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强内固定技术已经在颌面部各种骨折和骨的移动手术中广泛采用,它对颌骨骨折的治疗于提高术后颌关系和骨块的稳定性、骨折的三维解剖复位具有巨大的优越性[1]和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的能力很强[2],颌面部损伤、骨折较易愈合,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少,但仍然有一些患者在颌骨骨折切复坚强内固定术后因各种原因发生感染,本文就1999年1月~2010年10月间,本科室共发生25例因颌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症状而取出钛板,现就其发生感染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螺钉内固定术与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对足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8例足跖跗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45例,行螺钉内固定术)和B组(53例,行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足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A组,B组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物取出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与A组(77.78%)比较,B组足关节功能优良率(96.23%)明显升高(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螺钉内固定术,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足跖跗关节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缩短负重锻炼时间和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从而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来随访超过5年的7例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对适合的PILON骨折患者,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入路作为主要的显露切口,处理胫骨远端前外侧损伤及腓骨骨折,必要时合并应用内侧切口,进行骨折的复位固定,对骨折的复位、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等进行评估,以明确该方法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 7例均为男性,平均33.4±12.9岁;骨折AO分型 B3型2例,C2型4例,C3型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1±8.3月。4例合并应用内侧切口处理内侧骨折,5例患者术中植入人工骨,手术时间平均111.4±32.8min。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1±2.7周,无内固定失效。术后X线片正、侧位均无大于5°畸形发生;术后CT判断关节面复位,1例超过3mm台阶,其余无超过1mm台阶。AOFAS评分平均83±12.4(59~96)分,优良率85.7%。术中、术后累计平均失血268.6±128.5ml。并发症的发生有3例;1例术后皮肤边缘发黑;1例开放骨折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例关节面骨折复位欠佳,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胫骨远端前外侧入路进行治疗以前外侧损伤为主的PILON骨折可较好的显露、复位、固定前外侧骨折块,通过同一切口可显露并固定腓骨骨折,是PILON骨折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选择。但要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注意皮下的剥离范围,注意皮肤坏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手术和常规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共27例(30足),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13例14足)行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常规组(14例16足)行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中,1例ⅡB型单足患者由于术中复位不理想,临时改为跗骨窦切口,故将其排除在外。微创组的平均术前等待时间为4.5d(3~7d);常规组为9.4d(7~12d)。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日为12.4d(8~15d),常规组为20.1d(12~35d)。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无一例发生切口并发症,常规组3例发生切口并发症,其中2例经积极换药后愈合良好,未发生骨髓炎;1例发生跟骨骨髓炎,后经清创、取出内置物、跟骨次全切、游离肌瓣移植、植皮术后治愈。两组术后跟骨宽度、高度、长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微创组2例(3足)在第3个月时随访丢失,常规组1例(1足)在第4个月时随访丢失。术后6个月足部AOFAS评分两组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术后跟骨形态及足部功能良好,与L形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下颌关节髁状突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比较,探讨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经临床体检和CT检查确诊的18例髁状突骨折伤员,单侧骨折13例,双侧骨折5例,共23侧髁状突骨折;复杂伴有骨折片移位的11例伤员行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和坚强内固定。非手术保守治疗7例;其中2例粉碎性骨折因伴有颈椎损伤被迫保守治疗,6个月后因关节强直行关节成形术。病例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18例伤员中17例无关节区疼痛症状,开口度基本满意,丌口型正常。5例单线性骨折保守治疗均未出现开口受限和开口型异常,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11例开口度为(36.1±1.8)mm,显著大于单线性骨折保守治疗者[(34.0±3.7)mm,P〈0.05],单线性骨折保守治疗者的开口度显著大于粉碎性骨折经保守治疗者[(32.1±3.6)mm,P〈0.05]。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11例的治疗周期为[(16±1.8)d],显著短于单线性骨折保守治疗者[(42±3.8)d]和粉碎性骨折伤员经保守治疗者[(222±2.2)d,均P〈0.05];单线性骨折保守治疗者的治疗周期亦显著短于粉碎性骨折伤员经保守治疗者(P〈0.05)。结论下颌髁状突骨折单纯的线性骨折不伴骨折片移位者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折片移位者则需要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坚强内同定以减少关节腔积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7,(12):5-7
目的:提高急性睾丸扭转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经超声及手术探查确诊的30例急性睾丸扭转病例资料。结果:30例睾丸扭转病例中,1例行手法复位成功,其余29例行手术探查,其中11例行患侧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加健侧睾丸固定术,18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加健侧睾丸固定术。结论:急性睾丸扭转是导致男性、特别是青春期少年睾丸缺失的主要疾病,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较准确的发现睾丸血流减少或消失,及早手术探查及治疗可较早恢复睾丸血流信号,降低睾丸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颌间牵引钛钉在上下颌骨复合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上下颌骨骨折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2.6岁;车祸伤21例,殴打伤4例,其他伤3例;双发骨折21例,多发骨折7例.先在上下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共8个点,各将一枚骨内颌间牵引钛钉通过牙龈直接植入颊侧牙槽骨作为固定源,并用钢丝双股缠绕后进行上下对应结扎,使上下颌骨处于稳定的正常咬合状态,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行骨内颌间牵引0~2周.结果 操作时间不超过10 min.28例上下颌骨复合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咬合关系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骨内颌间牵引钉能缩短手术复位操作时间,对上下颌骨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给予高位隐睾患儿开放隐睾手术、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伊宁市兵团四师医院诊治66例高位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开放组(n=33)、腹腔镜组(n=33),分别给予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患儿睾丸发育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52、9.030、28.614、16.893、10.183,P0.05);术后6个月,2组患儿月睾丸发育良好率分别为84.85%、75.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儿睾丸容积均显著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67、7.996,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相比开放组的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05);腹腔镜组无患儿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相比开放组的27.27%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1,P0.05)。结论给予高位隐睾患儿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总体疗效与开放隐睾手术相当,但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美容观点探讨外伤性颌面部骨折手术入路的切口设计。方法对14例面中部骨折及29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切口或附加下睑缘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耳屏后缘切口,行骨折复位及小(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14例面中部骨折中,13例骨折及面部外形全部恢复良好。1例出现轻度睑内翻,术后一周消失。2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对称。所有病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切口隐蔽、细微,无1例感染。结论冠状切口及附加下睑缘切口、口内前庭切口治疗颌面部骨折,切口隐蔽、美观,术区暴露清楚、直视下内固定方便,术后患者反映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应证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无瘫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33·7岁,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9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角平均改善18°)。经术后平均8·8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随访Cobb角无明显加大、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无神经损伤、假关节形成和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植骨术能及时增加椎体稳定性,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潜在可能出现继发性神经损害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应尽早采取合理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66例不同类型Pilon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6例Pilon骨折,按照Ruedi-Allgowe的分型法: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25例。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各种并发症的情况,采取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U”型石膏外固定2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结果经6个月~47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按着Helft的疗效评价标准,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6%,手术组优良率为92%。结论Ⅰ、Ⅱ型骨折预后优于III型骨折;若病例选择合适且手法正确,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可取得接近于手术组的疗效;对Pilon骨折,手法复位后必须评价复位效果,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技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问题。病例和方法50名下颌骨颏部、下颌角、髁突骨折患者,男37例,女13例;中位年龄31岁(15~65岁),接受拉力螺钉固定。术后1~2周及3~4个月复诊。拍摄下颌曲面断层片、开口后前位片,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咬合关系及开口度、开口型等情况。结果①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未见感染征象;②39例颏部骨折患者中,除3例(7·69%)术中拉力螺钉固定后骨折线轻度错位外,其余病例复位均良好;2例下颌角骨折患者术中复位良好;17例髁突骨折患者,除1例拉力螺钉固定松脱,手术去除螺钉外,11例髁突骨断端位置理想,5例髁突位置仍有轻度移位。术后3至4个月复诊,所有患者咬合关系均良好,X线片示骨折线愈合良好;16例(17侧)髁突骨折患者开口度均大于35mm,其中2例患者开口有2~3mm偏斜。结论拉力螺钉技术应用最少的植入物即可获得坚强固定的效果,操作简单,费用相对低廉,二期取钉手术简化,因此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SandersⅢ-Ⅳ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行跟骨骨折的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跟骨模型。依此对跟骨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制订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将术中指标与未模拟手术的对照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3±5.0)min和(71.4±4.9)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3±6.8)ml和(51.3±8.4)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88.2%,而对照组为88.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向术者直观、立体地展示骨折的形态,使术者准确评估骨折情况,弥补术区切口显露局限的不足,提高复位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降低致残率,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367例(413足),均行植骨内固定。术前及术后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352例(396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4个月,平均24.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良好。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良率为87.37%。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肱骨近端内锁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逆行肱骨前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在车祸致多发性肱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车祸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前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和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估肘关节疗效、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8~22个月,所有患者在12~22个月内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周期为(14.87±1.54)个月;术后24个月Cassebaum评分优良率86.61%(110/127),肘部平均关节活动度为(141.23±3.74)°(130~14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较术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切口感染、畸形愈合、桡神经麻痹、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仅肘关节僵硬2例、尺神经损伤1例。结论PHILOS钢板逆行肱骨前路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良好,能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且无感染、桡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前臂双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固定的强度、效果,早期功能锻炼的情况,手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至骨折愈合。结果38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X线片示即刻固定牢靠、允许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骨折按期愈合,前臂的功能优良。无骨不连、畸形愈合或尺桡骨间骨桥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前臂尺桡骨骨折时不干扰髓内的血运,应力分布均匀,能够达到即刻的坚强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前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8岁。就诊前6 d因外伤骨折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使用帕洛诺司琼、苯磺顺阿曲库铵、右美托咪定、艾司洛尔、羟考酮、瑞芬太尼、麻黄碱、地佐辛、佛比洛芬等麻醉用药,术前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普爱医院和杭州萧山中医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1533例,对其中131例在骨折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男74例,女57例;年龄17~83岁,平均33.2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42例,其中内踝前丘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层断裂患者5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36例,Ⅳ度损伤4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5例; AO/OTA分类:43-B2型3例,44-B2型9例,44-B3型48例,44-C1型21例,44-C2型24例,44-C3型26例。在进行完骨折内固定后,术中均进行外旋应力试验,发现踝关节不稳定后,给予修复三角韧带。术后随访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SF-36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获Ⅰ期愈合,106例获得27个月(12~72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4.5周(9~16周)。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91.4分(83~100分),疼痛VAS为1.2分(0~6分),SF-36评分为91.2分(80-96分),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需要合理的临床评估选择治疗方案,根据断裂的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缝合方法,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1.5/100 000,约占成年人跗骨骨折的60%,8.5%~12%为开放性,约10%合并脊柱骨折[1]。跟骨骨折多数为轴向暴力所致,且多为高能量损伤,以关节内骨折多见,多数存在关节面压缩及移位。新鲜跟骨骨折的有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内、外固定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跟骨骨折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  相似文献   

20.
<正>单独发生的跟骨骨折和距骨骨折在足踝外科领域属于相对常见的骨折,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预后较好[1-4]。但同侧陈旧性跟骨合并距骨骨折的病例却较为罕见,处理亦较为棘手。作者科室近期处理1例同侧陈旧性跟骨合并距骨骨折的病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