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红藻松节藻Rhodomela confervoides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采自青岛海滨的海洋红藻松节藻Rhodomela confervoide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各种色谱柱层析和IR、MS、^1H—NMR、^13C—NMR、DEPT等波谱解析技术。结果:从松节藻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经过鉴定分别为:2,2′,3,3′四溴—4,4′,5,5′四羟基双苯基甲烷(I)、2,2′,3—三溴—3′,4,4′,5—四羟基—6′甲氧甲基双苯基甲烷(Ⅱ),2,3—二溴—4,5—羟基苯甲醇(Ⅲ)、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Ⅳ)、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基醚(Ⅴ)。其中化合物Ⅱ对KB和Bel7402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后进行硅胶柱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bolusanthol B (1),(2S)-5,7,2′,6′-四羟基-6,8-二异戊烯基-二氢黄酮(2),orotinin (3),(2S)-5,7,2′,6′-四羟基-6-lavandulyl-二氢黄酮(4),3′-异戊烯基-芹黄素(5),木犀草素(6),槲皮素(7)和洋芹素(8)。结论化合物2,4为新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6,7,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石椒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椒草为民间药用植物,本文从中分离到伞形花内酯(晶1),东莨菪内酯(晶2),7,7′-二甲氧基-6,8′-双香豆素(晶3),5,8-二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香豆素(晶4)和芦丁(晶5)。前三个化合物在体外抑菌试验中,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卷柏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中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5-乙酰基苯骈呋喃(1),3-羟基-苯丙酸-(2′-甲氧基-4′-羧基苯酚)酯(卷柏酯A,2),丁香脂素(3),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三醇(4),阿魏酸(5),咖啡酸(6),香荚兰酸(7),丁香酸(8),7-羟基香豆素(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1000百万美元)年代…105。!19。。…:。。。{增炸齐—}—{—{—}~-妻国!‘4·”{”0·0{47·5{6·0日本…”·6{“‘{48·5 18·5曹德16·”{9·8}“·‘i‘·”法_里}4·9{7·‘}“·8{‘·5亨大才u{3·‘…‘·9}8·”…5·9要._晃…“·6}4·8{8·o…”·9竺塑赞…2·”)‘·,}6·‘…6·3酉嫩才{‘·8)2·94·4 14·5巴西{‘·4}7·5}‘4·”…‘2·‘垄遭握l卜三业-卜一兰三阵竺…兰竺-牛下李…些}坐…坐{竺全世界{76·”{145·”}245·o{6·0 据上预测,日本在90年代可以远远把欧洲甩在后面,而迫近美国,及至2000年代将能超越美国而居…  相似文献   

6.
中间锦鸡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施蛟  陈博  孙智华  胡昌奇 《药学学报》2003,38(8):599-602
目的研究中间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3′-二甲氧基黄酮(1),3,5,7,8,4′-五羟基-3′-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柠檬黄酮醇(4),槲皮素-3-甲醚(5),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6),5,7,3′,4′-四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7),紫铆查尔酮(8),甘草素(9)和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其余皆首次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金雀根中的异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豆秋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的根(中药金雀根)中分得5个异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B(1);5-羟基-7-甲氧基-3′,4′-二氧亚甲基异黄酮(2);5-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3);芒柄花素formononetin(4)和赝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5);其中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异黄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全草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4,4′-dimethoxy-chalcone(1),isoliquiritigenin(2),3,2′4′-trihydroxy-4-methoxy-chalcone(3),licochalcone A(4),4′-O-β-D-glucopyranosyl-2′,3-dihydroxy-4-methoxy-chalcone(5),butein(6),apigenin(7),luteolin(8),diosmetin(9),chrysoeriol(10),3,5,6,7,3′,4′,5′-heptamethoxyflavone(11),7-O-β-D-glucopyranosyl-5,3′-dihydroxy-3,6,4′-trimethoxyflavone(12),sulfuretin(13)。化合物1-5,9,11均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单次和多次给药的 4周期双交叉设计 ,气相色谱 电子捕获检测法 (GC ECD)测定 2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浓度。结果 :单次 (2 5mg)口服国产和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为 (5 .7±s 0 .5 )h和 (5 .8±1 .0 )h ,Cmax为 (2 3 6± 62 ) μg·L-1和 (2 42± 62 )μg·L-1,T1/ 2 为 (8.3± 1 .6)h和 (8.4± 2 .1 )h ,AUC0 3 6为 (3 .7± 0 .9)mg·h·L-1和 (3 .6±0 .9)mg·h·L-1,AUC0 ∞ 为 (4 .0± 0 .9)mg·h·L-1和 (3 .8± 0 .8)mg·h·L-1,平均滞留时间MRT为 (1 1 .5±0 .8)h和 (1 1 .4± 0 .7)h。多次 (2 5mg,6d)口服国产和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后的稳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 为 (5 .2± 0 .7)h和 (5 .4±0 .9)h,Cmax为(3 1 4± 67) μg·L-1和 (3 1 0± 5 8) μg·L-1,Cmin为(63± 1 4) μg·L-1和 (65± 1 6) μg·L-1,稳态血药浓度均值Cav为 (1 87± 3 8) μg·L-1和 (1 83± 3 8) μg·L-1,AUC0 3 6h为 (5 .0± 1 .0 )mg·h·L-1和 (4 .9± 1 .0 )mg·h·L-1,波动度DF为 (1 3 4± 2 0 )%和 (1 3 4± 1 8) %。单次和多次口服国产与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  相似文献   

10.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aR,11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5′-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3),芒柄花苷(4),(6aR,11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5′,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II(10),蔗糖(11),腺嘌呤核苷(1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3),十六烷酸(14)。结论化合物5,7,11~14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苦马豆根和茎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苦马豆 (Sphaerophysasalsula(Pall )DC )的根、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进行了研究。方法以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 ,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得到 6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3′,7 二羟基 2′,4′ 二甲氧基异黄烷 (1 ) ,GlyasperinH(2 ) ,4′,7 二甲氧基异黄酮 (3 ) ,3′,7 二羟基 4′ 甲氧基异黄酮 (4) ,胡萝卜苷 (5 ) ,β 谷甾醇 (6)。结论化合物 3和 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金雀异黄素4′-二氟甲醚化衍生物。方法 金雀异黄素与HCF2Cl、NaOH在水和二氧六环的混合液中发生二氟甲醚化反应,生成7,4′-二-二氟甲氧基-5-羟基异黄酮(2)、7-二氟甲氧基-5,4′_二羟基异黄酮(3)和4′-二氟甲氧基-5,7-二羟基异黄酮(4),再经甲醚化反应得到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异黄酮(5)和4′-二氟甲氧基-5,7-二甲氧基异黄酮(6)。结果 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NMR、^13C-NMR、^19F-NMR等进行了确证,化合物(4)和(6)为首次合成的新化舍物。结论 为金雀异黄素4′-二氟甲醚化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达那唑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与药动学。方法  18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达那唑胶囊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2 0 0mg ,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达那唑浓度。结果 口服达那唑胶囊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 :t1/ 2 (消除半衰期 )分别为 (8 73± 3 33)h和 (8 0 4± 4 19)h ;达峰时间分别为 (3 5± 1 3)h和 (3 7± 1 7)h ;达峰浓度分别为 (112 4 0± 6 7 34)ng·ml 1和 (12 4 79± 73 91)ng·ml 1;AUC0 2 4分别为 (976 5 4± 6 33 6 )ng·h·ml 1和 (94 6 6 4± 6 0 5 85 )ng·h·ml 1;AUC0 ∞ 分别为 (1189 2 2± 6 92 75 )ng·h·ml 1和 (1118 5± 6 37 11)ng·h·ml 1;达那唑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 4 4± 17 9) %。对参数经统计学处理 ,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学参数相近。结论 两种达那唑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龙血竭中黄烷和高异黄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血竭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中黄烷和高异黄烷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4′-甲氧基黄烷(1)、4′-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烷(2)、5,4′-二羟基-7-甲氧基-6-甲基黄烷(3)、7,4′-二羟基高异黄烷(4)、6,4′-二羟基-7-甲氧基高异黄烷(5)和10-羟基-11-甲氧基龙血酮(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龙血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代晶  杨万清 《中国药房》2012,(21):1957-195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离体肝微粒体中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含量的方法,比较氯胺酮在雌雄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非那西丁为内标,色谱柱为WelchromC18,流动相为乙腈-0·015mol·L-1乙酸胺(加醋酸调pH5·85)=40:6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15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比较5~1000μg·mL-1氯胺酮在雌雄大鼠离体肝微粒体(1·0mg·mL-1)中孵育15min的代谢情况。结果:氯胺酮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20·0μg·mL-1(r=0·9999)和20·0~1000·0μg·mL-1(r=0·9994),去甲氯胺酮的线性范围为0·1~20·0μg·mL-1(r=0·9998),最低检测限均为2ng·mL-1;日内RSD均小于10·8%,日间RSD均小于12·7%;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9·6±8·5)%~(102·5±6·4)%、(86·5±3·6)%~(101·7±4·8)%,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0·6±6·3)%~(92·8±4·2)%、(84·5±7·9)%~(87·7±5·5)%。加药量在5~1000μg·mL-1时,氯胺酮消除速率和去甲氯胺酮生成速率在雄大鼠肝微粒体中均明显高于雌大鼠。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鼠肝微粒体中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的含量测定。氯胺酮在大鼠离体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3~H]-QNB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抗Ach对豚鼠回肠纵肌条收缩效应,抗毛果芸香碱流涎及扩瞳效应为指标,比较山莨菪碱四个立体异构体(A.6S,2′S;B.6S,2′R;C.6R,2′R;D.6R,2′S)与M受体相互作用的构效关系,结果A,B,C,D四个异构体效应分别为:(1)受体结合实验K_i(M)2.69×10~(-7),1.43×10~(-7),1.63×10~(-5),2.15×10~(-6);(2)抗Ach豚鼠回肠纵条收缩:K_6(M)2.98×10~(-8);1.38×10~(-8);1.52×10~5;1.0l×10~(-7);(3)扩瞳:ED_4(mol/kg)1.6×10~(-6),1.9×10~(-6),5.1×10~(-5),3.6×10~(-5);(4)抗毛果芸香碱流涎:ED_(50)(mol/kg)1.5×10~(-6);1.3×10~(-6);2.6×10~(-5);3.1×10~(-5)。以上结果表明四个异构体效应强度为6S,2′R≌6S,2′S>>6R,2′S>6R,2′R。  相似文献   

17.
粉枝莓中的两种新黄酮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淑荷  郑尚珍 《药学学报》2007,42(12):1288-1291
为研究粉枝莓(Rubus biflorus Buch)的化学成分,经柱色谱分离,从粉枝莓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8-甲基-6-异戊烯基-5,7-二羟基-5′-甲氧基-3′,4′-二氧亚甲基黄酮(A),和8-甲基-5′-异戊烯基-5-甲氧基-6,7-(2″,2″-二甲基吡喃)-3′,4′-二氧亚甲基黄酮(B),分别命名为粉枝莓素A和粉枝莓素B。化合物A和B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长穗桑中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永霞  刘超  陈若芸 《药学学报》2008,43(11):1119-1122
为了研究长穗桑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从长穗桑茎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wittifuran D (1)、 wittifuran E (2)、 moracin C (3)、 moracin M (4)、 moracin P (5)、 2-(3,5-dihydroxyphenyl)-5,6-dihydroxybenzofuran (6)和mulberroside C (7),并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对化合物3~7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3、4、6浓度在1×10-5 mol·L-1时对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抑制率分别为73%、69%和89%。  相似文献   

19.
刺异叶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 var spinifolum Rhed . et Wil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3′-甲基2′,3′-丁二醇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I) ,6-(3′-甲基-2′,3′-丁二醇基) 香豆素-7-O-β-D-吡喃葡糖苷(II) ,正二十六烷酸(III) ,葡萄内酯(IV) ,5 ,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V)。结论 化合物I -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黄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从我国内蒙古赤峰地区产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UV,IR,~1H-NMR,~(13)C-NMR,MS鉴定,晶Ⅰ和晶Ⅱ为千层纸素-A(oroxylinA)和汉黄芩素(wogonin),晶Ⅲ和晶Ⅳ为(2S)-5,7,2′,6′-四羟基双氢黄酮(tetrahydroxyflavanone)和(2R,3R)-3,5,7,2′,6′-五羟基双氢黄酮(pentahydroxyflavanone).其中晶Ⅲ和晶Ⅳ系国内首次从正品黄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