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酸(UA)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尿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尿酸血症(HUA)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已逐渐受到了关注。本文旨在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进行血清尿酸水平分析,以探讨高原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的发病率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临床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衰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7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CHF组,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80例)、Ⅲ级组(91例)、Ⅳ级组(105例),随机抽取8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CHF组治疗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中随心功能下降,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心功能Ⅱ、Ⅲ、Ⅳ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慢性心衰控制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NT-proBNP水平变化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评价、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N terminal—pro brain nalriuretic peptide,NT-pwBNP)水平变化对老年血液透析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分级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6例作为血透心衰组,选择非血液透析、CKD3期以上[eGFR〉60ml/(min·1.73m2)]的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心力衰竭及治疗好转后心功能不同等级时的NT-proBN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T—pmBNP的诊断效能。结果血透心衰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随心功能好转,血清NT—pmBNP水平下降,不同心功能分级间NT—pwBN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血透心衰组各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心衰组心功能Ⅳ级AUC值为0.847,NT.proBNP〉11100ns/L作为界值(cutoff值)的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79%;心功能Ⅲ级AUC值为0.794,NT-proBNP〉6465ng/L作为界值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6.4%,心功能Ⅰ级和Ⅱ级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MHD合并心力衰竭时NT—proBNP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及心功能Ⅲ级、Ⅳ级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CA125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65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并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区分其心衰程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ADVIACentaurBNP测定法定量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定量测定CA125水平;将两组的BNP及CA125值进行比较,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HF组血浆BNP与CA125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组间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NP或CA12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是-0.90和-0.61,P〈0.05)。结论血浆BNP与CA125值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升高并与NYHA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BNP与CA125值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尿酸血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和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及左室重构程度的关系。方法 236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分为3组,分别为78、86、72例;按UA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132例)和高尿酸血症组(104例)。所有入选者入院后急诊或常规检查尿酸、肝肾功能、电解质等项目;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ameter,LVPW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明显升高,发生率为44.1%,随着心功能损害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加(χ2=8.46,P〈0.05),尿酸水平增高(F=11.68,P〈0.05);血尿酸增高者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LVEDd与血尿酸水平正相关(r=0.386,P〈0.01),LVEF与血尿酸水平负相关(r=-0.324,P〈0.05)。(F=11.68,P〈0.05)。结论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尿酸水平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6.
唐帅  李林峪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31-1233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体内的分布水平,以及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我院393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出CHF患者69例,进而按照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6例,心功能Ⅳ级组20例,同时选取25例无任何疾患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健康对照者和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血尿酸含量测定,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尖瓣瓣尖水平的E峰和A峰最大速度比(E/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尿酸含量为(239.72±102.31)μmol/L,CHF患者心功能I~Ⅱ级组血尿酸含量为(323.65±108.36)μmol/L,心功能Ⅲ级组血尿酸含量为(393.61±116.37)μmot/L,心功能Ⅳ级组血尿酸含量为(435.53±98.37)μmol/L,各组间血尿酸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血尿酸水平也显著地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衰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与E/A也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价CHF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以及临床转归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为观察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和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内皮素、B型钠尿肽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血尿酸、内皮素、B型钠尿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和舒张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02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查房随访和健康讲座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衰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与别嘌呤醇(0.25 g),1次/d.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和随访期心功能(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图中心功能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治疗后血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中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对照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为60.8%,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伴有血尿酸增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NHE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胶原的相关性,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互关系。方法设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心衰组按NYHA分级分成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3个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受试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Ⅰ(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结果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的逐渐恶化,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组间表达总体上有差异(P〈0.05或P〈0.01),PⅠCP、PⅢNP含量与NHE1 mRNA的△Ct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 mRNA的高水平表达,血清PⅠCP、PⅢN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有关研究证明血尿酸与高血压、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 ,人们发现心功能衰竭患者血尿酸也升高 ,本文探讨两者是否相关。方法  5 9例均为住院患者 ,入选时间为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入院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排除痛风、高血压、冠心病及肾脏疾病。扩张型心肌病 15例 ,风湿性心脏病 4 4例。男 2 0例 ,女 39例 ,年龄 (4 6± 14 )岁。心功能按NYHA标准分级 ,心功能Ⅱ级 4例 ,心功能Ⅲ级 30例 ,心功能Ⅳ级 2 5例。 4 1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复查血清尿酸。对心功能不同状态下的尿酸水平和心衰控制前后尿酸水平分别进行比较。血清尿酸测定使用美国BCKMANCX7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尿酸分别为 (30 1± 2 5 ) ,(4 2 5± 35 ) ,(5 95± 14 5 ) μmol/L ,P <0 .0 1。心功能Ⅳ级时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时尿酸水平。 4 1例患者心衰时尿酸水平为 (6 0 5± 95 ) μmol/L ,心衰控制时尿酸水平为 (30 4± 87) μmol/L。 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心衰越重 ,心衰纠正后血清尿酸水平随着下降 ,且本研究入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冠心病及肾脏病变、痛风 ,所以心功能衰竭与血清尿酸存在相关性 ,且血尿酸水平高低 ,可提示心衰的严重程度。心功能衰竭导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11~2012-11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恶化程度,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在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将心功能Ⅲ级和Ⅳ级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测定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T3(三碘甲腺原胺酸)、FT3(游离甲状腺胺酸)降低,rT3(反三碘甲腺原胺酸)升高,TSH(促甲状腺素)正常,Ⅳ级心功能者还伴有T4(甲状腺素)、FT4(游离甲状腺素)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心力衰竭多伴有甲状腺激素变化,小剂量补充甲状腺素能提高血中游离甲状腺素含量,对纠正重症心衰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A组)、缓解期患者47例(B组),健康对照组40例(C组),分别测血清和诱导痰中IL-6、肺功能和血气。结果: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IL-6、PaCO2水平显著高于C组(P均〈0.01),FEV,%、FEV1/FVC、PaO2水平显著低于C组(P均〈0.01);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A、B组诱导痰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P均〈0.01)。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IL-6与FEVl%、FEVl/FVC、PaO2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IL-6参与了高原慢性肺心病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收住我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53例为观察组,门诊体检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11例),心功能Ⅲ级组(n=15例),心功能Ⅳ级组(n=27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应用酶循环法测定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浓度,根据Nemst公式计算氧化还原电位(EhGSH/GSSG)。结果①CHF组血浆GSH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5.23±0.77)umol/L VS(6.52±1.02)umol]L,P〈0.05);CHF组血浆GSSG浓度高于对照组(1.51±0.24)umol/L vs(1.16±0.53)umol/L,P〈0.05,CHF组EhGSH/GSSG值较对照组升高(-122.92±4.37)mV vs(-133.67±3.49)mV,P〈0.05。②CHF各亚组患者血浆GSH浓度、GSSG浓度、EhGSH/GSSG值在心功能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心衰时存在氧化应激,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减弱;血浆GSH浓度、GSSG浓度及EhGSH/GSSG值均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浓度与西宁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心功能的相关性,评价CRP及BNP与高原地区C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个亚组,同时选择63例健康对照组,同时测定其CRP及BNP,对照不同亚组及对照组间其水平及相关性。结果:CHF组CRP及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心功能恶化两者水平呈逐步升高趋势。结论:西宁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NP、CRP水平升高,并随心功能的恶化其血浆浓度越高,与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3例失代偿性DHF患者为DHF组,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NYHA分级法分级诊断心功能,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对比两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D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 DHF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和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失代偿性D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助于DHF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8(IL-8)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高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6例、缓解期患者61例,健康对照组35例,分别测血清IL-4、IL-8、肺功能和血气。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IL-4、IL-8、PaCO2高于缓解期,缓解期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加重期FEV1%、FEV1/FVC、PaO2低于缓解期,缓解期低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IL-4、IL-8与FEV1%、FEV1/FVC、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IL-4、IL-8参与了高原肺心病的气道炎症反应。检测血清IL-4、IL-8浓度变化可作为高原肺心病患者病情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伴低T3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伴低B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口服左旋甲状腺素(L-T4)25~50μg/d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窒舒张术期(LVDD)、E峰从峰比(E/A),心输出量(CO)、心率变化(HR)以及新发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心功能LVEF、LVDD、CO、E/A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最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LVEF、LVDD、CO、E/A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伴低T3综合征患者积极补充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认为中短期应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CHF伴低T3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辅助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并4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组)、4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对其血清和肽素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水平进行检测。HF组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NYHⅢ级者20例、NYHAⅣ级者25例。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F组患者血清和肽素和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 copeptin水平可作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评估病情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杨聪  黄谦  冯国君  吴彦民 《西南军医》2009,11(5):897-89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血尿酸含量,并与8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尿酸值作比较分析。结果高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有明显相关性,重度组血尿酸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且重度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低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高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与高原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