白破和吸精白破二联疫苗 ,对适龄儿童实施免疫接种。按…  相似文献   

3.
李梅  刘东芳  杨登幸 《职业与健康》2013,29(3):381-382,384
目的 通过了解延安市宝塔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延安市宝塔区2012年1-6月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结合中医学进行辨证治疗.结果 2012年1-6月延安市宝塔区共报告腮腺炎病例204例,报告发病率为35.35/10万,比2011年上升了32.55/10万.发病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的南市办事处(31.37%)和宝塔办事处(25%);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9.71%,其中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占90.20%;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64.22%、18.36%、17.16%.结论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和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接种工作以及疫苗冷链管理工作,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提高接种医生的预防接种操作技能,对降低市区腮腺炎发病水平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的发病.可采用中医中药对腮腺炎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如东县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流行情况,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腮腺炎病例数457例,年平均发病率8.62/10万;1月份、4-6月份为高发月份;发病以5~16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82.28%,在校学生占76.59%。结论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加强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5.
华阴市华西镇初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华阴市华西镇初级中学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发生原因,指导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区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所有患者实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所调查信息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华阴市华西镇初级中学发生腮腺炎爆发疫情波及2个年级8个教学班,历时24 d,确诊临床病例24例,罹患率为2.85%,其中4例重症患者,无死亡病例;患者大部分以发烧、咽痛、腮腺肿大为主;发病年龄为13~17岁,集中在七年级占发病病例数的80%,98%的学生未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腮腺炎疫苗。结论腮腺炎疫苗接种未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极易造成易感人群大量积累,是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直接原因,而首例病例报告不及时,延误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造成了疫情的扩散与蔓延。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降低发病率,应考虑对青少年实施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6.
德州市1961~1994年白喉资料分析山东省德州市卫生防疫站(253014)张云华,高志坚,王洁,刘德海,王书明对德州市1961~1994年间白喉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疫情资料:自1961年普遍实施白喉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以来,白...  相似文献   

7.
张明磊 《现代预防医学》2015,(15):2692-2693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赣榆县2004-2013年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赣榆县腮腺炎疫情使用Excel和SPSS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赣榆县共发生腮腺炎1 3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0/10万;3-7月为发病高峰(占64.92%);发病水平呈地区性差异;男女性别比为2.89∶1,≤20岁的人群占94.02%,学生占77.39%;接种麻腮风疫苗的2~7岁年龄组发病率低于无麻腮风疫苗免疫史的8~20岁组发病率。结论 按照目前国家的免疫策略不能在短期内控制或大幅降低腮腺炎发病率,应针对高危人群调整免疫程序,减少免疫空白,同时在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兴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供防治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新兴县2008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新兴县2008年1月至12月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城镇、太平镇等地区,6月为高发月份,占总发病数26.08%,发病人群主要是10-15岁小学生,占60.86%,腮腺炎相关疫苗免疫史空白和免疫史不详占73.73%。结论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麻疹曾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龙岩市控制麻疹数十年历经了疫苗使用前、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等不同阶段 ,到 1999年麻疹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且连续5年未发生死亡病例。本文将 49年 ( 195 1~ 1999)来的麻疹疫情按不同免疫阶段进行对比分析 ,并对现阶段的麻疹控制策略加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发病资料来源于历年疫情资料汇编。1 2 将 49年麻疹疫情分为三个阶段 ,即疫苗前阶段 ( 195 1~1965年 )、预防接种阶段 ( 1966~ 1981年 )和计划免疫阶段 ( 1982~ 1999年 ) ,对三个阶段的麻疹疫情进行分析比较。2 结果与…  相似文献   

10.
烟台市学校麻腮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烟台市各类学校2005-2010年麻疹、腮腺炎、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级各类学校麻疹、腮腺炎、风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各级各类学校均有麻疹、腮腺炎、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79/10万,3.87/10万和11.76/10万。4-6月为发病高峰,腮腺炎还存在9月小高峰。疫苗漏种和免疫失败是发病的根本原因。风疹以暴发为主,主要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腮腺炎散发和暴发并存,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麻疹以散发为主,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结论学校应加强疾病监测,控制传染源,减少暴露,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9-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湖北2009、2010年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0.479/10万和39.5682/10万,报告发病数分别为17 406例和22 633例,各市(直管市林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组构成以<10岁发病最多,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85.34%、87.23%。结论 2010年腮腺炎报告发病比2009年增加了29.83%,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建议在腮腺炎流行季节来临前在易感人群中开展预防接种,提高其免疫水平。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时启动晨检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监测工作,有效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4-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6年贵州省报告腮腺炎病例133 8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1/10万,2013-2016年疫情较前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规律的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7月及11月-次年1月。铜仁市、遵义市、黔东南州年均发病率较高。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9岁,年均发病率为206.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2004-2016年贵州省累计报告腮腺炎暴发疫情319起,均为小学或幼儿园内暴发。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腮腺炎流行强度,贵州省应为学龄儿童增加第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以有针对性地降低腮腺炎高发人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黄龙县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暴发的特征和原因,为今后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暴发疫情的腮腺炎病例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1月7日至8月17日,黄龙县共发生腮腺炎171例,发病率为0.35%。1-4月散在发病,5月中旬为发病高峰(60例,占35.09%);10~14岁为高发年龄(80例,占46.78%),成人也有病例发生;所有病例均无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经过及时采取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该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控制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25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1-5月发病最多,以6~12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不同学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学生流腮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腮腺炎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255例流腮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40.88%.结论 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应落实学校查验证工作,将腮腺炎类疫苗免疫覆盖率纳入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5.
某区5年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涪陵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为制订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0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23.05/10万,发病率从1999年以后呈现年上升趋势,发病以农村为最高,主要集中于5-7月及11月,占58.96%,发病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占95.5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儿童及小学生,应用腮腺炎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天津市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所学校腮腺炎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查,对161例用电话调查方法进行随访.结果 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4~7月发病最多,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以5~8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隔离不到位、应急接种率低,对腮腺炎的控制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结论 腮腺炎的控制重在预防,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所以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新疆米泉市某小学爆发腮腺炎 ,发病 6 1例 ,其中注射腮腺炎疫苗后发病 30例 ,无一例并发症 ,疫情很快得到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米泉市某小学共有在校学生 2 0 90人 ,其中男生 110 0人 ,女生 990人。 2 0 0 2年 11月 2 5日三年级的一名女生自觉两侧耳颈前肿胀疼痛、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翌日症状加重 ,到市医院就诊 ,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 ,防疫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未发病学生注射腮腺炎疫苗。 11月 2 7日同班同学相继发病 ,后扩散到其他班级 .临床表现基本相似。2 临床资料发病患儿 6 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探索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张家界市永定区2005-2009年腮腺炎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张家界市永定区2005-2009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36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7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15岁年龄组,占82.38%,其中学生占65.04%;2007年6月-2008年7月发生腮腺炎流行,累计报告发病290例,其中城区6个办事处报告169例(发病率96.88/10万),其余21个乡镇报告121例(发病率45.31/10万),流行高峰时段持续4个月;该区CDC2008年2月调查480名6~12岁在校学生免疫状况,疫苗保护率为64.10%;2008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全面实施以后,腮腺炎疫苗常规接种逐渐普及,加之流行期间实施应急接种,疫苗覆盖率达92.97%,逐步形成有效免疫屏障,2008年8月以后流行趋于结束。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城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腮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提高适龄儿童疫苗覆盖率是预防控制腮腺炎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7-200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 1997- 2 0 0 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 2 0 0 2年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 78934例 ,年平均发病率 16 31/ 10万 ,其中 1997- 2 0 0 0年发病明显上升 ;其发病特点是 :全年均有发病 ,以春末夏初为多 ,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 ,以 5~ 8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结论 应用腮腺炎减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 ,所以将腮腺炎纳入常规免疫程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东阿县是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区,每年都有病例发生,疫情居高不下。为控制疫情,1999年7~8月对疫区高危人群进行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Ⅱ型)预防接种,接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999年7~8月,对东阿县县直机关、14个乡镇上一年疫区的14469名10~60岁人群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Ⅱ型)。疫苗由沈阳百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990707,效期200007。每次于三角肌肌肉注射1ml疫苗,均为一人一针一管,每人份3支,接种程序0,14,28天,前一针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轻微除外),以后不再接种。县卫生防疫站负责县直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