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正>小儿泄泻或称小儿腹泻病(Infantile Diarrhea)是以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泄泻多见于2岁及以下小儿,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些年临床运用小儿推拿或小儿推拿联合穴位敷贴、中药、针灸治疗小儿泄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小儿推  相似文献   

2.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我们采用针刺治疗本病,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生机旺盛、需求的营养物质迫切,加之父母爱子心切,肆意给予肥甘或饮食不洁或过量,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出现泄泻。若调治不当或病情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泄泻笔谈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古人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稀溏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尤为多见。本文就泄泻中的小儿暴泻、脾虚久泻、厥阴久利、痰浊泄泻等作一论述。小儿暴泻变化迅速谨防伤正暴泻虽不论老幼均可罹患,然以小儿最为难治。因小儿为稚阳稚阴之体,乍一发病,变化迅速,且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伤阴多损阳,伤阳易及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中止泻贴敷脐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温中止泻贴敷脐治疗小儿泄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疗效好,起效快,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中医称此病为“泄泻”并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骨”。小儿(尤其婴幼儿)脾骨素弱,最易为乳食不节或风寒、湿热等外邪所伤。本人在多年的儿科临床当中,用小儿按摩、配合穴位外敷中药的方法,从虚、实两方面来辨证治疗泄泻,取得了一定疗效,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其中的非感染性腹泻多因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或乳食所伤,致使脏腑功能失调。临床常见面色萎黄、形体瘦弱、印堂色清、纳呆、腹痛泄泻、大便稀溏或久泻不止,或见呕吐、性情急躁,舌质淡、苔薄或白腻,指纹青滞或淡滞,脉细弱或脉细数。治疗多以健脾燥湿、温肾涩肠为常法。本文通过对一个民间验方姜汁蛋黄治疗非感染性腹泻45例,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通过的分类法,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本组所有病例均选择为非感染性腹泻,排除母乳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两年来我院使用小儿腹泻贴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泄泻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8月门诊患腹泻病患儿 ,年龄在 3个月~ 5岁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接受治疗 2 44例患儿随机分组 ,单纯接受小儿腹泻贴治疗为治疗组 ,接受小儿腹泻贴治疗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为治疗干预组。1.2 中医诊断标准 以大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或呈水样便为主要表现 ,可由不同病因引起。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征。1.3 西医诊断标…  相似文献   

9.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在小儿中又以婴幼儿最为多见,其因脾胃薄弱,易热易寒,原为外感或伤食的实证,但常易速变为液脱伤阴,甚至阴竭阳脱的危候,故临床上在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和健康宣教是非常必要的,其直接影响到疾病的病程和转归.  相似文献   

10.
泄泻一病 ,《内经》以“泄”称之 ,汉唐方书包括在“下利”之内 ,唐宋以后才统称为“泄泻” ,其中“泄”与“泻”含义有区别 :泄者 ,漏泄之意 ,大便稀薄 ,时作时止 ,痛势较缓 ;泻者 ,倾泻之意 ,大便直下 ,如水倾注 ,病势较急 ,然而两者虽有缓急之别 ,临床所见往往难以截然分开 ,故称之为“泄泻”。泄泻在西医学是指多种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 ,但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独立病种 ,特指大便次数增多 ,便质稀薄或夹不消化食物 ,甚至如水样 ,不伴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泄泻多为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脾胃失健运 ,传导失司。涉及西医学的急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推拿与中药穴位贴敷在小儿泄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7 月在本院接受 治疗的 50 例泄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与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泄泻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干预前后 的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实施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组间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 (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为低(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于小儿泄泻护理中应用小儿推拿及中药穴位贴敷,可促进患儿泄泻症状的缓解,缩短患 儿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泄泻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一病,《内经》以“泄”称之,汉唐方书包括在“下利”之内,唐宋以后才统称为“泄泻”,其中“泄”与“泻”含义有区别:泄者,漏泄之意,大便稀薄,时作时止,痛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急,然而两者虽有缓急之别,临床所见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故称之为“泄泻”。泄泻在西医学是指多种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但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独立病种,特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夹不  相似文献   

13.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发病者为多。主要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小儿泄泻食疗方的常用食物及中医食疗干预不同证候泄泻的调治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调治小儿泄泻的食疗方,并提取组成、主治病症等信息.采用SPSS 22.0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分析食物配伍关联规则.结果 共纳入食...  相似文献   

15.
浅谈小儿泄泻的治疗体会张德聿226400江苏省如东县卫生协会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治疗得当,疗效显著;治疗不当,则变化多端。现将笔者治疗小儿泄泻的体会介绍如下。1小儿泄泻病因不离湿邪前人曰:“无湿不成泻。是泻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  相似文献   

16.
慢性结肠炎是结肠的炎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大便中含有粘液、脓血等,病程缓慢,迁延难愈。本病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腹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17.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多见2岁以下小儿,中医辨证尤以脾胃虚泻、伤食泄为多见。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有效的针刺放血疗法,配合适应的中医护理方法,能有效缓解小儿泄泻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泄泻和呕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本病病因为外感风邪,内伤乳食及过冷,影响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的功能,造成脾胃虚弱.脾虚湿胜是其主因.该病可分为轻型腹泻即单纯性消化不良和重型腹泻即中毒性消化不良,前者每日腹泻达数次或数10次,粪便稀薄,呈黄绿色,伴呕吐、溢乳,食量减少,精神不振,嗜睡、体重下降;后者表现为呕吐频繁,甚至出现呕吐物为浅咖啡色沉渣,腹泻次数每日达10次以上,皮肤干燥,前囟及眼窝凹陷,精神萎靡,呼吸深长的酸中毒表现,伴低钾、低钙、体温升高,烦躁不安,惊厥、昏迷,大便常规见脂肪球、白细胞、红细胞.遇此重症,应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同时护理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升阳除湿防风汤出白《脾胃论》,由苍术、白术、白茯苓、白芍、防风组成,具有升阳除湿、通便止泻的作用。原方主治大便闭结,里急后重,或大便带白色脓液,或带有少量血液,或泄泻不止。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肠肖道多种疾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郝俊卿 《护理研究》2005,19(15):1365-1365
婴幼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症状,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愈高,以夏秋季发病为多见.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腹泻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