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产后晕厥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比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前(对照组)和改进后(观察组)产妇产后晕厥发生率、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第一次排尿时晕厥发生率(0.24%)以及各种因素影响的晕厥总发生率(0.48%)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层医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产妇产后发生晕厥跌倒的危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少产后排尿性晕厥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安全.方法:将900例产妇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全程的心理、生理、营养支持,产后2 h内给予温热食物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按产科护理常规,观察产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及排尿性晕厥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大多数于产后2~3 h已排尿,产后排尿性晕厥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后晕厥的发生率,保证产妇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减少产后晕厥的发生。方法:找出发生产后晕厥的原因,并加以分析。结果:对应产后晕厥发生的原因采取对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降低产后晕厥的发生率,应围绕预见性健康教育展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排尿性晕厥的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737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分组观察,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除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提前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和支持系统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排尿性晕厥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排尿性晕厥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而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提前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产后排尿性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初次排尿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3~8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为实验组(204例),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196例)。对两组产妇0~6h排尿率、眩晕、晕厥和导尿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联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初次排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后3~5h排尿率高于对照组,眩晕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19.4%),无晕厥病例,对照组的晕厥发生率为1.5%。结论联合护理干预可提前产后初次顺利排尿时间,减少产妇眩晕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产后排空膀胱有利于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为了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由此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后果,护理人员应必须督促产妇在产后2~3小时内或尽早及时进行排空膀胱。在排便的同时,最好有护士或其家属的陪伴扶助,避免由于脑缺血而导致的晕厥。  相似文献   

7.
产后排空膀胱有利于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为了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由此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后果,护理人员应必须督促产妇在产后2—3小时内或尽早及时进行排空膀胱。在排便的同时,最好有护士或其家属的陪伴扶助,避免由于脑缺血而导致的晕厥。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笔者主要从发病原因、一般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分析说明产后出血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产妇顺利康复提供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 。迅速大量的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休克时间过长 ,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 ,并发生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严重后遗症—席汉综合征。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本文对 7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 ,试图探索发病原因、监护方法和护理对策 ,以降低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取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2月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 4 4 2 6例 ,院外分娩的 12例 ,共统计 4 4 38例 ,同期因各种原因行剖宫产的患者未统计在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自然分娩、自愿剖宫产、指征剖宫产产妇产后晕厥的发生情况,探讨产后晕厥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及其护理的侧重面。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680例产妇分为自然分娩组、自愿剖宫产组、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进行产后晕厥发病率比较。结果自然分娩组、自愿手术组及手术指征组产妇产后晕厥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指征组发病率最高(22.81%),自然分娩组次之(9.32%),自愿手术组发病率最低(3.41%)。结论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产后晕厥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对有手术指征的产妇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后即时饮食护理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寻找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母乳喂养率及降低产妇死亡率的护理新模式,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3 0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将自宫口开大3 cm开始接受产后即时饮食护理的1 500名产妇为实验组,将按传统模式护理或产后即时饮食护理不到住的1 500名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新生儿体重、骨盆测量值和头盆评分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子宫收缩情况,测量产后2h内阴道出血总量,比较两组产妇出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产后即时饮食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危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和护理操作技术。笔者在门诊注射实践中,观察了 2 896例患者在肌肉注射时有 28人发生晕厥。现从护理角度对晕厥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1 一般材料 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胎盘、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通过实施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减轻了产妇的痛苦,使产妇能够快速的康复,降低了由于大出血而引起的产妇死亡率.结论:做好产后出血预防监测和对产妇实施正确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1-2017.7期间待产产妇125例,所有产妇符合阴道分娩要求.将产妇按照分娩顺序分为对照组62例,实施阴道分娩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63例,在产科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比这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小时和24小时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2小时和24小时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产妇产后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浅析产后出血的观察护理和心理护理 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00例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30例产妇的产后观察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护理干预对产妇影响程度较大,在防止产妇产前心理焦虑抑郁和减少产后出血方面有良好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扬金芳  田学琴 《中国保健》2009,(19):915-916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h膀胱内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它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对产妇恢复极为不利,可引起产后出血,给产妇造成极大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日,增加患者费用,还不利于产妇乳喂养的成功率。现就本院近年来产后尿潴留患者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承受着躯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可以引起产后精神障碍,最常见为抑郁,尤其在分娩后的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时期,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病,对母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应予以足够重视,加强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 发病因素 1.1 分娩方式与产妇抑郁的关系分娩方式与产妇抑郁发生无明显关系,这是由于观念的改变,产妇对不同分娩方式,特别是手术分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会造成突然的躯体和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8.
郭畅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70-4671
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挽救产妇生命。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预防措施不完善,抢救不及时将会造成产后大出血。产后出血起病急、进展快、来势凶猛。开展对产后出血常见病因的预防性护理、诊断、抢救以及全程护理措施的研究,对降低产妇产后大出血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 h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轻者可引起贫血、休克、席汉民综合征等,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因此,护士必须认真、全面地观察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处理,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积极防治产后乳房胀痛引起的乳汁郁积症将大大降低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对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观察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表现,找出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希望能达到提前预防,及早护理,避免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发生后尽量减轻产妇的痛苦,促进乳房胀痛早日消失,不致影响产妇正常授乳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