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徐大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0,(6)
1970年,首次在扎伊尔赤道省的Basankusu地区发现猴痘病例,此时当地已有2年未出现天花患者。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但在主要的流行病学方面与它不同。本文报告1970~1979年中共47例人类猴痘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当全球已经消灭天花,大多数国家已经 相似文献
2.
1996年,扎伊尔开赛地区圣库拉亚区的卡塔考空比卫生区曾有猴痘流行。考虑到其病例数量非常高,而且在人群中传播明显增加,并由于扎伊尔连续出现的有关人类猴痘病例的报道显示了一种新类型,扎伊尔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于1997年2月开展一次调查。 猴痘是很类似天花的一种疾病,它可以 相似文献
3.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人感染猴痘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
收集在2023年7月20日—9月30日由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发现报告或居住在本区的猴痘病例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流病学个案调查并由就诊医疗机构采集咽拭子、肛拭子和皮疹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10例人感染猴痘确诊病例均为青年男性,平均年龄35.4岁,均为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人群,无职业聚集性。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为主,9例病例出现皮疹,7例出现发热症状。10例病例中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者1例;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者3例;出现发热、皮疹、全身酸痛者2例;仅出现皮疹者2例;出现发热、皮疹者1例;无症状1人。其中9例出现皮疹的病例出疹部位均为生殖器或肛周,四肢或躯干同时出现皮疹的情况较少。所有病例发病前21 d内均有非固定性伴侣MSM史,末次可疑高危暴露到出现可疑症状的间隔时间为4~10 d,平均间隔时间6.90 d。从出现发热到出疹的间隔时间为0~5 d,平均1.87 d。
人感染猴痘以发热、皮疹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MSM是感染猴痘的高危人群,其感染来源可能与MSM暴露有关,发病早期症状较轻,容易漏诊,同时调查过程中患者存在隐瞒事实的情况,造成疫情防控难度增加。
4.
龚训良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5,(3)
类天花病毒属包括9个已知种,至少有3个种(牛痘、猴痘和 taterapox)发生于中西非洲。所有类天花病毒在中和试验和其他试验中显示广泛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几年来,采用经病毒悬浮液吸收的血清确定猴痘,天花和牛痘的种特异性诊断已获得了应用。但这些试验难以应用于检查恢复期病人的血清及在病原学或流行病学调查时对动物或人群的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2003年5-6月,美国报告了首批猴痘病例,其中大部分病例可能通过接触土拔鼠感染。文章介绍了引起美国猴痘爆发的2只感染猴痘病毒的土拔鼠,在病理、免疫组化(IHC)、电镜和分子水平方面的发现。 所研究的2只土拔鼠来自加纳一家饲养有多种啮齿动物的宠物店。结果发现,2只土拔鼠的眼睑有黄色粘液样分泌物,1只在舌头中间有一条3-4mm长的溃疡;有50%的肺 相似文献
6.
2003年5~6月,美国报告了首批猴痘病例,其中大部分病例可能通过接触土拔鼠感染。文章介绍了引起美国猴痘爆发的2只感染猴痘病毒的土拔鼠,在病理、免疫组化(IHC)、电镜和分子水平方面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2年7月宣布猴痘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收集、整理全球猴痘疫情数据及中国输入性猴痘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2022年1月1日-10月17日,全球共109个国家报告确诊猴痘病例73 436例,主要分布于美洲和欧洲地区。截至2022年10月17日,中国报告5例输入性猴痘病例,其中台湾地区3例、香港地区1例、大陆地区1例。分析我国猴痘疫情输入风险,并从风险评估、多病同防、症状监测、重点人群健康宣教、联防联控、人物同防等方面提出输入性疫情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猴痘的流行现状及口岸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痘 (Monkeypox) (又称猴天花 )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中非和西非热带雨林的较罕见的急性传染病 ,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传染性强 ,病死率为 1 %~ 1 0 % ,其中尤以儿童感染者的死亡率最高。猴痘是 1 95 8年首次在哥本哈根实验室圈养的绿猴子中发现的 ,后来发现非洲大量的啮齿动物如老鼠、大鼠和兔子均能感染猴痘病毒。 1 95 9年首次记录了灵长类的猴痘疫情。此后 ,世界上发生了多次猴痘疫情 ,1 95 8年至 1 96 8年 ,在美国和欧洲曾发生了 8次猴痘大爆发 ;1 970年至 1 971年 ,扎伊尔和西非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0岁,孕妇.该病例在2010年4月2日先于面部出现皮疹,4月4日开始持续发热,体温最高为39.2 ℃,同时伴有咳嗽咳痰、鼻塞咽痛、流泪等卡他症状,无结膜炎、口腔黏膜斑、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症状.4月7日全身出疹,顺序依次为双耳后-前胸后背-双下肢,给予对症治疗.4月10日疹退,病程9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中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土猴痘疫情处置过程及防控措施,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今后猴痘疫情处置有所启示。方法 依据《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结果 此次疫情是我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地猴痘疫情。指示病例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确证,同时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会诊后确诊病例。通过对指示病例详细的流行病学和行程轨迹、支付记录等大数据搜索,溯源成功,并判定密切接触者5人,其中高危性伴2人,医务人员3人(接诊指示病例);一般接触者4人,为指示病例的同办公室同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21 d医学观察,期间第0、7、14、21天进行咽拭子样本检测;一般接触者进行21 d健康监测。结论 本起疫情参照新型冠状感染疫情处置模式,在疾控和多个部门配合下溯源成功并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并依据指南对病例进行强制隔离治疗及医学观察,我国内地报告的首起猴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猴痘爆发是新发传染病的预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宝光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3,(6)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动物病毒性传染病,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地区,在家庭中曾发现少数人-人间传播,其表现类似天花,但死亡率和传染性较小。2003年5月,首批人类猴痘患者在西半球美国出现。截至6月13日,从威斯康星、印第安纳、伊利诺斯和新泽西等4州报告已证实或可能的人感染猴痘者至少81例,其中住院者约10例。大多数病例曾直接或密切接触宠物。此外,威斯康星州2名健康医务人员感染猴痘,则疑为从患者获得感染。 相似文献
12.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就猴痘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现状、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一例越秀区首例输入性猴诺氏疟疾病例。方法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诊断确诊。结果患者到马来西亚旅游,回国10d后因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痛、头晕、头痛、乏力就医,医院以间日疟收治。血膜镜检见双核或多核环状体,大滋养体呈阿米巴样,胞浆致密,类三日疟带状滋养体,裂殖体不占满红细胞,疟色素颜色较深。经广东省疾控中心疟原虫基因检测(PCR法),确证为猴诺氏疟疾。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人感染猴诺氏疟疾后并无特有的临床表现,其镜检诊断时红内期形态与三日疟基本一致,需结合PCR检测鉴别。 相似文献
14.
15.
1 中毒经过某化工厂硝基氯苯生产车间脱硝工段扩建厂房,由10名临时工于脱硝工段厂房外挖掘地基工程的地槽,该地槽与二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车间相距也很近。挖至30cm深时即有大量黄绿色污水渗积于槽内。此时正值酷暑(1991年7月20日至26日),气温高,湿度大,污水有一种特殊气味,浸湿了工人的衣裤和鞋袜。施工第2天,工人们出现流泪、喷嚏、皮肤沾染处刺痒、灼痛。施工第4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猴痘为猴痘病毒(MP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发生在中非、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也可在人群中传播。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以皮肤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2022年5月以来,欧洲、美洲等的多个非猴痘疫情流行国家及地区出现了猴痘疫情暴发,非猴痘疫情流行性国家及地区有关猴痘病毒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此次事件引发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本文就有关猴痘的起源、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社区医学杂志》2020,(5)
目的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同时出现丘疹、水疱及结痂,90%易感儿童接触后会发病。本研究分析2014-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水痘病例发病特征,为辖区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8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及采育镇中心卫生院计免专册年度报表中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水痘病例资料,对水痘发病资料和水痘疫苗接种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8年采育镇辖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0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46.73/10万,呈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506.34,P<0.05。非京籍人口平均发病率为京籍人口的3.31倍;报告病例数呈现两个大高峰,分别为3 6月和1012月;其中04岁组发病率最高,为220.18/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64.12,P<0.01;男女比例为1.34∶1;学生、散居儿童、工人和家中待业人群发病率分别32%、24%、18%和9%;本市户籍病例70例(67.96%),外地户籍33例(32.04%),在未拆迁村居住58例(56.31%),居前3位的村分别是大皮营、延寿营和前甫。在采育镇2014-2018年报告的103例水痘病例中:接种记录不详的共40例(38.84%),未接种的36例(34.95%),未全程接种的突破病例27例(26.21%),全程接种突破病例0例。结论大兴区采育镇2014-2018年水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辖区需进一步扩大水痘防控宣传,普及知识至各年龄段发病人群,建议全面提高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在水痘疫情发生时扩大应急接种对象范围,将1剂次的免疫人群也纳入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