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回顾性研究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MG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开胸行胸腺切除治疗MG的23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均无术后死亡,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天数VATS组优于常规开胸组(P均〈0.05)。结论 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MG患者,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切口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15例MG患者采用VATS行胸腺切除及前纵隔脂肪清扫术,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早期临床疗效.结果 除1例中转开胸外,余14例均在VATS下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按照Monden标准,肌无力症状消失5例,改善8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为86.7%(13/15).结论 VATS胸腺切除和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治疗M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方法 招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组(n=20例)和VATS组(n=36例),均经剑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TS组有1例患者因无名静脉紧密粘连于胸腺和1例患者因胸腺与心包胸膜、左上肺紧密粘连转开胸手术。RATS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的患者。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RATS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VAT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RATS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 vs 0.00%;P=0.525)。RATS组住院费用高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是治疗前纵隔病变安全可行的方法,相较于VATS,RATS对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胸腺肿瘤与重症肌无力(MG)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的现象相当多见,这可能与神经放射检查技术的提高,特别与MRI的广泛应用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G患者中约30%伴胸腺肿瘤,胸腺肿瘤患者中有MG者则更多,高达33%~63%。众所周知,胸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胸腺免疫功能的紊乱是导致发生胸腺肿瘤和MG的共同基础,这就是这两种病并存现象如此之多的内在原因。1 MG伴发胸腺肿瘤的病理改变 MG患者伴发的胸腺肿瘤在病理学上分三型,即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以混合型和上皮型最多。胸腺肿瘤为进展十分缓慢的良性肿  相似文献   

5.
于荣  秦治明  吴滔  周伟 《山东医药》2012,52(44):93-94
目的评估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与单纯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MG对于胸腺瘤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对1998~2007年收集的胸腺瘤伴MG(A组,47例)和单纯胸腺瘤(B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法手术的患者7例(A组2例,B组5例,P=0.002);胸腺瘤患者中有11例合并胸腺增生(A组9例,B组2例,P=0.001),1例合并微小胸腺瘤(A组1例,B组0例,P=0.000)。WHO分型中A型和C型胸腺瘤未发现胸腺瘤伴MG病例。术后A组有5例死于术后MG危象,B组有2例Ⅳ期和(或)C型患者死亡。A组与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88.3%,P=0.076。结论伴或不伴MG对胸腺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MG危象是造成胸腺瘤伴MG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肿瘤进展至Ⅳ期或处于C型则是单纯胸腺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胸腺增生及微小胸腺瘤是引起患者术后M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罗宜人  沈毅 《山东医药》2002,42(2):58-58
胸腺瘤的发生率在纵隔肿瘤中居第三位。儿童期少见 ,多在成年时出现 ,以前纵隔最常见。胸腺瘤分三种类型 :1含淋巴细胞 >80 %者为淋巴细胞型胸腺瘤 ;2含梭形上皮细胞 >80 %者为上皮细胞型胸腺瘤 ;3混合型即为淋巴上皮型。胸腺瘤的良、恶性鉴别需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外科手术时的发现 ,其恶性诊断是由瘤体的肉眼所见特征如侵入肺、心包或血管与显微镜下结合来定。胸腺肿瘤的分期有多种方案 ,Masaoka(1981)胸腺瘤分期标准较简单实用 : 期包膜完整 ,且显微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 ; 期肿瘤浸润包膜、及纵隔胸膜或周围的纵隔脂肪组织中 ; 期肿瘤浸…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腺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6年人住我科手术治疗的73例胸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胸部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木病的主要手段,重症肌无力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单纯性胸腺瘤的治疗效果优于恶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结论胸腺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手术足治疗胸腺肿瘸的主要手段。术前分期与术后放化疗是影响生存的预计因素。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70例行胸腺切除的患者,运用WHO分型标准对胸腺瘤进行组织学分类,探讨胸腺瘤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G)、肿瘤浸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显示,B1组MG发生率明显高于A AB合并组和B3 C组(P均<0.05);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B型胸腺瘤较A AB型胸腺瘤浸润性明显增强(P<0.01),C型浸润或转移率最高.认为WHO组织学分类与胸腺瘤伴发MG密切相关,同时能反映临床分期及评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5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纵隔肿瘤。其中:胸腺肿瘤及囊肿26例,占52%;神经源性肿瘤12例,占24%;畸胎样瘤4例,占8%。全组均完整切除或大部切除,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病率最高为胸腺肿瘤及囊肿,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及畸胎样瘤。无论肿瘤良恶性,外科手术均是确诊及治疗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胸腺肿瘤包括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胸腺瘤和胸腺癌:来源于胸腺淋巴细胞的霍奇金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来源于胸腺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胸腺类癌、燕麦细胞癌等;此外还包括生殖细胞肿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转移癌等。胸腺肿瘤中90%为胸腺瘤,其余是胸腺癌、淋巴瘤及类癌等。下面将就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胸腺瘤是一种胸腺上皮细胞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并非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和其它胸部恶性肿瘤不同的是进展缓慢和无恶性细胞学特征.本文将着重对胸腺瘤的放疗及晚期患者用顺铂为基础化疗的作用进行讨论。诊断胸腺瘤患者多为40~60岁,性别分布男女大致相等。常无症状,但也可能有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X 线检查,CT有助于判断肿瘤范围。在已报道的各种合并症中,重  相似文献   

12.
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胸腺肿瘤包括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胸腺瘤和胸腺癌;来源于胸腺淋巴细胞的霍奇金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来源于胸腺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胸腺类癌,燕麦细胞癌等;此外还包括生殖细胞肿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转移癌等。胸腺肿瘤中90%为胸腺瘤,其余是胸腺癌、淋巴瘤及类癌等。下面将就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VATS肺楔形切除外科治疗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下称VATS)术在肺楔形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0例肺部周围型肿瘤行VATS楔形切除。结果:60例在VATS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住院日9.62日,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技术是对肺周围型肿瘤具有极大发展前途的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胸腺瘤患者易合并某些疾病。本文就常合并症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障、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与胸腺瘤的关系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胸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发病率约为0.2/100 000。重症肌无力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此类患者可发生肌无力危象进而导致死亡。胸腺切除术已经成为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文针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术前检查、临床诊断与分期、外科手术方式与入路选择和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5岁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安全性,以及术后3年到10年肿瘤和重症肌无力症状(如果合并)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胸腺瘤的患者228例,将胸腺瘤患者以65岁为界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带引流管天数、术后住院...  相似文献   

17.
<正>胸腺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低,约每年0.15/100 000人〔1〕。胸腺瘤通常来源于胸腺的胸腺上皮细胞,它与一种可变异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关〔2〕。侵袭性胸腺瘤可直接穿透胸膜,心包膜或其他纵隔结构。1病历摘要患者68岁,女性。胸部X线片示:纵隔异常阴影(图1A)。胸部CT显示前纵隔可见一个占位,肿物侵及到右肺上叶,双侧  相似文献   

18.
Tian XL  Zhu YJ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9):657-660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的诊断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胸腺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重症肌无力(66/135,48.9%)。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症状提示肿瘤为恶性(X^2=8.373,P=0.004)。病程长、男性患者患恶性胸腺瘤的可能性较大(U=1691.5,P:0.013;X^2=6.125,P=0.013)。胸腺瘤是否钙化及坏死与肿瘤的良恶性无关(X^2=0.121,P=0.728;X^2=0.487,P=0.485)。肿瘤的复发与患者的病程和.Masaoka分期呈正相关[Exp(b)=1.050、6.728,P=0.038、0.003],年龄小、女性患者复发机会小。胸腺瘤复发率Ⅰ期为2.7%,Ⅱ期为11.1%,Ⅲ期为30.4%,Ⅳ期为83.3%。结论胸腺瘤是一种起病隐匿、表现多样的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对良恶性的判断欠准确,Masaoka分期能提示患者的预后;尽早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高龄周围型肺癌的经验。方法对26例高龄(〉165岁)周围型肺癌患者行VATS,其中行肺叶楔形切除术24例,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2例,术中送冰冻快速病理检查。结果26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术后病理报告切缘未见癌细胞;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VATS诊治高龄周围型肺癌创伤小,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确诊率高,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俞晖  李勇 《山东医药》2011,51(35):11-11
2008~2011年,我们采用胸腔镜切除纵隔肿瘤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纵隔肿瘤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46.2岁。其中胸腺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2例,心包囊肿3例,支气管囊肿2例,胸腺囊肿1例;前、中纵隔12例,后纵隔4例。瘤体直径1.5~9.0cm。其中胸闷3例,咳嗽1例,其它12例无症状。所有患者入院后胸部增强CT或胸部增强核磁,术前检查同普通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