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n disease snydrome,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ALI/ARDS患者肺损伤发生、起始以及损伤进程中,详细的肺组织病理学资料仅来于死亡病例或者接受开胸肺活检的病例,故而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eardial)infarction,AMI)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一直是临床上一个头痛的问题。ICU收治患者中30%-50%是急性肾损伤,其中5%有明确的危险因子。有报道术后发生AKI患者的死亡率在24%-100%之间,重症监护室需要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为50%-70%。近年的研究认为,传统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标志物(管型、滤过钠排泄分数)对AKI的诊断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AKI的治疗迫切需要早期生物标记物。但是,  相似文献   

5.
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LI/ARDS)是一种临床危急重症。自1967年Ashbaugh等首次报道以来,一直为大家所重视。经过40余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ARDS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目前认为,肺泡大量陷闭导致肺容积明显减少是ARD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之一,为保证ARDS患者的氧合,必须将萎陷的肺泡再度开放并维持其开放的状态,肺复张策略作为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一部分得以提出,其实施的手段多种多样,如控制性肺膨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严重多发伤并发ALI患者80例(年龄14~70岁)随机均分为血必净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dFiO2)、胸片变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PaO2、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R、胸片变化评分、ARDS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有助于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 jury, ALI)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由多种肺外致病危险因子导致的以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部炎症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ALI的最严重病理过程。在美国,每年约有19万人患ALI/ARDS,死亡率高达35%[1]。引起ALI/ARDS的原因很多,包括直接因素如淹溺、毒性或腐蚀性物质的吸入、肺损伤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炎等;间接因素如败血症、多发性创伤、烧伤、输血、急性胰腺炎及一些药物毒性反应等[2,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8例患者IABP治疗的平均时间为(80±2)h,其中28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26例),4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药物治疗,4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3支血管病变20例(20/38),2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2例(2/38),单纯前降支10例(10/38),单纯左主干4例(4/38)。住院期间总死亡8例(8/38,21.1%),其中介入治疗患者死亡4例(4/28)(2例在PCI术中死亡,2例在IABP治疗中死亡),未介入或搭桥治疗中死亡4例(4/6)。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麻风患者上肢神经损害的状况,选择兴化市存活的麻风治愈者及现症患者1575人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麻风患者上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40.7%,单侧损害(23.17%)高于双侧(17.52%),现症及复发病人(69.23%)高于治愈者(40.46%),多菌型(55.94%)高于少菌型(38.46%)。尺神经损害为36.63%,正中神经为16.95%,桡神经为2.35%,爪形指继发关节强直为73.03%,神经损害与麻风反应有关的为43.37%。兴化市麻风上肢神经损害多见于现症及复发病人以单侧损害为主,尺神经损害第一,其次为正中神经、桡神经,2/3的神经损害是不可逆的。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上肢神经损害的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5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AU)模型,对照组48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注射12、24、36、48h后处死大鼠,以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量肺系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质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肺组织SP—C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ALI组光镜观察可见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萎陷。肺系数及总蛋白检测结果显示ALI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ALI组SP-C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降低,36h、48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ALI36h、48h组SP—C含量分别为0.79±0.10、0.67±0.09,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的0.96±0.11、0.97±0.13(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导致肺组织SP—C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cTnT)动态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8例自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性别、年龄、临床情况匹配的两组。常规组(接受洗胃,导泻,静脉注射阿托品和复方氯解磷注射液,输液、补充维生素、肌苷和电解质,疗程7d),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患者血清中CK—MB和cTnT变化和黄芪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中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K—MB和c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血清中CK—MB和cTnT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8.1%,P〈0.01)。中毒患者CK—MB浓度6h升高,2d达到高峰,4d后下降,7d接近正常水平;cTnT浓度6h升高,1d达到高峰,4d后下降。7d接近正常水平。各时相比较,在2d和3d时间点,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K—MB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在1、2、3、4、5d时点,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TnT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损害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损伤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2例符合ALI标准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并分为两组,一组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为早期面罩吸氧。比较两组间发展到ARDS的例数、呼吸机通气天数、气管插管例数,以及治疗48h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结果早期无创正压通气组相对对照组在发展到ARDS例数、呼吸机通气天数、气管插管数及48h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是连枷胸合并肺挫伤低氧血症早期阶段,大部分会发展到ARDS,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逆转此进程,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一旦有急性肺损伤应尽早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相似文献   

13.
52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对性病门诊523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及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者155例(29.6%),UU感染为122例(23.3%),显著高于MH感染(5例,1.0%)和UU+MH混合感染(28例,5.4%)(P<0.01)。在15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中合并CT感染者25例(16.11%),94.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耐药。作者对上述病例不同性别、年龄的支原体感染、合并感染对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性病门诊细菌性阴道病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用BV快速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方法对2000年性病门诊725例女性患者进行检测;并对确诊的BV患者做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滴虫和念珠菌检测。结果725例病人确诊为BV者131例,患病率为18.07%(131/725)。131例BV患者中有113例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其合并感染率为86.26%(113/131)。其中解脲支原体(Uu)占首位(38.93%),其次为淋球菌(14.50%),第3为Uu、Mh混合感染(9.90%)。BV快速检测方法阳性预测价值不高(57.60%),不能用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胰腺深居腹膜后,背靠脊柱,前面受到胃、横结肠和腹壁的良好保护,损伤机会较少。有资料^[1]显示,胰腺损伤大约仅占腹部创伤的1%~3%。闭合性胰腺损伤(blunt pancreatic injury,BPI)多为交通事故所致,近年来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其早期症状和体征轻微,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而BPI合并伤、并发症多,临床诊治难度较大。病死率高。慈溪市人民医院自2000年6月~2008年5月问共收冶BPI患者35例,诊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殖器疱疹合并其它性传播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合并其它性传播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生殖器部位有疱疹性损害或可能由疱疹病毒引起损害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并作了生殖器疱疹、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 念珠菌病等性传播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在287例入选病例中,确诊生殖器疱疹186例(64.8%),对其中68例(23.7%)患者作了HIV血清抗体检测,未发现HIV感染者。在186例生殖器疱疹病例中,43例(23.1%)合并有其它性传播感染,其中合并尖锐湿疣16例(8.6%)、活动性梅毒及潜伏梅毒13例(7.0%)(包括合并硬下疳6例)、生殖器念珠菌病12例(6.5%)。有合并性传播感染的生殖器疱疹均为HSV-2感染所致。结论:生殖器疱疹易合并其它性传播感染,且可引起其损害形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颅脑创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是指急性TBI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见血肿,之后重复CT检查或手术时发现的血肿,主要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内血肿。有报道,DTICH是TBI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导致TBI病情加重及死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5月~2009年5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救治的急性TBI后DTICH患者50例,探讨DTICH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控制DTICH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报道4例银屑病合并肾损害患者。4例银屑病均为寻常性,3例为稳定期,1例为活动期;其肾脏损害,3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1例为单纯性血尿蛋白尿,无肾功损害;3例进行肾活检,其病理分别为IgA肾病(IgAN),膜性肾病(M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结果提示银屑病可以出现肾脏损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肾脏病理类型呈多样性表现,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寻常型天疱疮合并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20年7例寻常型天疱疮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观察组),50例寻常型天疱疮未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突发APE时间在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第3~16天。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7.28±14.24)岁,高于对照组(47.36±10.49)岁(P=0.02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卧床、肺部感染、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病率高,病程短、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积极诊治,最终痊愈 5例,好转2例。结论: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可能与年龄、病程、卧床、肺部感染、低白蛋白、高血压及高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将8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n=594)[平均年龄(71.39±6.70)岁(60-94岁)],和非老年组(n=270)[年龄(49.58±8.34)岁(18-59岁)]。老年组发生MODS154例(25.9%),非老年组发生MODS39例(14.4%)。将可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ODS的发生产生影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其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老年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慢性病、呼吸系统慢性病、肾脏慢性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非老年组,高血压、心血管慢性病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组的慢性基础病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不同年龄组的脑梗死患者发生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