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27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 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2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21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1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13例行MRA检查。结果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 T1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均匀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A可明确诊断;脑外型者易误诊,对CT和MRI表现类似的中颅窝脑膜瘤,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CT、MRI与DSA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与DSA检查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CT平扫22例,其中增强扫描17例。MRI检查22例,其中增强扫描13例。DSA检查5例。结果CT表现为高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1WI与T2WI均呈低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多为不强化及轻微强化。DSA检查无肿瘤染色。结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典型,比CT表现更具特异性,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参考DSA表现有利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MRI、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脑内型22例,脑外型5例),其中9例行CT扫描,24例行MRI检查,10例行DSA检查.分别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为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混杂信号团块,DSA检查未见异常染色。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比较有特异性,综合CT、MRI和DSA所见有利于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表现。结果18例共26个病灶,表现为T1WI等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或环状高信号,T2WI低信号、均匀高信号或环状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大部分病灶无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所有病灶在梯度回波(GRE)序列上均可见到病灶边缘低信号环;Gd—DTPA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强化。结论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较为特异,MRI检查是诊断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最为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行磁共振平扫检查,同时行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5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颈段、2例位于腰骶段.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6例呈等T1WI信号,2例呈长T1WI信号,1例呈短T1WI信号,9例呈长T2WI信号影,增强扫描4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MRI信号因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而表现多样.结论 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确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以及对病理分型的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2例MRI平扫.1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采用x2检验对病理分型与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2例共32个病灶.24例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呈网格状或桑葚样、结节状;5例TIWI呈团块状或完全高信号;T2WI等信号或低信号,3例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23例T2WI显示病灶边缘呈完整低信号环.18例增强扫描中,3例基本无增强,7例轻度增强,8例点状或不规则增强.病理表现分为两型: Ⅰ型血管壁仅有菲薄的胶原纤维和内皮细胞,18个;Ⅱ型血管壁较厚,有薄层平滑肌,14个.Ⅰ型与Ⅱ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网格状或桑葚样、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T2WI周围低信号环是CA的MRI的特征性表现,MRI表现与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附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4个病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并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切除。结果:23例中,13例行CT检查,其中脑内型10例,脑外型3例,单纯行CT检查的7例中,诊断不明确4例。16例行MR检查,多数表现为混杂的T1、T2信号,周边有低信号包绕,23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5例术后放疗,术后随访18例,效果良好。结论:MR是诊断该病的理想方法,对于大病灶必须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残余病灶和深部小病灶可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扫描的影像所见。结果 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8~69岁。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MRA检查。38例共发现病灶45个。T1WI呈低或等信号8个,呈高信号12个,呈高等低混杂信号25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个,呈中高周低信号21个,呈等或高信号8个,呈低信号3个,8个病灶周围出现脑水肿。7个病灶有占位征象。结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典型MRI表现,MRI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四肢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关系,评价四肢血管瘤MRI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血管瘤33例,分析其在MRI上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信号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例四肢血管瘤的MRI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型:Ⅰ型:血窦细密型血管瘤,12例,血窦细小、排列紧密,MRI图像不能分辨单个血窦,瘤体内可有或无结缔组织间隔,畸形血管组织可被分割成畸形巢状改变,在T2WI上为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其病理结果5例为毛细血管瘤,3例为肉芽组织型血管瘤,4例为海绵状血管瘤。Ⅱ型:血窦疏松型血管瘤,6例,血窦粗大,排列疏松,血窦间隙较宽,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在T2WI上血窦呈均匀高信号,血窦间隙规则,沿血管分布,手术病理结果均为大血管血管瘤。Ⅲ型:弥漫型血管瘤,15例,其中8例血管瘤主要位于骨胳肌内,3例血管瘤局限于骨胳肌内,另4例血管瘤以侵犯皮下脂肪为主。畸形血管在T2WI上呈弥漫线样、斑点状、小斑片状高信号,畸形血管组织之间有大量混杂信号,受累骨胳肌外形可增粗,也可萎缩缩小。手术病理结果:11例为肌内血管瘤,4例为脂肪血管瘤。结论:四肢软组织血管瘤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有较高的对应关系,术前MRI检查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5例中,4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胸腰段,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椭圆形;病变平面脊髓明显受压,3例肿块呈"钳"状包绕脊髓;5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明显强化;2例肿瘤沿相邻的椎间孔呈"哑铃"状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硬膜外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CSHAs的MRI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左、右侧海绵窦各1例,MRI呈分叶状,边缘清晰,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未见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垂体,并表现出渐进性、向心性强化的特点。结论:CSHAs的MR表现具有特征性,MR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MRI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25例膝关节MRI检查患者中经病理和临床检查证实的膝关节滑膜血管瘤7例(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25.1岁。7例术前均摄有X线平片。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变仅位于髌下脂肪垫的4例,占57%,其余3例为髌下脂肪垫和髌上囊均被累及。MRI的信号改变分为3种类型:(1)T1、T2均呈低信号改变,病灶呈结节状2例;(2)T1等、低信号,T2高、低信号2例;(3)T1低信号为主,混有等信号2例;T2结节状或条状低信号、高信号混杂3例。病理组织成分不同,MRI表现各异。结论MRI表现与血管瘤的组织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椎管硬膜外原发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硬膜外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硬膜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结果:MR定位正确率为100%,5例血管脂肪瘤中4例以脂肪信号为主,瘤体内血管成分表现为条带状T2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海绵状血管瘤呈椭圆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可明显均匀强化,1例血管瘤MR表现与海绵状血管瘤相似。4例恶性淋巴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可中度或显著强化,有2例通过椎间孔向椎旁生长,1例破坏邻近椎体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3例脊膜瘤呈宽基底附着于硬膜,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瘤体明显的均匀强化,邻近硬膜增厚,结论:根据椎管硬膜外原发肿瘤的MR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43 例患者,行自旋回波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MRI 研究。结果:43 例中,35 例颞叶发现有异常MR 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8 例颞叶无异常发现。术前MRI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 %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2 .9 % 。35 例中,9 例胶质细胞增生,T1 WI上无明显信号异常,T2 加权图像上呈无占位效应的高信号;15 例胶质瘤, 表现为病灶呈长T1 长T2 信号,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灶周水肿不明显;7 例胆脂瘤,表现为T1 WI 上呈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 WI 上均呈高于脑脊液的高信号;4 例海绵状血管瘤,T1 WI 上呈等高混合信号,T2 WI 上呈明显高信号,周边有低信号环与脑实质相隔。结论:MRI 对确定颞叶癫痫病灶的部位和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畸形的MRI及MRA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及MRA特征,评价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及6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作了常规MR成像及MR血管成像,MRI采用SET1和Turbo SE T2加权序列,MRA采用2D-FLASH及3D-FISP序列,6例海绵状血管瘤MRA仅使用2D-FLASH序列。所有成像以环形激化头线圈在1.0T MR仪上完成。结果:T1及T  相似文献   

18.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有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2例有X线平片检查,10例有CT检查。结果单发病灶31例,2~4个多发病灶者4例,共检出43个病灶。SE序列T1WI上33个病灶呈中等略高信号,T2WI上全部病灶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33个病灶内及周边可见高信号的病变,Flash2d序列21个病灶T1WI上高信号被抑制,12个病灶内T1WI上高信号未被抑制。Gd-DTPA增强扫描39个病灶呈明显强化,但强化不甚均匀,其内可见点条状不强化影。结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