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腰椎间盘,说"突"就"突" 医生给老王检查后发现,由于他的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了神经而引起一侧下肢不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坐骨神经痛",医生确诊老王是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腰突症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比较常见的引起腰痛腿麻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好发部位以腰4~5间隙最多,其次为腰5骶1间隙,少部分为腰3~4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的有明显的原因引起,如急性腰扭伤,而多数患者并无明确原因,多由于腰部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逐渐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使纤维环完全或不全破裂,髓核由破裂处向后方或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脊膜、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疼痛。1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并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腰痛是本症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期的症状。腰痛逐渐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但放射至哪…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了神经根而引起坐骨神经痛[1].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或合并下腰部及下肢感觉异常.大多数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卧床休息、牵引、理疗等)后痊愈,手术疗法为椎间盘摘除术[2].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并植骨治疗,通过密切的护理配合,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是指在一次或多次腰、骶椎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1]。有研究表明10%~40%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病人会发生FBSS [2],持续的腰骶部、下肢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FBS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公认的原因包括神经根牵拉损伤、间盘再突出、硬膜外瘢痕粘连及炎症刺激等[3]。  相似文献   

5.
张洁  张莉  江淑萍  王俊鲜 《全科护理》2021,19(23):3308-3309
下肢动脉性溃疡是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的表现之一,是由于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从而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肢体缺血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其患肢缺血,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导致的皮肤坏死性溃疡[1 ] ,预后较差.其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下肢溃疡患病率越高.而疼痛作为下肢溃疡的一种伴发症状,动脉性溃疡病人疼痛发生率与静脉性相比更高,为80%,并且女性疼痛数字评分法(N RS )的评分与男性相比更高[2 ].本研究对1例超高龄病人下肢动脉溃疡合并感染病人实施积极的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可分为单侧型、双侧型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双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双侧下肢症状,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1].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漏诊下肢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病例资料[例1]男,53岁。主因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2年,疼痛加剧伴麻木16小时入院。患者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MRI检查示腰,骶,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抗感染、止痛、营养神经、牵引及理疗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反而逐渐加重。近16小时左下肢疼痛呈持续性加剧,同时伴有左下肢麻木,应用止痛药无效后来我院。查体:体温37.1℃,  相似文献   

8.
[例1] 女,40岁.因左下肢疼痛、行走困难3 d就诊.曾在外院行腰椎CT检查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于当地诊所行推拿治疗,症状未缓解,入我院.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68岁。因左下肢牵扯痛间歇性发作1年,加重伴跛行3个月收入院。诉1年前劳累后出现腰痛,自服止痛药物治疗并休息,半个月后腰部疼痛症状消失,但出现左下肢牵扯痛,尤其在劳累或频繁活动后左下肢牵扯痛加重,服止痛药并休息后疼痛减轻,到当地卫生院摄腰椎X线片后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休息并服药后左下肢疼痛减轻,之后左下肢疼痛仍呈间歇性发作,疼痛的复发多与活动与劳累有关,未引起重视,入院前3个月左下肢疼痛明显加重,继而出现跛行,到城区医院行腰部CT检查示腰椎骨质增生,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腰5骶1椎间盘膨出。建议手术治疗未予采纳,回家自行腰椎牵引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尤其以夜间疼痛较甚,渐至不能下地行走。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明显阳性体征,腰椎生理弯曲存在,左侧腰椎棘突及棘突旁轻微叩压痛,左大腿前内侧及膝关节牵拉痛,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是各种原因致肾功能损伤的终末期表现,因肾脏排泄和调节功能失常,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表现,常会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和护理[1].而胸、腰椎管狭窄症是指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2],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感觉迟钝,腰背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外侧突出,压迫附近的神经及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神经发生水肿、无菌性炎症、周围组织有增生和粘连.开始时神经根受激惹,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放射性疼痛、感觉过敏、腱反射亢进等症状,病人出现腰及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刘春花 《家庭护士》2007,5(12):55-55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部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红外热像(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TI)"下肢神经刺激征象"的发生机制,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院疼痛科LDH患者分为2组。第1组为LDH不伴主诉患侧下肢发凉者(n=46),第2组为LDH伴主诉患侧下肢发凉者(n=20)。于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VAS并行下肢ITI检查,研究ITI"下肢神经刺激征象"的机制。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VAS分别为6.58±0.97、6.45±1.05,治疗后VAS分别降至1.33±0.64,1.30±0.73;两组患者治疗前ITI均出现"下肢神经刺激征象";下肢疼痛程度越重,"下肢神经刺激征象"越明显。第1组和第2组中11例患者经治疗疼痛缓解后其ITI未再表现为此征像,第2组有9例患者于治疗后ITI仍存在"下肢神经刺激征像",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前内侧或后侧低温区。结论:LDH患者ITI"下肢神经刺激征象"发生机制并非通常认为的腰、骶神经根中交感纤维和/或窦椎神经受刺激所致,而主要是由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脊髓反射,进而引起患者下肢的交感缩血管反应;椎旁交感干和/或两侧交通支受刺激引起下肢缩血管反应是LDH患者ITI表现为"下肢神经刺激征象"次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银质针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末梢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下肢发凉或畏寒,即人们俗称的"老寒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1].银质针疗法是将针刺作用和温热作用相结合,具有普通针刺所不具有的止痛功效,并且还具有止痛迅速、副作用小及操作简便等特点.我们采用银质针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肉松解治疗,观察下肢微循环的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腰痛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腰痛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可伴有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1].腰痛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体质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因此,仅仅针对躯体因素的经典治疗方法常常不能阻止腰痛朝慢性化方向发展[2].心理社会因素对腰痛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2],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如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疼痛护理,护士大多局限于执行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较少采用其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了减轻疼痛,使患者舒适度过疼痛期,笔者自2011年3-9月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人体腰椎髓核、纤维环或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出现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压迫附近脊神经,进而引发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及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以腰4~5和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该病的最佳诊断方法为CT和MRI[2J,但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摄影间接征象仍可以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剂量数字化X摄影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分辨率高、放射量低、扫描和后处理速度快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脏手术是治疗肾结石、肾肿瘤、肾上腺肿瘤等疾病的常用手段.而手术中病人体位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很大的作用[1].人们常规采用90°侧卧体,患侧向上,手术床的腰桥对准病人的第11、12肋,摇高腰桥后可使凹陷的腰区逐渐变平,患者下方的下肢屈曲,上方的下肢伸直,两下肢之间放置软垫,髋部与膝部分别用约束带固定在手术台上[2].自2001年开始,我院尝试对187例该类手术患者,采用改良肾脏手术体位,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蓝趾综合征(blue toe syndrome)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的动脉壁脱落阻塞下肢血流,导致下肢和足趾缺血、疼痛,以致坏死的一种病变,病因多为粥样硬化性栓子[1].此病的患者常有明显的静息痛,日夜难眠,极为痛苦,需及时治疗,以避免截肢致残.一般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导管取栓等治疗[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毁损性阻滞对下肢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缺血性疼痛的疗效。方法:15例因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下肢疼痛患者,在CT引导监视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行腰交感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结论: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小、不良反应少、费用合理、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