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卵圆窝参照法实施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探讨髋臼假体旋转中心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1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93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髋关节旋转中心、外展角、前倾角,比较手术后髋臼假体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符合率,对患者的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7.5个月。所有病例X线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无需要翻修病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45±9.74)分,增加到(91.36±3.65)分,优78例(83.87%),良8例(8.60%),可7例(7.52%),优良率92.47%。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比较t=3.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臼假体旋转中心O2恢复至解剖旋转中心O1者67例,符合率72.04%。未恢复者26例,未符合率27.96%。髋关节旋转中心(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外展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68°±5.35°vs.48.37°±4.65°,t=2.830 1,P<0.05),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前倾角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7.36°±6.65°vs.16.51°±7.25°,t=0.539 4,P>0.05)。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1.45±7.38 vs.38.85±6.65,t=1.565 7,P>0.05),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45±3.35 vs.81.65±5.39,t=11.641 7,P<0.05)。结论髋臼假体旋转中心应遵循解剖重建的原则,临床关键在于确定髋臼旋转中心的位置,达到理想的臼杯外展40°,需内置、上移髋臼旋转中心。通过优化髋臼假体的倾斜角和覆盖,达到稳定关节,减少磨损,改善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构性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骨科诊治且获得随访的31例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结构性植骨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8(4~10)年,手术原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型9例9髋,CroweⅢ型16例16髋,髋臼骨折术后感染并股骨头坏死、髋臼缺损6例6髋.25例采用自体股骨头行结构性植骨,6例采用同种异体结构性植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栓形成病例,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病例.所有病例均不需扶拐行走,VAS评分由术前的(6.2±1.3)分降低到随访时的(1.6±0.3)分(P<0.0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6±6.2)分提高至随访时的(87±4.5)分(P<0.05).4髋偶尔仍有轻度疼痛,无中、重度疼痛病例,无大腿疼痛病例.23例步态正常,8例轻度跛行.31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所有病例植骨块均与髂骨骨床骨性愈合,但其中2髋可见植骨块部分吸收,2髋植骨块与骨床间可见少许不连续透亮带.未出现螺钉断裂及植骨块移位病例,未出现假体松动而需再次翻修病例.术后早期外展角、前倾角与术后末次随访外展角及前倾角无差异(P>0.05).[结论]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及遵循操作规范,结构性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髋臼骨缺损中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髋臼杯更换聚乙烯衬垫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对2008-02—2010-02在我院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80例(90髋)进行保留髋臼杯更换聚乙烯衬垫治疗,并随访3年,评价髋关节Harris和MOMAC评分及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70.09±4.9)分,终末随访(89.4±11.2)分;术前MOMAC评分(56.2±2.1)分,终末随访(41.2±2.1)分。其中脱位2髋,感染1髋,假体周围骨折1髋,衬垫脱落1髋。1例再次翻修为髋臼杯翻新。结论保留髋臼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修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背景:继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切除股骨颈,将严重改变压应力系统和张应力系统之间的受力平衡.而保留股骨颈则保留了股骨颈健康骨结构,使假体应力沿股骨近端生理状况分布,亦可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导致假体松动.目的:评价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03/2008-04施行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42例52髋,均应用S-ROM假体(Depuy,美国),假体分为髋臼部分和股骨部分.记录髋关节置换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arris评分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并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随访12-61个月,平均39个月.全髋关节置换时间30~7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70~200 mL,平均110 mL.置换后X射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平均44.1°,前倾角平均21°.置换后第5天髋关节摄片确认置入假体正常后即要求扶助行器下地活动.置换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32.7±6.3)分,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3.2±4.1)分.提示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磨损小的特点,可以作为传统股骨柄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行髋关节镜治疗的FAI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59岁,平均33.85岁。术前髋关节活动度评估:外展(30.75±6.74)°,髋关节屈曲90°位内旋(14.84±8.22)°,屈曲(95.25±13.13)°,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32.55±5.62)分,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7.24±2.12)分。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切口Ⅰ级/甲级愈合,无神经和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基本恢复至健侧关节水平,VAS评分降至(0.76±0.65)分,髋关节屈曲90°位内旋活动度恢复至(46.56±7.62)°,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到(96.24±3.64)分。结论关节镜治疗FAI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盂唇骨性Bankart损伤致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髋关节盂唇骨性Bankart损伤导致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患者16例,采用关节镜下手术复位固定髋关节盂唇骨性Bankart损伤方案治疗;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改良Harri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 16例手术过程顺利,其中6例为单纯盂唇损伤,行单排锚钉缝合固定,10例为骨块移位,行双排锚钉固定骨块+盂唇缝合复位;术后6个月,X线检查显示髋关节脱位矫正均成功,CT显示髋臼后壁盂唇骨性Bankart损伤处骨块复位良好,无骨性坏死及髋关节炎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0.6±0.3)分]低于手术前[(5.2±0.9)分](P0.05),改良Harris评分[(64.9±8.8)分]、WOMAC评分[(66.8±8.9)分]高于手术前[(32.8±7.1)、(34.5±7.4)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髋关节盂唇骨性Bankart损伤导致的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早中期患者及年轻患者不是最好的选择,玻璃酸钠具有润滑关节面、滋养和促进关节软骨愈合和再生作用,在软骨早期损害及骨关节炎形成时能有效抑制软骨进一步发生退行性变.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应用综合物理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结论:治疗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治疗前(48.8士8.4)分提高到治疗后的(90.6±5.2)分,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0%,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从(49.6+9.3)分提高到(76.2±4.8)分,临床疗效优良率为50%,治疗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优良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骨关节炎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治疗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晚期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Ⅳ型因其髋关节解剖结构的显著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手术方法颇有争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疗效及髋臼重建与股骨侧处理的方法。 方法:纳入12例(14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0±6.8)分,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加深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年,2例2髋发生置换过程中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予钢丝固定。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置换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4.0±7.0)分,置换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短缩的肢体得到满意纠正。说明采用小臼杯、髋臼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能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49例采用DAA者为观察组,49例采用PLA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比较术前及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后3 d行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患侧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5.23±12.14)min]较对照组[(62.18±10.27)min]长(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2±0.37)d]较对照组[(2.13±1.05)d]早(P0.05),住院时间[(3.85±1.26)d]及切口长度[(10.06±5.12)cm]较对照组[(5.76±2.38)d、(15.25±6.30)cm]短(P0.05),术中出血量[(75.23±12.14)mL]、术后引流量[(130.72±13.91)mL]较对照组[(118.36±25.26)、(152.68±18.25)mL]少(P0.05);观察组术后1、3 d血清CK[(360.32±20.50)、(223.73±32.18)u/L]、CRP[(25.23±6.16)、(76.34±9.27)mg/L]、IL-6[(67.86±9.95)、(30.72±5.51)ng/L]水平及VAS评分[(4.52±1.17)、(2.37±0.81)分]均低于对照组[CK:(428.43±18.56)、(480.67±50.34)u/L;CRP:(53.78±9.37)、(105.58±8.65)mg/L;IL-6:(98.62±7.23)、(65.18±9.39)ng/L;VAS:(5.68±1.59)、(3.40±0.53)分](P0.05);2组术后1、3 d血清CK、CRP、IL-6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89.65±7.39)分]高于对照组[(80.27±8.61)分](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92.34±7.53)分]与对照组[(91.36±8.6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观察组髋臼外展角[(41.53±4.16)°]与对照组[(43.65±2.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前倾角[(15.65±3.17)°]小于对照组[(19.83±5.3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22.45%)(P0.05)。结论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保留股骨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5~65岁,均为单侧.根据Garden分型标准:GalenⅢ型4例,Ⅳ型8例;置换前Harris评分差11例,可1例.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内施行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田置换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并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37个月.置换时间30~65 min,平均46.5 min置换过程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20 mL.置换后X射线甲片测量髋臼外展角40°~55°,平均48.3°;前倾角16°~23°,平均19.4°.全部患者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伤口感染,置换后脱何,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大腿痛,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优(90~97分)11例,良(81~89分)1例,平均(93.6±2.7)分.提示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具有假体稳定、假体磨损小的特点,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背景:CroweⅡ、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真臼发育差,且受股骨头蚀损影响,外侧壁常有缺损,因此大部分患者均需采用自体植骨、假臼重建。目的:观察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3/2009-11四川省骨科医院髋部创伤科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15髋,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2.7±0.8)cm,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1.6±12.8)分。术中15髋采用标准全髋关节置换,同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置换后随访摄骨盆正位和患髋侧位X射线平片评价髋臼和股骨假体位置、植骨块愈合情况以及双下肢长度。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一两年,平均1年。置换后12个月X射线平片示植骨块均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0.8±0.3)cm,Harris评分为(89.3±6.5)分,与置换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平片示髋臼和股骨假体无移位,未见植骨块有明显移位和吸收塌陷征象。提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54髋),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分别于术后1周,1、2、3、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随访平均8.5年,无翻修病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7.3±5.8)分,末次随访平均(90.3±3.8)分,优良率1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X线正侧位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内外翻、脱位,髋臼假体外展角平均为44.6°,前倾角平均为18.2°。结论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缺损很常见,为重建一个稳定、牢固的髋臼,置换过程中往往需要髋臼的重建。目的:探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在髋臼重建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纳入采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臼杯重建髋臼髋关节翻修的患者23例。疼痛病史1-3年,术前Harris评分20-48分,平均34分。重建后采用X射线平片评价髋臼假体松动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及Harris评分定期随访。结果与结论:重建后随访1-3年,平均随访24个月,无脱失。重建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重建前显著增高,置换后2年髋关节活动度较置换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例患者下肢不等长,1例患者下蹲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无早期感染、脱位,无盆腔不适感。重建后随访影像学上显示无髋臼假体松动与移位,未发生钛网断裂。说明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治疗65岁以上髋关节翻修患者其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后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背景:CroweⅡ、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真臼发育差,且受股骨头蚀损影响,外侧壁常有缺损,因此大部分患者均需采用自体植骨、假臼重建。目的:观察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3/2009-11四川省骨科医院髋部创伤科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15髋,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2.7±0.8)cm,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1.6±12.8)分。术中15髋采用标准全髋关节置换,同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置换后随访摄骨盆正位和患髋侧位X射线平片评价髋臼和股骨假体位置、植骨块愈合情况以及双下肢长度。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一两年,平均1年。置换后12个月X射线平片示植骨块均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0.8±0.3)cm,Harris评分为(89.3±6.5)分,与置换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平片示髋臼和股骨假体无移位,未见植骨块有明显移位和吸收塌陷征象。提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16例行髋臼帽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医师经验及定位杆)安装髋臼杯(外展角45°、前倾角20°),观察组用自制角度测量尺引导下定位(外展角45°、前倾角20°)。后在三维CT重建下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比较二组数字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维CT重建下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观察组准确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00%vs 62.5%,P<0.05),而且在术中明显节约了手术时间,术后复查X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活动关节无脱位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属假体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的疗效。方法 35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评分(UCLA),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髋关节总活动度为(181.1±21.7)°,UCLA评分(6.4±0.8)分,Harris评分(90.8±9.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AS累及髋关节的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缺损很常见,为重建一个稳定、牢固的髋臼,置换过程中往往需要髋臼的重建。目的:探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在髋臼重建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纳入采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臼杯重建髋臼髋关节翻修的患者23例。疼痛病史1-3年,术前Harris评分20-48分,平均34分。重建后采用X射线平片评价髋臼假体松动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及Harris评分定期随访。结果与结论:重建后随访1-3年,平均随访24个月,无脱失。重建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重建前显著增高,置换后2年髋关节活动度较置换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例患者下肢不等长,1例患者下蹲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无早期感染、脱位,无盆腔不适感。重建后随访影像学上显示无髋臼假体松动与移位,未发生钛网断裂。说明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治疗65岁以上髋关节翻修患者其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后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本科于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晚期股骨头坏死14例(22髋)患者进行随访,并与同期16例(24髋)行金属对聚乙烯假体置换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影像学评估及检测血铬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2~4.2年),金属对金属大头置换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27±11.56)分提高至术后随访时平均(89.86±8.39)分(P<0.05),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5.55±15.34)°提高至术后平均(120.91±9.47)°,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5),金属对聚乙烯假体置换组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18~71分,平均(42.25±13.73)分提高至术后随访时的62~98分,平均(89.46±7.79)分(P<0.05),髋关节功能由术前平均(55.04±14.88)°提高至术后平均(96.00±8.30)°,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5),金属对金属大头置换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金属对聚乙烯假体置换组(P<0.0...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等髋部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1]。在THA中髋臼假体的正确安装是手术成功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2,3]。因此,在临床上髋臼假体安装时其外展角与前倾角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选取80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目测定位法和髋横韧带定位方法,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与关节置换相关的国人髋关节结构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髋关节置换作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如何更加合理地设计以及置入假体,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的:测量与关节置换相关的陶人髋关节假体相关数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实验,于2008-03/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形态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抽取青岛大学医学院人类学研究室专供科研用的长春、通辽出土的137副完整成人骨盆及股骨,其中男66副,女71副.方法:测量全部标本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颈扭转角、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偏心距5项指标.所得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国内外同类文献资料比较.结果:测耸数据完整,无缺失值.髋臼外展角[男:(42.83±3.75)°,女:(42.07±4.12)°],髋臼前倾角[男:(15.31±6.95)°,女:(14.97±6.44)°],股骨颈扭转角[男:(6.76±9.39)°,女:(7.66±10.30)°]和股骨颈干角[男:(131.81±5.05)°,女:(132.82±5.83)°]的性别差异较小,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股骨偏心距大于女性[(44.12±5.14),(41.07±7.25)mm,P<0.05].实验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但异于国外数据.结论:髋关节解剖数值的国内地区间差异较小,但与其他国家人种存在差别.适宜的假体设计有助于髋关节置换的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