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探讨视觉突出性目标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 16名受试者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按键判定4个项目中是否存在1个目标,其中目标和1个分心物可能具备颜色突出性.行为绩效和ERP数据应用2(分心物突出性:有、无)×3(目标:缺失、低突出性、高突出性)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反应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99,29.79)=21.56,P=0.00).低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 (552.57 ±82.32) ms]和缺乏[(540.47±75.68)ms]条件下差异显著(t(15)=-2.489,P=0.025).高突出性目标的搜索反应时间在分心物突出性存在[(527.14±77.84) ms]和缺乏[(527.77±78.31)ms]条件下无显著差异(l(15)=0.162,P=0.873).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知觉阶段(350 ~450 ms),分心物和目标的突出性效应分别出现在处理刺激新奇性的右额顶颞区和视觉加工相关的顶枕区,两者的交互效应存在于刺激熟悉性加工及分类相关的左颞区(450~ 600 ms).结论 高突出性目标的迅捷加工得益于早期其与分心物的并行处理以及后期左颞区熟悉性网络对其的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情绪的唤醒度在情绪Stroop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网上发帖的形式招募27名在校大学生,比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对图片的颜色判别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 ①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反应时的主效应达到显著(F(5.130)=5.90,P<0.01),正性图片[(893±36)ms]和负性图片[(866±36)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828±43)ms]条件下长;②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正确率的主效应达到临界显著(F(5.130)=2.63,P=0.05),负性高唤醒图片条件下的正确率(0.92±0.03)低于颜色方块条件下的正确率(0.95±0.02);③愉悦度的主效应在反应时上显著(F(1.26)=7.03,P=0.013),正性图片的反应时[(893±36)ms]大于负性图片的反应时[(866±36)ms];④唤醒度的主效应在正确率上显著(F(1.26)=5.63,P=0.025),高唤醒图片的正确率(0.93±0.17)小于低唤醒图片的正确率(0.95±0.09).结论 情绪Stroop效应可能更多地受到情绪刺激的唤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阈上和阈下情绪的Stroop效应.方法 通过网上发帖的形式招募52名在校大学生,分别使用阈上(30名被试)和阈下(20名被试)呈现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情绪条件下,个体对图片的颜色判别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 ①在阈上呈现条件下,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4,116)=3.63,P=0.008),高唤醒正性[(781±60)ms]和负性[(787±63) 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733±62) ms]条件下长;②在阈上条件下,唤醒度在反应时上的主效应显著,(F(1,29)=5.14,P=0.031),高唤醒[(784±59) ms]图片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低唤醒[(761±55) ms]图片下的反应时;③在阈下呈现条件下,被试在不同图片内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4,84)=2.50,P=0.049),低唤醒正性[ (661±52) ms]和负性[(667±56) ms]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中性[(633±49) ms]条件下长;④在阈下呈现条件下,唤醒度在反应时上的主效应显著(F(1,21)=9.97,P=0.005),低唤醒[(664±51) ms]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高唤醒[ (638±50) ms]下的反应时.结论 阈上和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探讨顺序及计数任务加工的脑机制.方法 16名大学生针对呈现的双字母和参考数字图片分别完成字母顺序判断任务和字母间距与参考数字比较的计数任务, 同时记录其19通道ERP.采用2(任务:顺序、计数)×3(字母间距:1、2、3)两因素重复测量析因设计,ERP分析结果利用F值和t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顺序任务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计数任务[F (1, 15)=502.43,P =0.00],前者正确率显著低于后者[F (1, 15)=52.96,P =0.00].计数任务行为绩效存在显著距离效应:三种字母间距的反应时间[(1710.6±176.6)ms,(2133.2±201.3)ms,(2437.3±198.9)ms]和正确率分别随字母间距加大而延长或降低.ERP统计参数映像显示:顺序任务的右前额颞和左额颞活动(350~800 ms)增强;计数任务的额顶网络活动(200~300 ms)增强,右顶颞活动(860~890 ms)与字母间距线性关联.结论 顺序任务比计数任务执行更快但更易出错.前者ERP效应提示右侧半球提取和利用左侧半球存贮的字母顺序知识,反映了从记忆直接提取答案策略.后者的额顶ERP效应提示工作记忆机制的参与,右顶颞区ERP效应反映字母间距离效应和计数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特征,明确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中的损害情况,探讨患者前瞻记忆与其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32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正常对照者实施前瞻记忆测试,并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EBPM:(3.07±0.87)分、TBPM:(2.67±0.92)分]相比,患者组的EBPM评分[(2.31±1.06)分]和TBPM评分[(2.03±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52,P<0.01;t=- 2.695,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EBPM和TBPM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 0.436,P=0.013;r=-0.467,P=0.007).结论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均存在损害,患者前瞻记忆与其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工作记忆容量(WMC)与回返抑制(BI)的相互关系,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考察BI产生的时间和相关脑区.方法 24名受试者先进行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测量WMC,再行3种线索提示下的数字属性判断任务:质数或合数、奇数或偶数、大于5或小于5,受试者以左右手按键判断,ABA类型的重复序列或CBA类型的非重复序列分别构成测试与对照任务,同步记录ERP.对高低容量组各9人的行为数据和ERP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名受试者wMc的K分值为(4.13±1.02)分;高容量组BI效应显著高于低容量组(t(16)=2.345,P=0.032);正确率差异无显著性(t(16)=0.738,P=0.471).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容量与任务的显著交互效应发生在-390~-370ms和250~290ms的额顶区.结论 BI效应受工作记忆容量影响,高容量者BI效应更大;回返抑制可能产生于线索(-390~-370ms)和刺激(250~290ms)评价两个阶段,相关脑区恰好同工作记忆涉及区域重叠.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心理学中有关前瞻记忆的定义,以及前瞻记忆的两种类型即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对老年人的前瞻记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本文依据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设计的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利用实验室实验法及Visual Basic 6.0软件程序对老年人的前瞻记忆状况进行实验室情景下的实验和调查.结果:老年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成绩(x=0.606,SD=0.322)显著好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成绩(x=0.308,SD=0.287),同时由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对认知资源的需求多,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老年人在记忆时应扬长避短,采取更多的记忆策略,尽量变时间线索为事件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的前瞻记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和40例健康对照,进行KI改良量表、SAS、SDS测评和前瞻记忆测试。结果: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的KI改良评分、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01);更年期综合征组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得分4.80±1.62低于对照组5.95±1.45,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01),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0.05);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受教育年限、KI评分(2=0.682,=54.381,<0.001)。结论: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的前瞻记忆存在损伤;年龄、教育和更年期综合征严重程度对前瞻记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探讨短暂任务线索消除任务切换代价的神经机制.方法 19名被试依据不同长/短时程( 1000/100 ms)呈现的线索,按键分别完成中文Stroop颜色单字词的词义或颜色判断任务,连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两类接替关系:同类任务重复和异类任务切换.对行为绩效和19通道ERP均行2(线索时程:长/短)×2(任务接替:重复/切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反应时切换代价(切换减去重复):短线索[ (0.80 ±40.7) ms]与长线索[(15.0±33.3)ms]差异存在显著趋势(t(18)=-1.77,P=0.09).正确率切换代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P统计参数映像提示:在线索加工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前额-后枕区(1 00 ~ 200 ms)、额顶-颞枕区(200~500 ms)以及额顶网络-枕区(500 ~ 900 ms).在任务执行阶段,线索主效应先后出现在左侧额区(300 ~400 ms)和顶枕区(400~ 900 ms);任务主效应起始于右侧(500 ~ 600 ms)并扩散至双侧(600 ~ 900 ms)额中央顶颞区.结论 短暂线索不仅在线索加工阶段可早期启动额顶网络的准备,而且在任务执行阶段促进左侧额叶对线索的提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神游的神经机制。方法 10名被试从事持续注意反应任务(SART)。两类视觉刺激分别以罕发与频发概率混合呈现,神游状态出现以罕发刺激的错误反应为依据,比较两种状态(神游有/无)下频发刺激引出的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行为绩效。采用(神游状态:有,无)×(罕发/频发概率:0.1/0.9,0.2/0.8,0.3/0.7)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反应时间的概率效应显著:0.1/0.9组(460.54±46.46 ms)短于0.2/0.8组(485.42±47.23 ms)与0.3/0.7组(485.99±54.85ms),F(2,18)=14.083,P=0.000;神游的(468.82±48.74 ms)显著短于非神游(485.82±51.53 ms),F(1,9)=38.108,P=0.000。漏报率概率效应显著:0.1/0.9组[(24.61±11.65)%]高于0.2/0.8组[(19.94±9.94)%]与0.3/0.7组[(20.52±9.60)%],F(2,18)=4.924,P=0.020。感受性指标d’无显著概率效应。ERP的F值参数映像显示概率与神游交互效应出现在双侧顶区(500~600 ms);概率效应出现在左前额和右顶区(300~350 ms)以及双额区(800~900 ms);神游效应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感知觉阶段(150~350 ms)双侧枕区和额极(250~300 ms);判断与决策阶段(400~600 ms)的双侧额颞顶区;反应监控阶段(800~900 ms)的双侧额区。结论在神游阶段,外源信息的认知加工活动整体上削弱,反应虽加速但更易出错。神游可能系执行注意系统的监控失败所致。SART的刺激概率结构通过执行注意系统影响外源性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注意对位置、客体特征及两者绑定的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 记录16名受试者从事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应用单因素三水平(任务:单纯位置,单纯颜色,两者绑定)重复测量析因设计.结果 工作记忆容量的任务效应显著[F(1.95,29.23)=52.72,P =0.00],从大到小顺序为:位置(3.258±0.610)个、绑定(2.300±0.735)个和颜色(1.298±0.520)个.ERP的F值参数映像显示任务效应出现在两个时段:固化期(400~550 ms,额中央顶区)和维持期(700~1100 ms,双腹外侧额-顶区);后者进一步的t值参数映像提示颜色激活双腹外侧额区,位置激活后顶区,绑定激活两者.结论 空间注意分别在工作记忆的固化期通过选择编码、在维持期通过空间复述易化了客体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时空模式考察客体颜色突出性和行为相关性的神经加工机制。方法20名被试完成Eriksen范式的19通道ERP记录。各刺激图片由三个并列符号构成:中央靶(灰色箭头或x符)分别提示对应侧按键或抑制反应,两侧分心物由其行为相关性(箭头一易化,x符一抑制,H符一无关)和颜色突出性(红色或灰色)分类。结果反应时间的分心物交互效应显著(F(1,85 35.21)=13.015,P〈0.001);易化组的颜色突出性[红色:(411.91±40.39)ms;灰色:(420.42±38.58)Ills]差异显著(t,19)=一4.858,P〈0.001)。ERP的F值统计参数映像提示:颜色突出性效应相继出现在右颞枕区(100~125IIIS)、背侧注意网络(DAN)(150~300Ills)和腹侧注意网络(VAN)(300450ms);分心物行为相关性效应出现在枕区(150~200ms)、VAN(200~300113S)和DAN(300~600113S);靶与分心物行为相关性交互效应出现在DAN(200~350ms)。结论分心物颜色突出性和行为相关性信息分别在不同时段进入VAN和DAN等注意子网络。DAN的ERP效应可能是条件注意捕获效应的神经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恐怖背景音乐诱发的负性情绪对语音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 15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分别在放松和恐怖的背景音乐中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每种音乐播放结束后,完成SAM自我情绪报告九点评分.工作记忆的任务分为语音和空间两种,并采用n-back范式.试验中记录被试的脑电,并对头皮前部的LPC和头皮后部的P300波幅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情绪的主观报告表明,放松条件下的愉悦度、唤醒度、控制度分别为:(5.40±0.91)分、(3.93±0.79)分、(5.33±1.29)分;恐怖条件下的对应3个维度为:(2.00±0.75)分、(6.47±0.99)分、(2.33±0.89)分.恐怖的背景音乐使被试唤醒度升高(t(14)=9.906,P<0.01),而愉悦度(t(14)=15.902,P<0.01)和控制度(t(14)=6.708,P<0.01)降低.脑电结果中,头皮前部LPC波幅的情绪主效应显著(F(1.14)=7.37,P<0.01),无论是空任务还是语音任务其波幅在负性条件下都有所减小;而对于头皮后部P300而言,情绪和任务类型具有交互作用(F(1.14)=11.25,P<0.01),只有空间任务下的P300波幅在负性条件下有所减小(F(1.14)=12.43,P<0.01).结论 背景音乐能够对工作记忆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程度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有所不同,空间工作记忆更容易受到负性情绪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记忆测验中的故意答错行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方法 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程序编制ERP范式,20名在校学生在主动答对、故意答错和被动答错三种情况下完成试验任务.结果 ①三种试验条件下的反应时由短至长依次为:主动答对(681±21)ms、故意答错(741±25)ms和被动答错(946±31)ms,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F=115.73,P=0.000).②所采集的ERP波形中,N2(160~200ms)和P2(200~300ms)成分在故意答错及被动答错条件下的波幅高于主动答对情况;其中N2成分的波幅在三种条件下差异有显著性(F=6.896,P<0.01),分别为:主动答对(-0.376±0.58)μV、故意答错(4.31±0.58)μV及被动答错(1.77±0.82)μV.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的某些指标对识别记忆测验中的故意答错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运动意向的形成、执行和抑制过程的神经相关.方法 记录14名在校大学生在完成意向准备与执行两阶段任务时的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和行为反应.首先在意向准备阶段呈现"做什么"(what)线索,分为3类:(1)指令性或(2)自由性意向准备左手或右手按键反应,(3)对照情形无须意向准备.随后在意向执行阶段旱现"是否做"(whether)线索,受试者将(1)强制性或(2)自主性执行或放弃先前的运动意向.结果 平均反应时的"做什么"和"是否做"交互效应显著(F(2,26)=8.262,P=0.002).其中,指令意向条件下的强制反应[(466.60±106.38)ms]显著快于自主反应[(545.35±147.06)ms],自由意向条件下的强制反应[(538.71±127.39)ms]与自主反应[(561.44±146.51)ms]无显著差异,无意向准备(对照)条件下的强制反应[(533.80±81.71)ms]快于自主反应[(589.75±140.81)ms].在意向形成阶段,自由性和指令性的ERP效应主要出现在双额部(150~200ms)、广泛额顶部和右侧颞区(300~700 ms).在意向执行阶段,自主执行与自主抑制的ERP效应出现在左前额及额顶中央区(160~220 ms),右前额顶区(300~550 ms).结论 自由性运动意向产生于前额部,运动意向在额顶网络维持.早期的意向抑制涉及左前额及额顶中央区,而右额顶区与晚期的反应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特点,为认知功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EBPM评分为(3.80±0.85)分,对照组EBPM评分为(4.10±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5,P=0.143),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TBPM评分为(3.33±1.09)分,对照组TBPM评分为(3.93±0.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P=0.02).结论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非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7~12岁学龄期儿童冲突监测的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研究,探讨各年龄组儿童冲突监测的发展变化特点.方法 7~12岁正常儿童131名,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CPT)任务,对各年龄组儿童行为学和ERP非靶N2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行为学:随年龄增长,靶刺激的反应时缩短[分别为(533.33±66.65)ms,(523.91±92.96)ms,(468.37±64.13)ms,(461.48±98.31)ms,(457.57±84.05)ms,(405.02±67.90)ms],击中数增加[分别为(34.87±4.84)个,(37.64±3.54)个,(37.95±2.92)个,(38.67±1.23)个,(39.31±1.08)个,(39.45±1.00)个],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RP:①非靶N2波幅显著高于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7,P<0.01).②非靶N2波幅随年龄增长波幅降低,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P<0.01).结论 非靶N2与冲突监测密切相关,行为学和ERP结果均显示年龄发展的变化趋势,8~10岁,12岁是儿童信息加工速度、注意及冲突监测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trace the behavior results and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of conflict monitoring from 7 ~ 12 years ol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the conflict monitoring.Methods In six groups of 144 children aged from 7 to 12,behavior and non-target N2 amplitude were analyzed in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 task. Results 1. Behavior results:the reaction time of target stimulus decreased ( ( 533.33 ± 66.65 ) ms, (523.91 ± 92.96 ) ms, (468.37 ± 64. 13 ) ms, ( 46 1.48 ± 98.31 ) ms, (457.57 ±84.05 ) ms, (405.02 ± 67.90) ms) and the hitting number increased ( ( 34.87 ± 4.84 ), ( 37.64 ± 3.54 ), ( 37.95± 2.92 ), (38.67 ± 1.23 ), (39.31 ± 1.08 ), ( 39.45 ± 1.00 ) ) as age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1 ). 2. ERP: ①The non-target N2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arge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98.57, P< 0.01 ). ②The amplitude of non-target N2 amplitude decreased with a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5.54, P< 0. 01 ). Conclusion The non-target N2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nitoring conflict, and the behavior and ERP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8 ~ l0 and 12 years old are the critical development peri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attention and conflict monitoring function for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