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合适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脑卒中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二穴。并以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进而缩短患者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1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80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后外周血hs-CRP、IL-1和IL-6含量,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治疗后4、8周时外周血hs-CRP、IL-1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清hs-CRP、IL-1和IL-6水平,并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三穴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各种原因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温和灸法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三穴,持续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传统西药治疗,2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三穴可有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费用低且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64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适当的脱水剂、脑保护剂及其他处理,治疗组另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国际单位,腹部皮下注射,2次/日,连续10天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经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估银杏蜜环口服液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SAA、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10ml/次,3次/天口服治疗,疗程2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均采用NIHSS评分、NDS评分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血清SAA、IL-6水平,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1周、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评分、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血清SAA、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有效改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SAA、IL-6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hs-CRP、IL-1β、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IL-1β、IL-6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186-1188
目的探讨砭石温灸疗法对颈性失眠患者睡眠障碍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50例颈性失眠患者,按照双盲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红外线治疗,研究组给予砭石温灸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ASCS评分、PSQ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砭石温灸疗法可显著提高颈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效率,降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秋阳  马贤德 《中国康复》2019,34(3):115-118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百会、四神聪干预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及脑缺血半暗带组织中IL-1、IL-6、TNF-α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对MCAO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15只)、造模组(45只)。模型复制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针刺组给予百会、四神聪穴针刺干预;非穴区对照组于穴区周边5mm处进行针刺皮肤干预。末次针刺后1h,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并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IL-1、IL-6、TNF-α含量检测。结果:干预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非穴区对照组高于针刺组(P0.01),针刺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脑组织病理切片未见异常,针刺组梗死灶局限,梗死灶周围炎性细胞数量较非穴区对照组明显减少。缺血半暗带组织中IL-1、IL-6、TNF-α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显著升高(P0.01),与非穴区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可明显降低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梗死百分比,减轻炎症浸润程度,降低半暗带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子痫前期(PE)病情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重度PE患者(重度组)、51例PE患者(PE组)及51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比较3组基线资料、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子痫前期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鉴别病情程度的价值。结果:重度组子痫前期家族史、慢性肾病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E组(P<0.05);hs-CRP、IL-1β、IL-6、TNF-α:重度组〉PE组〉对照组(P<0.05);在校正了子痫前期家族史、慢性肾病后,hs-CRP、IL-1β、IL-6、TNF-α仍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有关(P<0.05);hs-CRP、IL-1β、IL-6、TNF-α鉴别重度的AUC分别为0.815、0.759、0.742、0.810(P<0.05)。结论:hs-CRP、IL-1β、IL-6、TNF-α是评估子痫前期病情程度新型分子标志物,能为临床决策、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交、绝骨穴对肾精不足型高血压的即时降压效应。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穴)和治疗组(针刺双侧三阴交、绝骨穴),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即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即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绝骨可即时降低肾精不足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降低收缩压方面,较于针刺三阴交、足三里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烧伤患者烧伤后1天和第3天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生存组和死亡组烧伤后1天和第3天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烧伤患者组血清G-CSF、GM-CSF、IL-1RA、IL-15、MCP-1、MIP-1β以及VE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烧伤患者组血清IL-8和IL-17A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烧伤患者第3天血清G-CSF和IL-6浓度显著高于烧伤患者第1天(P0.05),烧伤患者第3天血清GM-CSF、IFN-γ、IL-1RA、IL-2、IL-9、IL-10、IL-17A、MIP-1β、PDGF-BB、RANTES、VEGF以及Eotaxin浓度显著低于烧伤患者第1天(P0.05);死亡组患者烧伤后第1天血清IL-1RA、IL-6以及MCP-1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烧伤后第3天血清PDGF-BB浓度显著低于生存组患者(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相关通路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网络参与烧伤患者的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控,且IL-1RA、IL-6、MCP-1和PDGF-BB可作为烧伤患者预后指标,值得临床治疗过程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炎性细胞因子-10(IL-10)、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中医症候改善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脱落9例,对照组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华佗再造丸,疗程均1个月,2组患者都观察IL-10、SOD及NIHSS评分、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中医症候改善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OD水平均升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87.5%,对照组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降低(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佗再造丸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回回药方》失答剌知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干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试验期间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失答剌知丸,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2组均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对2组患者临床症状、回医(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病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比较,P0.05;2组组内治疗后14天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28天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28天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对比,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血清IL-6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对比,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失答剌知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2组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8、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IL-8及MMP-9水平,减轻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机械支架介入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神经科收治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TICI血流0~1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血管再闭塞、消化道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泌尿系统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联合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加针刺、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治疗组,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结果:治疗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增高(P<0.01),治疗后外周血中IL-1β、IL-6均降低(P<0.01),但针灸中药结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强于其它两种治疗对细胞因子IL-1β、IL-6水平的调节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对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了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损害,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功能训练,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S100"蛋白和血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评估工具-10(EAT-10)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较对照组好转(P0.05);血hs-CRP水平及血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血hs-CRP及血S100β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入选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99例及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浆IL-1β和IL-18水平。结果治疗组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IL-1β水平与LDL-C、Hs-CRP和IL-18呈正相关(r=0.567、0.67和0.965,P 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665,P 0.05)。结论 IL-1β和IL-18水平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脾俞、足三里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动物脾俞、足三里穴,观察其对该动物行为学及细胞因子IL-1β、IL-6改变方面的影响。结果:穴位注射组可显著改变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指标,降低抑郁大鼠血浆中的IL-1β、IL-6的含量,使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抑郁大鼠的IL-1β、IL-6的含量高于正常,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穴位注射治疗抑郁症有应用前景,可能是通过降低IL-1β、IL-6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4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7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7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36/37),对照组81.1%(30/3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