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时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的变化与肾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将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通过手术分为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术前及术后1~8周抽取大白兔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PCⅢ及PⅢNP含量。术后第8周提取动物肾脏组织,免疫组化SP法染色测定Ⅲ型胶原含量,HE染色测定肾小管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①术后1~8周PCⅢ及PⅢNP值较术前升高(P<0.05)。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组PCⅢ及PⅢNP值较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值升高(P<0.05);②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组肾小管肾间质病变比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PCⅢ及PⅢNP浓度与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CⅢ及PⅢNP与肾积水时肾脏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在排除其他脏器纤维化的前提下,血清PCⅢ及PⅢNP可以作为早期判断肾积水肾脏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患者血清中PCⅢ及PCⅢ氨基末端肽浓度的变化与肾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梗阻性肾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进行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取得肾组织标本进行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纤维化程度;Spearman分析PCⅢ及PⅢNP与肾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PCⅢ和PⅢNP水平探讨肾纤维化的危险因素。ROC曲线预测PCⅢ及PⅢNP在Ⅱ度肾纤维化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随着肾纤维化程度的升高,患者PCⅢ和PⅢNP的水平逐渐升高(P<0.01)。PCⅢ和PⅢNP水平与肾纤维化程度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s=0.820,P=0.000;rs=0.806,P=0.000)。PCⅢ对Ⅱ度肾纤维化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45%、83.93%,ROC曲线下面积0.96,95%CI=0.890~0.991;PⅢNP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6%、92.86%,ROC曲线下面积0.93,95%CI=0.849~0.976;两者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CⅢ:OR值为1.151(95%CI=1.035~1.280,P=0.009);PⅢNP:OR值为1.198(95%CI=1.039~1.380,P=0.013)。结论:血清中PCⅢ及PⅢNP水平与肾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对重度肾纤维化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并与其中11例经肝组织活检后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4项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重度与肝硬化阶段水平最高,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一致,相关系数结果显示4项指标水平与纤维化的相关性高于炎症坏死相关性。结论:4项指标检测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观察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病儿童中的变化特点。方法18例慢性肝病患者作血清PCⅢ测定和肝活检;7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儿和4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亦测定血清PCⅢ水平。结果慢性肝病患儿中的9例经肝活检发现肝纤维化者,其血清PCⅢ值皆增高,未发现肝纤维化者PCⅢ值在正常范围,病毒性肝炎和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PCⅢ也较正常增高。结论慢性肝病患儿血清PCⅢ增高与肝纤维化有良好一致性,提示其肝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149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并以40正常人及25例非肝病患者为对照,结果表明:各肝病组(除慢迁肝外)血清PCⅢ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非肝病组(P〈0.05),其中以慢活肝,肝硬化及肝化型肝癌缚升高最为显著,血清PCⅢ升高水平与肝组织中的纤维细胞数和纤维化程度相关显著(γ=0.582,P〈0.05),而与小叶内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不相关(r=0.159, 相似文献
7.
血清中几种胶原浓度对肾组织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对肾组织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肾活检的25例肾脏病患者,分为3组:无纤维化组8例,肾小球硬化组6例,肾间质纤维化组11例。此外,末接受肾活捡的慢性肾衰组患者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Ⅲ型胶原、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用放免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结果:肾小球硬化组、肾间质纤维化组和慢性肾衰组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明显高于无纤维化组(P<0.05),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浓度与肾组织中相应物质及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肾小球硬化比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排除肾外脏器纤维化的前提下,血清Ⅲ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Ⅳ型胶原可作为判断慢性肾脏病人肾组织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指标,尤其适用于有肾活检禁忌证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用 ̄(125)Ⅰ标记Ⅲ型前胶原(PCⅢ)放射免疫法测定健康献血员33例±s,为85.0±17.5mg/L,急性黄疸型肝炎11例为148±50.1mg/L,慢性迁延性肝炎14例为133±31mg/L,慢性活动性肝炎24例为157±59μg/L,肝硬化17例为178±83.7μg/L,检测结果与健康献血员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升高更为显著。提示PCⅢ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诊断主要依靠肝活检,但肝活检具有创伤性,患者不易接受,更不易进行动态观察,故血清学方法诊断肝纤维化颇受重视。近年来有报道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 PC Ⅲ)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血清学指标。为此。本文采用RIA法对8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及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血清PCⅢ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促肝细胞生长素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乙肝、丙肝标记物阴性,且无任何肝脏损害的CRF失代偿期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A组33例)及对照组(B组30例),治疗组每日用威佳120μg静脉滴注,口服洛汀新10mg,1次/d,连续使用6周,对照组只用洛汀新口服,1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抽血,离心取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A、P-Ⅲ;Scr用生化方法检测。结果:HA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有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Ⅲ治疗组治疗后有极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cr治疗组治疗前后无差异,对照组极明显升高(P<0.01)。结论:威佳有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我们用放免法测定了正常人及急慢性肝病病人血清PCⅢ含量共120例(急性肝炎25例,慢迁肝17例,慢活肝20例,肝硬化26例,肝癌8例,正常对照24例),结果:肝硬化病人血清PCⅢ含量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3倍(263.7±39.84μg/L与91.44±16.52μg/L),慢活肝及肝癌亦明显增高。含量分布图显示此三组病例与正常对照组及慢迁肝组均无重叠,以肝硬化组更为明显。而且血清PCⅢ与转氨酶、白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不相关。结果表明血清PCⅢ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Ⅱ型前胶原(PCⅡ)检测值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按其空腹血糖水平和尿中自蛋白含量分成血糖控制不良组、血糖控制较好组,尿白蛋白正常组、尿白蛋白微量组、尿白蛋白大量组,检测其血清HA、CⅣ、PCⅡ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A、CⅣ、PC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糖尿病患者血清三项指标分别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P<0.01,P<0.05,P<0.01);尿白蛋白大量组其三项指标高于尿白蛋白微量组,而尿白蛋白微量组三者水平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A、CⅣ、PCⅡ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并与血糖水平的控制密切相关,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血清Ⅲ型胶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我们用放免法测定了正常人及急慢性肝病病人血清PCⅢ含量共120例结果:肝硬化病人血清PCⅢ含量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3倍,慢活性肝及肝癌亦明显增高。含量分布图显示此三组病例与正常对照组及慢迁肝组均无重叠,以肝硬化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TBA、PCⅢ、Ⅳ—C含量在肝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尤以肝硬化组(LC)和慢活肝组(CAH)升高明显。结论:血清TBA、PCHI与Ⅳ-C检测能可靠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性,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清Ⅲ型前胶原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放射免疫诊断试剂盒,测定各类肝病患血清标本。结果:各类肝病与正常对照组幽默匀有显性差异(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血清PcⅢ含量升高尤为显,分别为(202±43)μg/L和(264±52)μg/L。提示:血清PcⅢ测定对慢性肝病、肝硬变的早期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是较敏感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19.
应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放射免疫诊断试剂盒,测定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标本。结果:各类肝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血清PcⅢ含量升高尤为显著,分别为(202±43)μg/L和(264±52)μg/L。提示:血清PcⅢ测定对慢性肝病、肝硬变的早期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是较敏感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清Ⅲ型前胶原测定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其发生、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最佳的诊断途径是靠肝穿活组织检查来确诊,但由于穿刺的局限性、创伤性和难以进行动态观察从而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在寻求肝硬化早期诊断及肝纤维化动态观察临床指标这方面的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1979年Rohde首先建立放免法测定血清PⅢP(Ⅲ型前胶原肽),并表明其对肝纤维化诊断有良好的诊断意义以来,此法已有较多报道,而血清PcⅢ(Ⅲ型前胶原)的检测报道尚少。我们通过测定各种肝病患者血清Pc Ⅲ含量以探讨血清Pc Ⅲ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