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刘老运用养阴法的临床经验:即一脏阴虚,治需兼顾他脏,尤以脾胃为要;阴虚多兼瘀,养阴方中宜伍活轿之品;阴阳互根,凡用养阴之法,又需兼顾阳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四季、六气角度探讨天津市2006~2013年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医疗气象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6~2013年过敏性鼻炎病例及气象资料,按四季、六气分别进行归类,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按四季划分,过敏性鼻炎秋季高发,与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与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按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四之气高发,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与日照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天津市过敏性鼻炎发病有季节性,不同的季节划分方式以9月高发,平均风力为主要气象因素;以六气划分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优于四季划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环境的改变是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防治过敏性鼻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表观遗传学机制在季节、环境与过敏性鼻炎的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从表观遗传学理论出发,结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以及阴阳学说,探究表观遗传学在季节环境引发过敏性鼻炎这一过程中的地位,以期为临床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四季六气角度分析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6至2013年过敏性鼻炎病例及气象资料,通过Nonparametric Correlations分析筛选与过敏性鼻炎四季六气滞后发病相关的气象因素。结果:过敏性鼻炎滞后1月2月发病与秋季平均气压、四季平均风力呈负相关,与秋季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六气滞后1月发病与三之气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六气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四季滞后2月发病与全年平均风力、夏季平均气压、秋季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夏季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六气滞后2月发病与初之气、二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平均风力呈负相关;与三之气平均降水量、六之气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数均呈正相关。结论:天津市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1月,以8、9月高发,与平均风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中"培土制风"法为叶天士治疗内风的重要方法,叶天士以岐黄、张仲景学说为立法之旨,创立脾阴、脾阳、胃阴、胃阳分治法,辨治脾阳立以甘温益气、温阳封固、化痰息风法;辨治胃阳通补和胃,辨治脾阴、胃阴提倡养血和营,力厚填阴(奇经虚风)、甘凉濡胃、清火养阴法,诸法直切"阳化内风"病机颇具特色。本文通过整理文献,统以脾胃阴阳四纲分治,举案释法如管中窥豹,一览其治案特色,望以求古鉴今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归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笔者多年临床实践将消渴病机总结为"脾胃失调,物不归化,精微不运,脏腑失养",创立健脾尚可方从脾胃论治。文章介绍了从脾胃论治消渴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立足脾胃,综观消渴病全程,分期随证加减,早期以实邪为主,治以健脾化痰、清热生津,中期以脏腑失养为主,治以健脾益肺补肾、养阴生津,后期以阴阳两虚、脉络瘀阻为主,治以阴阳双补、健脾通络。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其病机复杂,临床症状多样。温振英教授认为过敏性疾病主因为过敏性体质,中医辨证属阴虚型体质,由内外风合而为邪而引发,症状多型善变,可表现为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过敏性胃肠炎,甚至过敏三联症。治以祛风(抗过敏)、养阴(调治阴虚体质),临床以祛风养阴汤为主方而随证加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辛夷清肺饮具有清热养阴,散风通窍之功,是现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而用辛夷清肺饮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若又兼其他方面的疾病,一些病例亦能得到过敏性鼻炎和其他疾病皆基本治愈的结果。文中所举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别兼有眼、甲状腺疾病,以及不孕症,用辛夷清肺饮为主治疗,鼻、眼、甲状腺疾病及不孕症都得到有效治疗。分析原因,辛夷清肺饮清宣肺胃之热,散风利窍,活血通络,实具肺胃肝胆兼治之功,而气畅则血畅,加之适当加减用药,可能是数种相关疾病同时得以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辛夷清肺饮具有清热养阴,散风通窍之功,是现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而用辛夷清肺饮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若又兼其他方面的疾病,一些病例亦能得到过敏性鼻炎和其他疾病皆基本治愈的结果。文中所举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别兼有眼、甲状腺疾病,以及不孕症,用辛夷清肺饮为主治疗,鼻、眼、甲状腺疾病及不孕症都得到有效治疗。分析原因,辛夷清肺饮清宣肺胃之热,散风利窍,活血通络,实具肺胃肝胆兼治之功,而气畅则血畅,加之适当加减用药,可能是数种相关疾病同时得以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熊大经教授临床善于从体质着手,以少阳为切入点,结合其对地龙、僵蚕药物的临床理解运用辨治过敏性鼻炎,其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形成了独特的辨治思路体系.其提倡的"疏利肝胆,佐以益气健脾、温阳祛风"之治疗原则,不仅对传统经典理论进行了临床拓展,亦同时为临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始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因为四季阴阳消长变化在万物中体现了生长化收藏的特点,而人体的阴阳也随着四时出现节律性的变化,因此便提出了四季起居具体的养生措施,这即是四季养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陈瑞芳  常少琼 《光明中医》2012,27(6):1228-1229
本人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其治未病养生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膏方调治过敏性鼻炎,认为以玉屏风散加六味地黄丸为底方,因人制宜,阴阳双补,以膏方的形式调治过敏性鼻炎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在辨治过敏性鼻炎时多将其病位归结于肺、脾、肾,我们在临床实践及查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本病与中医肝脏的特性、功能以及肝脉的循行等方面的关系亦甚为密切.“肝应春”、“肝化风”等特性分别与过敏性鼻炎发作或加重的时间规律及症状特点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在条达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方面,以及“肝者主为将”在抵御外邪、捍卫机体的功能方面,都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密切相关;另外,足厥阴肝经与鼻有着直接的经络联系.因此,在调治肺、脾、肾三脏的基础上兼调肝脏,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脾胃为人身之枢纽,是阴阳交合之所,上承阳而下联阴,为"和"之要地。和法作为中医学治法中的总纲,涵盖和解、调和及缓和之意。其既是治疗的方式也是治疗的目的。寒温并用是和法的具体体现之一。调和"脾升胃降"是和法与寒热并用具体施药于人身的实践基础与目的。由此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人身内部的和谐,恢复人身气血阴阳、脏腑和谐,达到阴阳平衡的佳境。1脾胃为人身之枢纽学说的沿革脾胃居于一身之中,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燥一湿,为  相似文献   

15.
<正>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李东垣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自张仲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主张提出以来,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补脾疗法。补脾法的应用相当广泛。笔者受李东垣“五脏皆得胃气乃通利……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之启发,用补脾法治疗与五官九窍相关的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1 过敏性鼻炎吴某,男,40岁,1992年12月10日初诊。3年来经常鼻痒发作,喷嚏频频,鼻塞流涕,须臾自行缓解。平素头昏体倦,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弱无力。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曾服用“鼻炎康”、“藿胆丸”等未效,遂来我科门诊。中医辨证:脾肺气虚。治宜补脾益肺,培土生金。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到两汉是脾胃学说形成与奠基阶段,《黄帝内经》阐述了脾胃生理功能;《伤寒杂病论》重点阐述外感疾病与脾胃基础疾病的辨证关系,调理脾胃成为治疗外感病重要法则。唐宋为发展时期,《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确立"春夏取冷太过",提出"温食",顾护脾阳。金元至明清时期是脾胃学说的鼎盛时期,张元素著《医学起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实用药式》"土实泻之"、"土虚补之"、"本湿除之"、"标湿渗之";李东垣《脾胃论》"饮食伤脾论"、"甘温除大热"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明清是充实、完善阶段,叶天士继承东垣补脾升阳,创立胃阴辨治说,弥补了东垣略于治胃,重在温补,不及养阴的不足,纠正了举世皆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甚则阴阳不辨的弊病,对脾胃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中梓重视脾、肾,提出:"人之有脾胃,犹兵家之有饷道,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一败,百药难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薛己结合温病,巩固了脾阴学说,提出"阴虚乃脾虚也,脾为至阴"。近年在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础上建立了40余种脾虚模型,综合观测,证实脾胃与人体多系统(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蒋先伟  张瓅方 《河南中医》2020,40(6):844-846
李东垣所论之阴火,为脾胃内伤引起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内火。病机有脾胃内伤,君火不守;脾胃内伤,相火浮越;脾胃内伤,气郁化火;脾胃内伤,阳气内伏化火;脾胃内伤,湿火相合;脾胃内伤,内燥化火。各个病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甘温除热法为阴火之治疗大法,临证根据阴火的形成机制及病情发展不同,应用不同治法,或益气升阳,补泻共用;或益气升阳,滋水伏火;或益气升阳,疏理气机;或益气升阳,疏散邪火;或益气升阳,燥湿泻火;或益气升阳,养阴泻火。用药不仅仅拘泥于甘温之品,在采用甘温之品的基础上,明确阴火的病机,随证治之。凡是扶助正气,祛邪退热之法,均可视为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18.
"阴阳升降论"与补中益气汤皆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阴阳升降论""阴火"等理论,并由此对补中益气汤进行剖析。补中益气汤本旨乃治内伤热中证,其法为"甘温除热"。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甘温除热"为求雨之天气。以甘温补之,则阳升阴应。云雨乃成,雨降则火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云南名医吴荣祖主任临床诊疗特点,吴老推崇阴阳辨证,临床诊疗从阴阳入手,从中焦脾胃入手,注重"治未病"。强调"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以期平衡脾胃之气;疏肝和胃常为治标之法,以平肝胃之气失衡;病久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濡润胃腑黏膜,通达胃络气血,以促中焦胃津衡常、运行平衡。导师这一"治中焦如衡"的辨治观点和经验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