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类患者因口腔控制和咀嚼能力减弱,吞咽迟缓,声门紧闭减弱而导致食物从口中漏出,吞咽时食物逆流人鼻腔,或吸入、误咽至气管,造成营养物质摄人不足或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2.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类患者因口腔控制和咀嚼能力减弱,吞咽迟缓,声门紧闭减弱而导致食物从口中漏出,吞咽时食物逆流入鼻腔,或吸入、误咽至气管,造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入性肺炎。2005年8月-2006年7月,我们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对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改良吞咽体位的系统的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误吸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显示34.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误吸风险,误吸发生率可达30.5%~([1])。误吸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食物、口腔分泌物或胃食管反流物等进入声门以下的气道,而非正常地随着吞咽动作全部顺利进入到食管。根据患者误吸后是否发生明显临床症状可分为显性和隐性误吸。不管是显性误吸还是隐性误吸,均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误吸性肺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的ICU住院日和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它将食团由口腔送入胃内,包括认知期、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任何一个期的紊乱或病变都可引起吞咽困难。吞咽困难轻者表现为饮水呛咳、进食缓慢;重者易诱发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1])。根据解剖结构,引起吞咽困难的常见病因有功能性吞咽困难和器质性吞咽困难。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韩国,年龄>65岁的人群中,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33.7%~([2]),在美国,吞咽困难总的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5.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由疾病或创伤所引起的口腔、咽部或食管肌肉功能不正常而无法正常进食,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并可引起吸人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而必须重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能明显地改善吞咽功能。我科采用运动处方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吞咽造影表现及不同性状食物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患者进食3种不同粘稠度的对比剂,观察其吞咽功能情况并分析不同性状对比剂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口腔运送时间、口腔残留量、咽部残留量、渗漏误吸分级、环咽肌开放率。 结果 患者进食3种食物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患者进食稀流质与糊状食物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浓流质与糊状食物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食稀流质与浓流质比较,口腔运送时间、口腔残留量和咽部残留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严重程度不一,不同食物性状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也不同,吞咽造影检查可以客观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为选择食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蔡超群  张永全  廖喜琳  邱潇娴 《护理研究》2007,21(32):2947-2948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由疾病或创伤所引起的口腔、咽部或食管肌肉功能不正常而无法正常进食,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并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而必须重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能明显地改善吞咽功能[1]。我科采用运动处方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对象2004年1月—2006年3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全部经CT或MRI证实,共60例,均有吞咽困难、饮水及进流质呛咳或伴有流涎等症状。全部病…  相似文献   

8.
口腔科护理     
993510口腔疾患病人的饮食护理/孔祥珍…//黑龙江护理杂志一1998,4(8)一3 1.机械性梗阻的护理:向病人传授摄取营养和增进食欲的技巧,更换不同质地和味道的流质。指导病人坚持记录摄入量,进食后立即清洁口腔。2唾液分泌减少的护理:为病人制做“湿”的食物或使用人造唾液,进食前喝宁檬汁以刺激唾液分泌,指导病人养成随时漱口的习惯:3.吞咽困难时的护理:首先评价病人的日腔活动能力及吞咽、咳嗽的反射能力.进食时采取正确体位并指一导病人进食及吞咽步骤;继续进食前,检查口腔内食物是否排空;忌辛辣、酸咸及粗糙食物。4.口炎的护理:避兔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9.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见于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 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 发生率高达16% ~60%. 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 呛咳和发音不清晰. 患者可因食物摄入不足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其他营养成分缺乏, 甚至出现白蛋白降低.食物等误入气道还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甚至造成窒息. 为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 满足机体需求, 留置胃管注射流食是必不可少的进食方法. 对于活动自如、 不能进食的患者, 胃管的固定显得十分重要,既要防止患者活动时滑脱, 又要美观, 使患者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10.
正病原菌侵入人体途径多样,口腔为其主要的途径,正常人能通过进食或者咀嚼吞咽开启口腔自净能力,有效地防御病原菌的侵入和繁殖~([1])。但是颌面外科病人由于疾病本身影响正常的张口活动,加之术后病人常因禁食、口内有伤口等,口腔自净能力降低,使得大量细菌滋生,口腔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口腔感染~([2-3])。因此,如何保持颌面外科病人口腔清洁,预防  相似文献   

11.
正贲门失弛缓症(AC)是由于食管体部平滑肌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引起,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段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1])。以往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气囊或水囊、探条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外科手术等~([1]),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弊端,导致远期疗效不确切,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四高"特点,是成人死亡和致残的最重要原因~([1])。据统计,脑卒中位于世界上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2])。而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大约为22%~70%~([3]),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发音,易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误吸、脱水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5])。吞咽功能的早期康复锻  相似文献   

13.
正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食物不能经口腔到达胃的过程~([1])。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生率为13%~94%。吞咽障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较严重和常见的有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2])。为提高脑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导致老年脑梗死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分组,有吞咽功能障碍者21例(观察组)与无吞咽功能障碍者(对照组)79例。对可能引起吞咽功能障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该组老年脑梗死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1.0%。经分析发现,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基础疾病合并率高于对照组,进食时间长于对照组,固体类进食、需要喂食、多发病灶以及牙齿缺失≥6个的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多发性病灶、合并基础疾病、进食时间长、进食依赖、牙齿缺失以及食物类型为固体(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必须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重视,给予重点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双侧皮质脊髓束损害所致的延髓支配肌肉的痉挛,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为主要特点。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1]称为摄食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6.
<正>食源性寄生虫肝病是因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高温处理的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食物,导致肝脏寄生虫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和人们对新奇食物的追求,使食源性寄生虫肝病逐渐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1])。华支睾吸虫、细粒棘球绦虫、肝片形吸虫、并殖吸虫等是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17.
秦艳  周立辉 《全科护理》2016,(18):1937-1939
正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40%。通过透视检查发现在卒中急性期意识清楚的病人中,64%~90%存在吞咽困难,其中22%~42%伴有误吸~([1])。吞咽困难使误吸危险性增加,可造成支气管或肺部感染、脱水和营养不良,进而导致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风险增加。因此,在卒中急性期加强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极为重要,对改善病人临床预后及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我科近期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吞咽困难致误吸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素琴 《全科护理》2009,7(29):2685-2686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据统计,脑卒中吞咽困难致误吸的发生率可达22.22%[1]。误吸是指进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不能及时咽下或吐出而误入气管内,刺激呼吸道,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2]。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窒息、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为了减少或避免病人误吸发生,现将误吸的原因及预防介绍如下。1误吸原因1.1吞咽过程引起误吸的原因吞咽是受大脑支配的复杂行为之一,是在数秒钟即结束的连续性动作,共分3期。第1期:用吞咽动作将食物送至咽部,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由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面神经、三叉神经支配,称口腔期。第2期:食物通过咽部引起一系列反射动作,由舌肌、咽头肌参与,有舌下神经核、疑核发出的舌下神经、舌咽迷走神经支配,称咽头期。第3期:食物通过食管并经食管蠕动将食团推入胃内,称食管期。食物误吸呼吸道往往发生在第2期,此期呼吸停止,软腭及会厌闭锁,使口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咽下反射,食物不会进入气管;而部分脑卒中病人由于支配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失调,在吞咽第2期,如果呼吸未停,会厌闭锁不全,口腔内压力无法升高,加之舌控制食物重量的能力减弱,不能引起咽下反射,因而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客观评估喉癌患者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吞咽功能,指导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观察效果。方法对23例喉癌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患者,术后采用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法评估,观察在不同体位下摄取3种性状的食物后,喉咽腔食物残留情况及食物误入气道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进食,并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统计进食训练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拔除胃管时间。结果以吞咽固体食物、半流食和流食均未进入气道,作为吞咽功能正常的评估标准,本组23例患者不同时间段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例数分布为:术后10~15 d为0例,术后16~30 d为8例,术后31~45 d为2例,术后46~90 d为6例,术后91~180 d为3例;本组患者拔除胃管率为100%,拔除胃管时间为(22.5±10.7)d。结论采用纤维内镜吞咽检查方法,客观评估喉癌患者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吞咽功能,了解其误吸情况,确定最适宜食物性状及进食体位,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炼,可改善患者术后误吸情况,促进吞咽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及随访情况。方法共选取28例经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应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点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吞咽造影检查,1年后随访。结果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终点,28例患者中有22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固体食物、流质物及水,24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吞咽造影中,治疗后咽通过时间缩短(P<0.05);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终点时VFSS疗效评价显示总有效率达89.28%。1年后随访发现,23例(82.14%)患者均能从口进食普通食物;12例患者咽通过时间、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已接近正常。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且具有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