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13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观察MP-IgM抗体阳性率及年龄的分布情况。结果469例患儿中有135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8.78%,其中0~1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且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1.11%明显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53.33%、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上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高,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规律,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7月750例呼吸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结果呼吸道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7.6%和65.2%,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1)。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小儿MP肺炎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因此对于疑似患儿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Q热立克次体,嗜肺军团菌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病房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 02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儿血清中上述9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采用EXECL2003和SPSS13.0软件,分析9种病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中的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分布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的季节特点。结果1 0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九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总阳性率为39.5%(405/1 026),肺炎支原体为31.0%(318/1 026),沙眼衣原体为0.2%(2/1 026),呼吸道合胞病毒为4.7%(48/1 026),腺病毒为1.4%(14/1 026),甲型流感病毒为0.3%(3/1 026),乙型流感病毒为2.6%(27/1 026),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为4.5%(46/1 026),Q热立克次体为0.0%(/1 026),嗜肺军团菌为4.2%(43/1 026)。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原体(χ2=1 527.967,P〈0.01)。9种病原总检出率秋冬季高于春夏季(χ2=12.184,P〈0.01)。3岁以上儿童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χ2=57.923,P〈0.01)。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达31.0%,尤其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4.7%,而副流感病毒1、2、3型感染率为4.5%。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九种病原体检出率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感染组4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87例(20.4%),对照组57例非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例(7%)。感染组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在847份样本中,共有253例样本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阳性率29.87%;其中男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32.74%,女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26.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3~6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7.99%,3个月~1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3.9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MP)在昆明的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的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呼吸道感染儿童11 473例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近5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共有11 47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支原体抗体检测,MP阳性数为2 952例,阳性率为25.73%,男性患儿阳性率21.89%,女性患儿阳性率30.87%,男性患儿低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冬季阳性率为28.41%,春季其次为28.24%,秋季最低为23.07%;0~1岁年龄阳性率最低为9.86%,其次为1~3岁年龄段和4~6岁年龄阳性率,>6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为30.43%,趋势χ2检验χ2 = 178.208,P<0.001,可见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年间比较,2011年MP阳性率最高为33.75%,与其他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昆明地区曾有MP感染流行,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感染的高峰期春季和冬季,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的状况及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采集患儿静脉血、血清做倍比稀释,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SERODIA-MYCOⅡ做颗粒凝集实验。结果在51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例2831例,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9.6%和63.3%,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门诊与住院患儿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3.2%。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门诊患儿阳性率高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96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期内集中趋势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2009年1~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969例,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MP-Ab滴度≥1:80判为阳性.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50.5%,其中各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测结果:7~14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59.2%),其次为4~6岁年龄组(51.9%)和15~83岁年龄组(48.2%),0~3岁年龄组感染率相对较低(38.1%);各种呼吸道症状组MP-Ab检测结果:咳嗽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出率最高59.7%,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组51.8%,发热组MP-Ab检出率相对较低33.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1611例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与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12月 161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1611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693例,阳性率为43.02%。2008年0-3岁、4-6岁、7-13岁各不同年龄组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43.84%、43.09%、39.63%。一、二、三、四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31.05%,59.25%,43.92%,34.5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二、三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三、四季度(P〈0.01)。结论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有低龄化发展趋势;2008年一、二季度MP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季节和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中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0例于2015年7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批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共113例(28.25%)。女患儿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P0.05),3岁-6岁年龄段患儿以及冬春两季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季节在冬春两季,多见于学龄期女性儿童,通过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检测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对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治疗及控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绍兴市妇幼保健院0~5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不同年龄段感染、季节性分布、重症感染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标本3788份,其中男性标本2299份,女性标本1489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重症感染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788血清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15.47%,男性标本阳性率13.35%,女性标本阳性率18.74%,女性患儿IgM抗体阳性率较高,P<0.01; <1岁婴幼儿标本阳性率9.01%;1~2岁婴幼儿标本阳性率27.36%;3~5岁婴幼儿标本阳性率29.51%,1~2岁婴幼儿组和3~5岁婴幼儿组感染率较高,P=0.000;春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8.59%、夏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1.00%、秋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0.99%、冬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1.65%,春季阳性率最高,P=0.000;3~5岁婴幼儿组中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占1.47%.结论 0~5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春季发病率较高,以女性患儿为多见,1~5岁年龄段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常见.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儿科门诊就诊及儿科病房住院的6 823例确诊为儿童肺炎的患者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1)6 823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1 843例,阳性率为27.01%,其中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32.68% vs.23.21%,P<0.01).(2)<1岁、1~<3岁、3~<6岁、6~14岁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4%、28.0%、40.3%、43.8%(P<0.01),其中大于或等于3岁者总检出率高于小于3岁者(P<0.01).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低,以秋冬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本地区近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60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4.7%,3岁~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21%、44%,而同期100例非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不同,其中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中新生儿阳性率为0。主要以6岁以上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高。结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有利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深圳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晶  郑跃杰  邓继岿  白大明 《广东医学》2007,28(7):1160-1161
目的 观察2004~2005年深圳市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5 725例患儿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两年间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43.1%,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Mp-IgM的检出率持续达40%以上,感染患儿经临床相应治疗均取得明显效果,证实该期间存在支原体流行;发病年龄前移,1~3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53.5%,≤1岁的婴儿检出率为26.7%.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深圳市2004~2005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本病的发生及流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5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进行分析。结果 652例患儿抗MP-Ab阳性率为28.5%,3-6岁阳性率最高为33.8%,〈1岁阳性率最低,为13.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冬、秋季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0%和27.8%,但各季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阳性率最高,为29.8%,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被动凝集法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722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于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支原体抗体(IgM-MP)检测,统计支原体检出情况与疾病类型、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与其它疾病类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7岁期间患儿最易受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它年龄段患儿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IgM-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5%、女童为2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岁以上为最易感人群,并且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9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86例检测出MP-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5%。其中0~1岁、1~3岁、3~6岁、6~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29.8%、37.6%、34.0%;病后第2周抗体出现阳性151例,占52.8%,病后第3周抗体出现阳性91例,占31.8%,病后第4周阳性44例,占15.4%。结论: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1岁以上儿童。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炎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地区33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计算不同年龄和不同疾病患儿的抗体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MP)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发现332例患儿MP-IgM 抗体阳性143例,阳性率为43.1%.小于1 岁、1~3 岁、4~6 岁、7~14 岁年龄段中MP-IgM 阳性率分别是18.6%、41.9%、56.3%、59.3%.说明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4~14岁患儿肺支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不同疾病检出阳性率中,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阳性率高于肺炎患者,表明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凝集法对患儿的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组的85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有174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阳性,占20.4%,对照组非呼吸道感染的114例患儿中有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阳性的患儿8例,占7.0%,实验组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测定在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