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鄂木斯克出血热(Omsk Hemorrhagic Fever)是由感染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OHFV)引起的一种急性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双发热高峰,并有毛细血管中毒及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引起的体征及明显的出血性综合征以及血象紊乱。OHF病死率低,有报道为0.5%~3%。  相似文献   

2.
22起自然毒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探索我区自然毒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和控制自然毒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现将1986~1998年我区发生22起自然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1986~1998年我区食物中毒季、年统计报表。按自然毒食物中毒的季度、行业和城乡分布以及中毒食品进行分门别类统计分析。结果 13年间我区共报告自然毒食物中毒22起,中毒人数88人,其中死亡12人,病死率为136%;中毒季度分布以第2季度为高发季节(10/22),发生数占全年的4…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与临床表现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方天起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虫卵引起的。血吸虫在门静脉系统定居产卵,部分虫卵沉积于结肠,部分虫卵随血液回流入肝脏。宿主通过细胞免疫反应,在虫卵发育和死亡的同时,组织发生损伤,形成以虫卵肉芽肿为主的...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胆道闭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巨细胞毒(CMV)感染与胆道闭锁(BA)的相关性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CMV引起BA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 肉毒中毒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外毒素(exotoxin)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分为 A、R、C、D、E、F 和 Gt 型。能使人致病的有 A、B、E、F 四型,C 和 D 仅引起畜禽中毒。由于肉毒中毒发生率低,易被忽视,但其病死率高;近年来又出现新的感染型和婴儿肉毒中毒,为加强本病的防治,现将我省1965年以来,确诊的四起肉毒中毒调查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蒋海英 《职业与健康》2001,17(8):104-105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等症。本病亦可累及心内膜、心肌、心包、发生特异性心肌炎、溃疡—多疣型心内膜炎、心包炎乃至全心脏炎,为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过去这方面报道一直很少,近年来,国内外对布鲁氏菌病心血管表现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下面将研究现状介绍如下。1 病理改变 布病所致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主动脉瓣,较少侵犯二尖瓣,在受累的心瓣膜上可找到布氏菌,主要组织学改变为布氏菌性肉芽肿。心肌炎通常和心内膜炎并发,心肌中出现灶性间质细胞增殖或病灶间隙中有炎性渗出物。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动脉,引起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  相似文献   

7.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核感染是人体发病的前提。当结核菌进入人体后形成感染才有可能发病。结核感染分为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两种。自然感染是指有毒的结核菌不受人们的意志支配,自然进入人体形成的感染。人工感染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人体内注入弱毒的结核菌而形成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朱来亮 《健康天地》2010,4(8):106-106
含碘造影剂是目前最常用的造影剂,一般认为,含碘造影剂的安全系数较高,机体对其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使用含碘造影剂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就拟对含碘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误诊的原因及教训,提高认识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本文对15例误诊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故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临床少见,易与前列腺癌混淆,应引起重视。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剑君  幺鸿雁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5):638-640,F0003
结核感染是人体发病的前提。当结核菌进人人体后形成感染才有可能发病。结核感染分为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两种。自然感染是指有毒的结核菌不受人们的意志支配,自然进入人体形成的感染。人工感染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人体内注入弱毒的结核菌而形成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低钙高镁饮水与大鼠骨代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钙高镁饮水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与骨质疏松的发病关系,为山东省黄河入海口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低钙、高镁饮水喂养出生1个月的Wistar雌性大白鼠3个月,测定与骨代谢有关的血清生化指标,测量其股骨重量、骨密度,观察骨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低钙高镁饮水的交互作用使大鼠的骨形成标志物明显增多,股骨发生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钙、镁元素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钙元素缺乏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唯一原因,过量镁元素可引起成长期大鼠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1],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为主要特征.布病分布广泛,危害性极大,其传播流行使世界各地经济受损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布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病牛,其传染途径为直接及间接接触传染、消化道传染及呼吸道传染.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布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辽源市布病疫情近几年较平稳,属低发病区,发病数维持在二位数以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全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各种引起高压氧治疗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的高危因素,实施安全护理.统计患者满意度、毒副反应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 实施安全护理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至99.6%,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为0.15%,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00%.结论 安全护理可降低高压氧舱的运行风...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内、外布病疫情现状与分析郝宗宇,高玉真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且具自然疫源特性。布病疫情的消涨除与自然因素有关外,尚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它决定了布病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1]。我国布病防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盟对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1460人,发现感染者125人,平均感染率为8.56%。新发病人2名,其他39人为早年感染未愈的慢性布病患者。城镇职业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和发病,布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凡接触牲畜皮、毛、乳、肉者都可能感染布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灰阶超声分为3种类型:不规则低回声肿块、低回声结节、混合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信号检出率为78.6%,均为低速血流,阻力指数(RI)范围较宽。结论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特征性声像图,对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布鲁氏菌为较小的球杆菌,主要存在于患病的羊、牛、猪等牲畜的体内,能引起孕畜流产,使牲畜的繁殖力降低,消化机能减退及牲畜厌走喜卧等症状,并可通过牲畜的流产物和乳汁等向外界排菌,引起人群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布鲁氏菌104M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免疫BALB/c小鼠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6~8周龄BALB/c雌鼠,分别经肺递送、滴鼻和皮下注射3种途径免疫接种布鲁氏菌104M,于免疫后第4、8、16、24周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症状、检测小鼠体重、脾重、脾脏载菌量及肺匀浆、血清的抗体和细胞因子。待鼠脾脏载菌完全清除,用布鲁氏菌A19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攻毒。结果 各组实验小鼠均未见异常症状;体重无显著下降;攻毒前,脾重没有明显变化;攻毒后,免疫组小鼠脾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实验组(0.26±0.16)g<空白对照组(0.40±0.19)g,滴鼻:实验组(0.21±0.11)g<空白对照组(0.28±0.19)g,皮下注射:实验组(0.14±0.02)g<空白对照组(0.30±0.18)g。随着免疫时间的增长,免疫组小鼠脾脏载菌量呈下降趋势,第20周完全清除。攻毒后2周(免疫24周),所有小鼠脾脏载菌均显著增加,各免疫组脾载菌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脾载菌量以log1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g计数并统计分析,液体气溶胶肺递送:实验组(4.49±0.13)<空白对照组(6.90±0.46);滴鼻:实验组(3.59±1.06)<空白对照组(7.08±0.14);皮下注射:实验组(3.00±2.03)<空白对照组(6.81±0.34)。布鲁氏菌104M激发了BALB/c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在免疫后第4周,检测到104M特异性抗体IgG、IgM、IgA,第8周达到高峰,攻毒后再次显著上升。各免疫组血清和肺匀浆中IFN-γ和IL-18浓度在攻毒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攻毒后,各免疫组血清IFN-γ和IL-18浓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肺匀浆细胞因子浓度在攻毒前后均持续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液体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途径,表现出有效的保护作用;104M未引起小鼠体重减轻,相对安全,但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较长,引起小鼠轻度脾脏肿大,有一定的残余毒力。  相似文献   

19.
成羊结膜接种S105菌苗10亿,S105菌苗能从结膜进入机体,并在头部淋巴结内行短期定殖,从而起到免疫原性刺激;羔羊结膜接种S105菌苗10亿,1个月后血检330只,SAT与CFT均为阳性,4个月后转为阴性;孕羊接种S105菌苗后,既不引起流产,又无排菌现象。  相似文献   

20.
对一起多人因接触布鲁氏菌S2活菌苗诊断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心理压力大,临床症状缓解慢,血清SAT转阴率低。通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缓解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同时提示对重点人群应加强病因预防,宣传传染病知识,规范操作,增强防护和洗消意识,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