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携带者血清HA与MAO联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透明质酸(HA)作为实验诊断肝纤维化指标,目前已被广泛采用,而与单胺氧化酶(MAO)联检用于HBV携带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驱的必经阶段,长期以来,肝纤维化的诊断依赖肝活检,并为创伤性的,且无法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更难以动态观察,而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是肝纤维化的指标,它们的组合检验,对于临床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健康人,肝纤维化,肝癌病人血清PCⅢ,LN和HA,对肝纤维化的诊断进行了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在慢性肝炎时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由乙,丙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肝炎中有部分将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并具有可逆性,所以如何早期诊断及逆转肝纤维化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是保护肝功能的重要一环^[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慢性肝病病变程度最可靠的方法。但肝穿刺具有创伤性,病人不易接受,在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所以寻找非创伤的诊断方法是国内外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无创伤检测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代谢产物通常是首选的血清标志物,我们选择了126例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穿刺活检的同时,检测其外周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并以30例正常人血清该类指标作为对照,比较这四类指标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为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检测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124例和健康人18例,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33例患者进行肝穿行肝组织炎症及肝纤维化分期.血清纤维化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中HA与CIV水平在慢性肝炎各相平行,而LN与PCⅢ在慢性肝炎病理分期相同时结果一致,在G4期时PCⅢ结果与正常对照相近.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指标与临床结合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LN与PCⅢ在慢性肝炎患者分期G_4前与纤维化程度相一致,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肝纤维化诊断.  相似文献   

5.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各型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联合检测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 IV)、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43例肝病患者的LN、C IV、HA、PCⅢ,同时与41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结论:血清LN、C IV、HA、PCⅢ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血清及腹水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血清及腹水中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探讨其在血清及腹水中的变化关系,进一步阐明三项指标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中的意义,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清瘦素(1eptin)、胰岛素(INS)等临床指标的检测,旨在探讨DM2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性别、体重指数、INS及INS抵抗的关系及其在DM2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测定114例不同病因肝病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Ⅲ型前胶原(PⅢN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同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纤维化分期,分析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ALB、GLO、PLT、PT、PⅢN P、HA、Ⅳ-C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有统计学差异,而且PLT与ALB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T和GLO与肝纤维化时间呈正相关,血清PⅢN P,HA,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中,血清ALB、GLO、PT、PLT、PⅢNP、HA、Ⅳ-C与肝纤维化的进展有关。PT及PLT在诊断肝硬化时有指导意义,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判断上有一定意义但是价值有限。不论何种病因,血清PⅢNP、HA、Ⅳ-C更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放免法测定胰岛素C-肽时脂血标本的预处理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脂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胰岛素(INS)、C-肽(C-P)放免法测定时脂血标本的预处理方法及意义.将每份待测标本(包括INS质控血清、正常人血清及高脂血清)分为两份,一份直接测定,另一份用95g/L聚乙二醇(PEG)处理标本后,再以放免法测定INS、C-P.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标本经PEG处理离心后脂质被沉淀,质控血清及正常人血清INS、C-P测定值与未处理者无统计学差异(P》0.1).高脂血清与未处理标本测定值比较显著降低(P《0.001).因此正常情况下,PEG处理标本不影响INS、C-P的测定值;标本经PEG处理后,去除了高脂、INS抗体、INS原,从而消除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脯氨酸肽酶(PLD)、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本文对103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这几个指标的代谢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中23例肝活检患者中这些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活肝(CAH)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PCⅢ、CN、HA和PLD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慢迁肝(CPH)和急性肝炎(AH)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血清PCⅢ、LN、HA和PLD的异常高值趋向性地向LC和CAH集中,其升高的方向及程度与肝损害和肝纤维化发展的方向及程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相关分析亦发现肝活检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其血清PCⅢ、LN、HA和PLD水平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清PCⅢ、LN、HA和PLD等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肝病的慢性化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且较少受肝细胞损伤性因素影响。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方面,HA和LN似更优于PCⅢ和PL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学、肝内Ⅳ型胶原(CIV)免疫组化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104例CHB患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肝内CIV免疫组化检测及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IV、PC Ⅲ及HA)的同步检测。结果慢性乙肝肝内CIV及血清CIV、PC Ⅲ和HA检测值均随肝病理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经相关分析,其r值分别为0.995、0.985、0.980,P均〈0.01。结论①肝内CIV与血清CIV、PCⅢ、HA检测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指标:②CHB患者肝窦内CIV的检出,为血清CIV的检测提供了病理学的证据;③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病中的血清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0例甲亢患者观察血清胰岛素(Ins)、C-肽(C-P)含量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测定血清胰岛素(INS),C-肽(C-P)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应用价值,对32例EH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BG)、INS、C-P等指标进行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40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EH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而空腹INS及餐后2小时BG、INS、C-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EH除血管和血液动力学异常外,尚存在多种物质代谢异常,同时血清INS、C-P的RIA测定在糖尿病以外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扩。.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CT分离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关系。方法:59例NASH按CT诊断标准分为轻度29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分别将三组的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及PCⅢ)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结果:NASH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度NASH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NASH组。结论:重度NASH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人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10—120g,皮下多点注射人血清白蛋白(共4次。分别间隔14、10、10d)。10d后,腹腔注射人血清白蛋白(每周2次,共8周,剂量从5mg逐渐增至20mg)。在攻击前、攻击后15、30、60d和停止攻击后30、60、90、120d,分别留取肝组织和血清标本,进行肝病理检查和肝羟脯氨酸生化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含量。结果 攻击后。肝纤维化分级、肝羟脯氨酸含量、血清HA、LN均升高(P〈0.05)。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分级逐渐加重(P〈0.05)、肝羟脯氨酸含量、血清HA逐渐升高(P〈0.01)。停止造模后,肝羟脯氨酸含量、血清HA明显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纤维化形成率为100%,纤维化持续时间120d以上。结论 此造模方法简单,肝纤维化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可用于抗纤维化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及其相关蛋白(SHAP-HA)水平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检测血清HA、SHAP-H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A、SHAP-HA表达量均增加,与ALT、AST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HA、SHAP-HA表达水平不仅与肝组织的炎症坏死程度有关,而且与纤维化过程关系密切,HA、SHAP-HA可作为肝纤维化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肝纤维化的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造模,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组。经加味四逆散治疗4周后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同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加味四逆散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LT(P〈0.01)、ALP(P〈0.01)、GGT(P〈0.05)、HA(P〈0.01)、C-Ⅳ(P〈0.05)及肝组织HyP(P〈0.01),升高TP(P〈0.05)及ALB(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表明,用药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加味四逆散对实验性大鼠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13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水平,以探讨它们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我们对49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了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以及Ⅳ型胶原(Ⅳ-C)等,同时对其肝组织进行了LN、Ⅳ-C、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细胞角蛋白(CK)等免疫组化研究。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及急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各项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Ⅳ-C升高明显,重度(S4)患者显著高于轻度(S0~2)患者(P<0.01)。肝组织a-SMA、Ⅳ-C、LN的表达亦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明显。作者认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