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所谓“十女九带”之说。带下是指妇女阴道流出的一种粘液,如涕如唾样分泌物,主要病因为湿。带下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之分,在临床上白带、黄带、赤带较为常见,以下只论治常见中自、黄、赤三型68例。  相似文献   

2.
《傅青主女科》,首创以色论带,将带下分为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强调带下的产生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带下关键在于疏肝、扶脾、补肾,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方药,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带下病"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或腥臭,如涕如唾,连绵不断;面色咣白,四肢不温,神疲纳减,腰疼肢懒,大便溏,两足浮肿,舌质正或淡、苔白,脉沉缓而弱等.古人有五带之分,即青,赤、黄、白、黑带.据临床观察.以白带,黄带、赤带为最常见.带下病有  相似文献   

4.
带下是妇科常见病,有“十女九带”之说。带下颜色不正,清稀如水或粘如浓液,量多,伴有全身其它症状者为病,严重影响着妇女健康。历代医学重视其研究与治疗,有五种色候之辨。白带、黄带、赤白带为临床多见。带下俱是湿证。外因房室不节、产后感染、洗涤不洁致湿热或湿毒入侵胞宫破溃腐秽成  相似文献   

5.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带下侯》明确提出了“带下病”之名,并分“带五色俱下侯”。带下颜色黄如茶汁或黄绿如脓,质粘腻,气臭秽者,称为黄带;若带下淋漓,赤白相杂的称为赤白带。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临床常见证型大致分为脾虚带下、肝经湿热、热毒蕴结、肾虚带下。  相似文献   

6.
<正> 带下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可见有白带、黄带、赤带三种。笔者在长期临床中,发现地锦草、乌贼骨两药治疗带症有特殊疗效。后在临床实践中增添自拟地锦乌贼饮,自1988年以来,治疗带症60例,效果良好,现整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职业:工人25例,干部10例,家庭妇女18例,学生4例,其他职业3例。 1.2年龄:20岁1例,21—25岁8例,26—30岁4例,31—35岁15例,36—40岁18例,41—45岁12  相似文献   

7.
带下色黄如脓,粘腻秽臭者属黄带,多见于阴道炎、宫颈炎、急性盆腔炎等。作者自1995年11月-2003年10月,仅用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黄带1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痛治带举隅李仁述,王秀华,乔秀华黑龙江中医学院(150040)关键词腰痛,带下引起腰痛的因素很多,临床上由于妇科病如带下所引起的腰痛屡见不鲜。习惯上把带下统称白带。白带以湿热所致为多,脾肾虚寒次之。由于患者腰痛较剧,故常以之为主诉,而不以白带为主诉...  相似文献   

9.
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以下腹疼痛和带下增多为主症,临床表现可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有所不同,急性重症除下腹部疼痛、腹胀及伴有腰酸外,可发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掘、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带下增多、带色黄而质稠,甚或如腋样或赤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厚腻,  相似文献   

10.
妇人从阴道流出如涕如唾的液体,叫做带下,或统称白带。带下的原因很多,如情志刺激、风冷、湿热、痰浊、瘀血、劳伤过度、体质虚弱,都可引起带下。现在,谈谈带下病的辨证论治: 辨证:一般症状:阴道流出如涕如脓如水白粘液,色或黄或白,或赤,或绿,液质或稀或稠,微有臭味,自觉腰背酸痛,头晕眼花,精神不振,小腹作痛,尿急频数,面色青黄,肢体消瘦。因阴道常有白带流出,所以外阴易生湿疹。带下赤属血,白属气,这是古人对带下的一般体会。但要从临床上具体去辨别,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二妙、白术散加减治疗白带病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下有两种涵义,—种是指“带脉”所发生的病证而言,包括妇女一切月经疾患。如《史记》载扁鹊仓公列传云:“秦越人过邯郸闻贵妇人病,而为带下医。”即此之谓。另一种带下,通称白带,专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稠粘的液体,如涕如唾,绵延不断。但因其所流出液体颜色的不同,又有五色带之  相似文献   

12.
滴虫性阴道炎最典型的症状为黄色泡沫样白带、阴道粘膜有损伤时则可出现赤带,如继发化脓菌感染则出现多量黄色脓性白带并有恶臭味.大量分泌物的刺激常引起外阴搔痒、灼热、疼痛等感觉.有些人阴道内有滴虫寄生而无任何感染症状,称为带虫者.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染给别人.同时,在其自身抵抗力降低时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在用药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3.
带下是一种常见的妇女病,女子自冲任两脉流通后,阴道即有少量粘液,津津常润,这是生理现象。若带下多而出现病态,才是带下病。带下的病机和冲任的关系带下的病因:外因以湿热为多,这是引起带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刘完素说:“原其本皆湿热结于脉,故津液涌溢,是为赤白带下”。内因多为七情刺激,肝气内郁,日久化热。《妇人规》说:“带下有因肝经怒火下流者”。不内外因多与情慾有关,如意淫不遂,纵慾过度等。《景岳全书》所谓不遂、太遂、遂而不遂三证。带下属于小腹部分的病,和冲任二脉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两年彷照《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蛇床子汤”方意加减,治疗病人阴痒一症,共87例,近期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成年已婚妇女,年龄最小21岁,最大62岁,21—30岁33例,30—45岁48例,>45岁6例。病程最长者近6年,最短1个月,1年以内61例,1—2年23例,3年以上3例。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带下增多,黄带居多者40例,白带居多者29例,黄白夹赤者18例。87例中有32例经过白带涂片检查,发现霉菌者21例,滴虫11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阴道炎2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为门诊病人,年龄20岁~48岁,平均31.2岁;均已婚,病史1个月~2年。2 诊断标准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其气腥臭,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或带下质粘呈泡沫米泔样,病史1个月以上,伴阴痒,胸闷不适,纳谷不香,或烦躁易怒,心烦少寐,甚者口苦而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有阴道炎征象,白带化验检出霉菌或滴虫。3 治疗方法口服方:带下质粘如豆腐渣状,胸闷不适者,口服止带方。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16.
《傅青主女科》论述带下之病位、病因、病机及分型辨治,因带下色、质、气味不同,分为白、青、黄、黑、赤带,分别创完带汤、逍遥散、易黄汤、利火汤、清肝止淋汤;傅青主辨证详明、立法严谨、说理透彻、用药精当,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对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值得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17.
白带,中医文献称“白浊”,“带下”,“白崩”、“湿热带下”、“肾虚白带”等,笔者近几年来拟用“除带汤”加球,治疗103例白带患者,疗效明显,简介如下:一、方药组成与随症加味(一)“除带汤”的组成:煆山羊角灰10g,分三次汤药冲服,煎汤药物为:  相似文献   

18.
带下病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尚无特效的西医治疗方法。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只辨证得当,效果很好。本文仅举3例为证。例1,脾虚白带许某.28岁,1985年7月初诊.患白带已有半年,自述带下色自如水,伴外阴搔痒,腰痛、气短、四肢乏力,小腹坠胀,食少便溏.检查见:舌淡红、苔薄白、咏沉细.证属脾失健运,气虚带下,拟以健脾益气、除温止带.方用完带汤加味:白术15克、山药、党参各20克、白芍、苍术、前仁、  相似文献   

19.
《傅青主女科》论述带下及五色带下之病名、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病名因带下色、质、气味不同,而有白、青、、黄、黑、赤带之分;病因有湿盛、肝郁、脾虚、气弱、火旺之别;治有化湿、解郁、健脾、益气、清火之殊;方有完带汤、逍遥散、易黄汤、利火汤、清肝止淋汤之异;傅青主辨证详明、理法严谨、方药简效。  相似文献   

20.
白带属湿症、是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如涕如涎、绵绵不断、称为“白带”。其病因:《傅青主女科、带下、白带篇》谓:“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且因“脾主运化水湿”;“肾主命门”,而脾主运化须赖肾中阳气的温煦、方能健运;并“肾有藏精”之功、故肾阳虚也可致此病。盖白带之因、多由脾虚、运化不利、致湿浊停聚于内,当任脉不固、带脉不能约束时、则易为湿邪所犯、湿浊下注;或因肾阳虚、肾精不固、失约而成。笔者临床上多按两类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