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采用不同方式止血对残留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126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电凝止血,观察组采用镜下缝合法止血,比较2组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卵巢间质血流收缩期峰值(PSV)及卵巢窦卵泡数。结果 2组术后1个月E2水平、PSV及卵巢窦卵泡数明显低于术前,FS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是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E2、FSH、LH水平、PSV及卵巢窦卵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镜下缝合法止血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电凝止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单极电凝、双极电凝和缝合3种止血方法对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有手术适应证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90例,对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单极电凝,双极电凝和缝合3种止血方法。单极电凝组(A组)30例,双极电凝组(B组)30例,缝合组(C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第2次月经)及6个月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及阴道超声探测窦状卵泡数(F0)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3组病例在术后1月及6个月均出现E2下降及FSH、LH增高,阴道超声探测Fo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2组电凝止血组分别与镜下缝合组术后6个月E2、FSH、LH、阴道超声探测Fo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电凝组术后6个月的E2、FSH、LH、阴道超声探测Fo较单极电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单极电凝止血较双极电凝止血及缝合止血易造成卵巢储备功能降低,而这2种电凝止血方法均较缝合止血方法加重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卵巢囊肿剥除术中止血方式的不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10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拟行卵巢囊肿剥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3例。其术中采取的止血方式有所不同,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采取电凝止血;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术中采取缝合卵巢止血。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检测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月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E2、FSH和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回访,观察组中患者月经正常52例,对照组月经正常5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在确保充分止血和科学掌控电凝时间及强度、同时手术应操作轻柔,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的基础上对患者卵巢功能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中两种止血方式对并发症、卵巢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腹腔镜术的100例卵巢囊肿患者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予以双极电凝止血,观察组予以缝合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指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AMH、E2下降,FSH、LH上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AMH、E2升高,FSH、LH降低,且观察组FSH、LH低于对照组,AMH、E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缝合止血与电凝止血相比对卵巢囊肿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可促进卵巢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为腹腔镜术术中止血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超声刀、单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按不同的止血方法,将其分为3组:超声刀组30例、单极电凝组30例、镜下缝合组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抽血检测E2、FSH、LH,并术后随访。结果单极电凝组术后发生月经改变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明显多于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P〈0.05)。3组病例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出现E2下降和FSH、LH增高,其中单极电凝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并分别与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术后E2、FSH、L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极电凝组的E2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增高,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单极电凝止血会引起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而使用镜下缝合或超声刀止血可更好的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解瑞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37-263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单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出血创面进行处理;对照组38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法对出血创面进行止血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分别在术后1、4个月对患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 E2)、黄体生成素( 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8.0±8.1)min,对照组为(61.0±5.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观察组术前血清 E2值为(131.4±9.6) poml/L、LH 为(5.8±1.7) IU/L、FSH 为(7.8±1.9)IU/L,而对照组分别为(128.3±10.1)poml/L、(5.8±2.2)IU/L、(6.0±1.3)IU/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0.82、1.02,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E2、FSH水平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t=4.31、4.10,对照组t=4.18、4.15,均P<0.05);术后4个月对照组E2水平高于观察组(t=5.22,P<0.05),LH、FSH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t=4.20、5.09,均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能有效维持性激素水平,保护卵巢生理功能正常,为有效的止血方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琴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39+41-39,4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黄体破裂出血手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6例因黄体破裂出血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分为单极电凝组(A组)、双极电凝组(B组)以及缝合止血组(C组)。对比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E2、FSH和LH水平。结果(1)3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与术前比较E2水平下降,而FsH和LH水平增高(P〈0.05);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比较A组和B组E2、FSH和LH水平有所恢复(P〈0.05),而C组E2、FSH和LH水平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2)术后3个月内,A组出现月经异常者47例(71.21%),B组25例(37.88%),C组14例(21.21%)。结论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大于缝合止血,而且单极电凝比双极电凝对卵巢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运用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35例,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缝合止血组(Ⅰ组),单级电凝止血组(Ⅱ组),双极电凝止血组(Ⅲ组)各45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止血方式,比较术后3组患者基础性激素量(包括血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窦卵泡数量以及月经情况。结果术后Ⅰ组雌二醇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量无明显升高,窦卵泡数量减少及月经异常例数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应用常规缝合止血方法对患者卵巢功能损伤较小,相比其他止血方法表现出了较强的优越性,建议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后用不同止血法对卵巢功能作用的临床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电凝止血组(A组)与缝合止血组(B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首次月经及6个月后的第1次月经周期第2~3d的所测基础性激素水平及阴超检测窦卯泡计数。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FSH、LH增高E2下降,术后6个月出现彩超检查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所测FSH、LH、E2及彩超检查F0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电凝止血法较缝合止血法易致卵巢储备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使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术后行缝合止血处理,对照组40例采用电凝止血处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前性激素(E2、FSH、LH)无明显并异,术后观察组6、12个月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2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采用缝合的方式行创面止血,可使卵巢囊肿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电凝组34例、超声刀组34例和缝合组34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检测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并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后3个月卵巢情况。结果 3组术前E2、FSH和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和超声刀组术后1个月、3个月FSH、LH与术前比较升高(P<0.05),缝合组没有变化(P>0.05)。3组术后3个月手术侧窦卵泡数较未手术侧均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缝合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无影响,术中应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泡期、黄体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卵泡期(A组)和黄体期(B组)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组(P<0.05);两组术前卵巢囊肿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前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高于A组,阻力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5);A患者手术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后FSH、LH明显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期卵巢血流丰富,手术出血较多,止血难度较大,对术后卵巢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卵巢囊肿剥除最好选择卵泡期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对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79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E2、FSH各指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LH、E2、FSH各指标差异均显著(t=35.136,9.354,12.312,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LH、E2、FSH各指标差异均显著(t=28.651,16.357,4.137,P<0.05)。观察组治疗后LH、E2、FSH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16,13.168,9.66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7.356,21.245,6.346,9.116,P<0.05)。观察组的AMH指数,基础窦卵泡数(AFC)及bFSH等指标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分别为6.337,7.365,5.134,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以较好的保留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垂体后叶素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12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巧克力囊肿20例、畸胎瘤20例、卵巢单纯性囊肿20例,均为单侧。对照组巧克力囊肿20例、畸胎瘤20例、卵巢单纯性囊肿20例,也均为单侧。观察组分别于卵巢囊肿剥除前在正常卵巢皮质与囊肿壁间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浓度15%),然后行囊肿剥除术,对照组直接剥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囊肿破裂率、术后卵巢功能。卵巢功能的判断采取术前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3、6、12个月测定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肿块破裂率、术后月经恢复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FSH水平在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观察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分离法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能达到易于分离、较好止血及减少卵巢功能伤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GnRHa)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GnRH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有1例复发,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7.72%,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2)、孕激素(P)含量明显下降,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组下降或升高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妊娠,妊娠率为41.94%,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妊娠,妊娠率为16.13%,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RHa可提高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临床疗效,能有效抑制术后复发,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阴道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和经腹腔镜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27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阴道组109例和腔镜组118例,阴道组采用阴式卵巢囊肿剥除术,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阴道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住院费用情况均优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2周内恢复日常家务及工作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经阴道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与经腹行卵巢肿瘤剥除手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经腹腔镜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对照组经腹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卵巢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24 h内最高体温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FSH、LH、E2及Fo、PSV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经腹手术相比,经腹腔镜行卵巢肿瘤剥除手术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卵巢的损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按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分为超声刀组(31例)、双击电凝组(33例)和缝合组(58例),分别在入院时及术后1、3、6、12个月检测患者FSH及AFC水平,在术后24个月调查患者的自然妊娠情况。比较不同止血方法对三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入院时三组患者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时三组患者FSH水平较入院时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缝合组低于超声刀组和双击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及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AF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伶0.05);在术后3、6、12个月时缝合组患者AFC水平较超声电刀组和双击电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缝合组患者的自然妊娠率达36.2%,高于双击电凝组和超声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5,P〈0.05)。结论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剥除术中应用超声刀止血法和双击电凝止血法均会降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患者自然妊娠能力,而缝合法相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