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共接诊黄疸新生儿527例,从中随机抽取1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黄疸的复发状况及患儿的胆红素(TC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复发率(15.6%)明显低于对照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C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依家长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予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对照组予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连服5 d,观察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5 d后,黄疸均较前减轻,但观察组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柏源 《北方药学》2020,(4):76-77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足月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时长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长,降低胆红素水平,提升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莉 《淮海医药》2014,(2):177-178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将3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茵片口服治疗,疗程8d。观察每日胆红素下降水平及胆红素下降至100μmol/L以下天数。结果治疗组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至100μmol/L以下天数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于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20例黄疸新生儿,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直至黄疸消失,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黄疸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观察组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结束治疗所需时间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具有安全、见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7例新生黄疸患儿予以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7例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6%相较于对照组的72.3%显著更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P0.05),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更大(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施以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张赤  刘汉楚  吴宁  彭奕  邱梅 《中国药房》2011,(16):1482-148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3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治疗组186例和对照组17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茵栀黄颗粒,观察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72h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治疗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韩学军 《中国药房》2012,(28):2645-2647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蒙脱石散剂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均采用传统蓝光治疗,连用3d;观察组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三联活菌散剂(0.5g溶于温开水15mL中喂服,bid)和蒙脱石散剂(1.0g溶于10%葡萄糖溶液15mL中喂服,tid)治疗,连用5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蒙脱石散剂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蓝光治疗,能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宁波市江东区艾博博尔妇产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新生儿共96例,均为足月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 mL,每日3次,同时蓝光治疗,每次10 h,每天1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次1.0 g,每天一次,两组均治疗5 d后比较临床疗效,并继续观察至黄疸完全消退。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8%) 显著高于对照组(75.郾0%);试验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为(114.3±37.1)μmol/L,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为(228.6±18.4)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3±2.2)d,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5.1±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大,所需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比较2组胆红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且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许钰枚 《北方药学》2023,(2):17-19+22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300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胆红素指标、肝功能指标、神经损伤评估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胆红素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红素指标变化对比,对照组治疗后较研究组差(P<0.05);两组治疗前的肝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AST、ALT水平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神经损伤评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Aβ、NSE、S100β水平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2.7%)比研究组(93.3%)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对照组(29.3%)比研究组(9.3%)高(P<0.05)。结论: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可有效使胆红素水平下降,保护肝功能及神经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王婉凤 《北方药学》2023,(1):110-1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均确诊为黄疸,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前者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后者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指标、肝功能指标及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量及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红素下降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更优(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黄疸患儿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新生儿黄疸的88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在结束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结束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值及其治疗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的黄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蓝光治疗,治疗组加服双岐三联活菌制剂。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4 d、7 d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第4天和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蓝光治疗次数及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岐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治疗时间,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5.
周丽 《河南医药信息》2010,(21):170-17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83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输液、白蛋白静点,重症采用蓝光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2±2.3)、(5.7±2.7)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d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5.8±17.5)、(82.7±32.8)μ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83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输液、白蛋白静点,重症采用蓝光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2±2.3)、(5.7±2.7)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d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5.8±17.5)、(82.7±32.8)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忠祥  金立 《江苏医药》2021,47(3):289-291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对腹泻患儿血清免疫指标及血清锌水平的影响.方法 71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腹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治疗组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及血清锌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指标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锌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能有效提升腹泻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清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某院儿科接受治疗的9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对照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两组均治疗5 d。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并分析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指标[血清胆红素(TSB)、经皮黄疸指数(TCB)、结合胆红素(DBil)]以及肝功能指标(ALT、AS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短、临床总有效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胆红素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376例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2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2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第1、3、5天,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2组组间比较(P>0.05);第3、5天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1±0.4)d、(3.5±1.6)d与对照组(2.7±0.5)d、(5.2±1.9)d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黄疸消退,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的11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每天检测胆红素值,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用硫酸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降低胆红素值,缩短黄疸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