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柯邵鹏  林琪  苏智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62-146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比较各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重度组与肝硬化组之间血清HA、PCⅢ、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ⅣC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HA、PCⅢ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A/G〈l、ALB〈35g/L、AST/ALT〉I时,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均渐升高,其中HA、PC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ⅣC水平在AST/ALT〉1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HA、PCⅢ水平是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性指标.其灵敏性高于ⅣC;临床上应用血清纤维化指标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时可结合ALB、A/G、AST/ALT值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放免法测定慢性肺心病、肺结核、肺癌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病例各组PCⅢ、H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1)。病例各组同时升高的PCⅢ、HA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其中肺心病组r=0.3681,P<0.05;肺结核组r=0.3802,P<0.01,肺癌组r=0.7000,P<0.001。各病例组间PCⅢ值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而HA含量肺心病组则显著高于肺结核组和肺癌组(P均<0.05),但肺结核与肺癌组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反映出上述肺部疾病胶原代谢活跃及其在致肺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表明PCⅢ、HA水平是判断肺纤维化存在与否的有价值指标,不同的肺部疾病中,病变范围广泛者HA值升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项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ⅣC、PCⅢ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60例正常人和472例各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78例,慢性迁延型肝炎(以下简称慢迁肝)12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113例,肝硬化155例。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A级42例,B级66例,C级47例。测定上述四项指标在血清中的含量,并计算这四项指标在诊断肝硬化时的ROC曲线时的线下面积。结果①急性肝炎组与正常人组比较HA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迁肝组、慢活肝组、肝硬化组与正常人组比较这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对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后比较:HA、ⅣC这二项指标B级与A级、C级与B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ROC曲线表明HA和PCⅢ在诊断肝硬化优于LN和ⅣC,灵敏度为87.7%、81.9%,特异性为73.7%、74.5%。准确性为77.8%、76.1%。结论HA、LN、ⅣC、PCⅢ血清浓度越商,肝硬化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判定肝纤维生成活动度的指标。方法:检测了9例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2例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和17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并与2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CⅢ、C-Ⅳ和LN均显著高于正常人,HA水平在慢性肝炎患者(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变组明显高于正常人;且PCⅢ、C-Ⅳ和HA随病情的进展而升高;在乙型肝炎各组之间LN水平无显著差异。PCⅢ、C-Ⅳ和HA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CⅢ、C-Ⅳ和LN与血清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HA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HBVDNA(一)组的C-Ⅳ水平明显高于HBVDNA(+)组。结论:血清PCⅢ、C-Ⅳ、HA和LN水平有助于判定肝纤维生成的活动程度,但其特异性不够,需结合临床资料及肝功能等多项指标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对肝组织纤维化不同阶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8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A、PCⅢ及ⅣC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重度与肝硬化阶段处于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亦一致,在炎症分级G4、纤维化分期S4水平最高。血清HA、PCⅢ、Ⅳ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HA、PCⅢ及ⅣC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生长因子合用丹参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合用丹参与各自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40例患分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合用丹参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丹参组及对照组。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治疗组HA与治疗前及对照组,HGF组治疗后相比P<0.01,与丹参组治疗相比P<0.05;LN与治疗前及对照组,丹参组治疗后比P<0.01;Ⅳ-C与治疗前比P<0.01,与对照组,HGF组治疗后比P<0.05;PCⅢ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P<0.01。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合用丹参对慢性乙肝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用HGF或丹参(P<0.05或0.01),以HA的改善最为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EISA法检测HA、PIHP、LN、Ⅳ-C。肝硬化患者84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A、B、C三组并做两两比较。结果SNK法显示HA、PⅢP、LN、Ⅳ—C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A在B级与A级间无差异(P〉0.05),C级与A级间存在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C在C级与A级和B级、B级与A级间均存在差异(P〈0.05)。HA、Ⅳ—C与胆碱酯酶(ChE)呈负相关(P〈0.05),而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P〈0.05)。结论HA、Ⅳ—C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马进  徐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368-336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慢性肝病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对80名健康对照者,60例慢性肝病患者经保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后血清中的HA、PCⅢ、C-Ⅳ、LN和,TNF进行检测,同时与对照组和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慢性肝病治疗后血清HA、PCⅢ、C-Ⅳ、LN和TNF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A、PCⅢ、C-Ⅳ、LN和,TNF的测定对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晚期血吸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PH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分组,试验组A组50例,给予口服替米沙坦80 mg· d-1,对照组B组28例,给予普萘洛尔20~40 mg· d-1,疗程2周。用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血清透明质酸( HA )、Ⅲ型前胶原肽( PCⅢ)、层黏连蛋白( LN)、Ⅳ型胶原( CⅣ)的测定。采用美国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平均流速,门静脉血流。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多有P<0.05),A组治疗后PCⅢ, HA明显下降(多有P<0.05),B组治疗后PCⅢ,HA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安全有效用于晚期血吸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陈淑霞  王宇宵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39-1740
目的检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水平,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慢性白血病(EL)和16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PCⅢ、Ⅳ-C和LN水平,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TPO、EPO。结果急慢性自血病化疗前后PCⅢ[(164.02±118.53)μg/L,(176.30±75.66)μg/L]、Ⅳ-C[(66.54±19.48)μg/L,(73.12±24.88)μg/L]、LN[(122.85±25.10)μg/L,(121.56±24.62)μg/L]、EPO[(52.90±34.87)mU/ml,(72.21±52.15)mU/m1]、TPO[(443.68±208.53)ng/L,(642.54±318.49)ng/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L化疗后EPO[(72.21±52.15)mU/m1]、TPO[(642.54±318.49)ng/L]水平高于化疗前(均P〈0.05),PCⅢ、Ⅳ-C、L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L化疗前后PCⅢ、Ⅳ-C、LN、EPO、TP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存在PCⅢ、Ⅳ-C、LN、TPO及EPO的异常,动态监测EPO、TPO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L化疗疗效,但无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血清肝纤维项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90例健康者,9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做肝组织活检,进行纤维化分期,对比不同分期四种指标的含量。结果 ①慢性肝病组4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严重程度,4项指标均逐渐增加,其中HA在早期即开始升高,Ⅳ-C在S0~S1期开始升高,S3~S4水平最高。结论 HA、LN、Ⅳ—C、PCⅢ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中HA和Ⅳ-C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146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并就上述指标与临床肝功能指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Ⅳ-C、LN、PCⅢ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不同病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乙肝患者血清Ⅳ-C、PCⅢ水平与血浆PT呈正相关,HA、Ⅳ-C、LN水平与Alb呈负相关,HA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PCⅢ水平与ALT呈正相关,LN水平与CHE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LN、PCⅢ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情况和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卫红  王瑞云  李军 《江苏医药》2001,27(6):429-430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Ⅳ-C),层粘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联合检测87例肝病患因清PLD,Ⅳ-C,LN及HA含量,结果:Ⅳ-C,HA的血清含量与阳性率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Ⅳ-C,HA在肝病诊断中重要意义,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动态观察有利于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学冬 《河北医药》2016,(14):2158-2160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纤维化、T淋巴细胞亚群、肾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方法1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7例。恩替卡韦组应用恩替卡韦片治疗,1次/d,0抖.5 mg/次,患者出现病毒血症或耐药突变,治疗剂量调整为1次/d,1.0 mg/次。联合治疗组在恩替卡韦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口服,5粒/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CⅢ)、Ⅳ胶原(ⅣC)]、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CD4+/CD8+)、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 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HA、LN、PCⅢ和Ⅳ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5),联合治疗后治疗后HA、LN、PCⅢ和ⅣC水平明显低于恩替卡韦组( P <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 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恩替卡韦组,CD8+水平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低于恩替卡韦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 P <0.05)。联合治疗组发生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头痛、眩晕、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恩替卡恩组( P <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有效抑制脏脏纤维化进展,同时激活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循环利钠肽、胶原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3例CHF(CHF组:其中NYHAⅡ级17例,Ⅲ级27例,Ⅳ级19例)及17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心纳素(ANP)、脑纳素(BNP)、C型利钠肽(C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端肽(PCⅢ)的浓度,同时用多谱勒超声心动要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P、BNP、CNP、PICP、PCⅢ浓度显著升高(.P〈0.01)。(2)CHF患者血浆ANP、BNP、PICP、PCⅢ浓度随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均P〈0.01),血浆CNP浓度在NYHAⅡ级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NYHAⅢ-Ⅳ级患者血浆CNP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3)ANP、BNP、PICP、PCⅢ浓度与LVEF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BNP的相关性更为显著(P〈0.05。P〈0.01。P〈0.05。P〈0.05),CNP浓度与LVE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利钠肽可反映CHF的发生发展,BNP可评价CHF的严重程度.PICP、PCⅢ可作为CHF时心脏胶原重塑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指导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 ARFI)检查,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91.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横向剪切波速值(VTQ)、丙氨酸转肽酶(ALT)、天冬氨酸转肽酶(AS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周、48周两组患者VTQ速度、ALT及AST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TQ速度、ALT及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C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周、48周两组患者血清HA、LN、PCⅢ、C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A、LN、PCⅢ、C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疗效更佳,通过ARFI检测可以有效的评价治疗方法,指导治疗,对于进一步提高肝纤维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治疗肝硬化血清PCⅢ及HA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血清PCⅢ及HA变化,探讨苦参碱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苦参碱治疗肝炎肝硬化30例,并设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和血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苦参碱组治疗后血清PCⅢ及HA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只有轻度下降,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碱具有降低血清PCⅢ及HA水平,进而减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CⅣ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CⅣ水平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血清TGF-β1、CⅣ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UAER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降低早期DN患者的血清TGF-β1、CⅣ水平,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付天芳  王瑞  李冰 《河北医药》2016,(9):1342-134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30例,按照是否合并亚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进行分组。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亚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为A组(45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为B组(35例),重度子痫前期且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为C组(50例)。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和肾功能水平(尿酸、肌酐、尿素氮)。结果 A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Q.05)。 A组患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患者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患者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呈负相关( P <0.05)。 B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血清肌酐呈负相关( P <0.05)。 C组促甲状腺激素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 P <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亚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的异常对肾功能影响较为严重,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早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利于预防肾功能损伤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石栓柱  古玉茹  田志新  张晔 《河北医药》2016,(19):2977-297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纤维化[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ⅣC)]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 i.0%,对照组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BiL、DBiL、ALP、GGT、ALT均降低( P <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HA、LN、PCⅢ、ⅣC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