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ArcherQA三维剂量独立验证系统在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验证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的105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分别利用ArcherQA与Portal dosimetry (PD)验证系统进行剂量验证。比较ArcherQA与PD的γ通过率(3 mm/3%,TH=10%),以及ArcherQA与TPS在靶区剂量(DmeanD90%)与危及器官剂量(Dmean)上的差异,并分析ArcherQA结果中各危及器官的三维γ通过率情况。结果 ArcherQA计算得到的平均三维γ通过率为(99.04±1.01)%,PD测量结果的平均二维γ通过率为(99.49±0.7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ArcherQA与TPS在靶区的剂量学差异为:GTV:Dmean(0.57±0.48)%,D90%(0.65±0.56)%;平均γ通过率:GTV (97.67±3.43)%,GTVnd-L (97.80±4.35)%,GTVnd-R (97.82±4.07)%,CTV1(97.88±2.44)%,CTV2(96.64±4.32)%;各靶区平均剂量差异为CTV1(0.57±0.46)%,GTVnd-L (0.85±0.55)%,GTVnd-R (0.73±0.55)%,CTV2(0.88±0.52)%;ArcherQA结果中各危及器官的平均γ通过率为脑干(99.93±0.22)%,视交叉(99.17±2.82)%,眼晶状体(100±0)%,脊髓(99.56±1.05)%,甲状腺(99.00±2.06)%,气管(87.86±10.42)%。各危及器官平均剂量,除左侧视神经、右侧海马、右侧腮腺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2~4.82,P<0.05)。结论 ArcherQA基于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平台,采用高精度蒙特卡罗算法,可根据患者CT图像快速并准确地计算出体内的三维剂量分布和γ通过率,并给出各感兴趣区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指标参数比较,可用于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验证,不占用加速器机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和混合逆向优化(HIPO)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逆向计划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原后装治疗计划采用IPSA优化,基于原图像信息,给定同样的初始约束条件,不进行手动优化,直接计算IPSA和HIPO计划,对高危靶区(HR-CTV)剂量体积参数D90D100V100%,以及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D2 cm3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间HR-CTV的D90D100以及CI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IPO组HR-CTV的V100%为(87.72±0.49)%;HI为(0.51±0.08),明显高于IPSA组的(85.01±0.55)%,HI(0.42±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3.02,P<0.05)。对于OAR,与IPSA计划相比,HIPO计划中膀胱的D2 cm3(3.42±0.17)Gy,直肠的D2 cm3(3.04±0.37)Gy,明显低于IPSA计划膀胱的D2 cm3(3.57±0.28)Gy,直肠的D2 cm3(3.21±0.48)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0.19,P<0.05)。乙状结肠D2 cm3剂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中,采用HIPO优化比IPSA优化可以获得更好的靶区HI以及减少膀胱和直肠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对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尼拉帕利组、帕米帕利组、单纯照射组、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帕米帕利联合照射组。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联合照射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γ-H2AX焦点数量的变化,qPCR法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FANCG、Bax、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均能抑制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两种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逐渐减小,而放射增敏比SERD0、SERDq逐渐增大。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及帕米帕利联合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2/M期比例增加(tMCF-7=41.66、44.08,P<0.05;t436=24.69、18.91,P<0.05); G0/G1期比例减少(tMCF-7=8.67、29.61,P<0.05;t436=26.39、29.12,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MCF-7=11.17、11.71,P<0.05;t436=42.68、15.89,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CF-7细胞的单纯照射组、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在射线照射后2 h,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显著增加(t=8.89、21.72,P<0.05);照射后24 h单纯照射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基本恢复照射前水平,而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仍大量存在(t=8.82,P<0.05)。 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CF-7细胞的FANCG、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少(tFANCG=14.07,P<0.05;tBcl-2=29.21,P<0.05);Bax mRNA表达明显增多(t=8.9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MCF-7细胞的FANCG、Bcl-2蛋白水平显著下降(tFANCG=7.09,P<0.05;tBcl-2=10.24,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2.90,P<0.05)。结论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能增加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BRCA通路中FANCG的表达,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抑制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于模拟退火优化算法;逆向2计划组,在逆向1组基础上增加了靶区(CTV)最大剂量限定。比较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200V150V100D100D90、均匀性指数(HI),以及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剂量参数D0.1 cm3D1 cm3D2 cm3结果 CTV方面,手动组和2个逆向组的D100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逆向组的V200V150V100、HI参数明显优于手动组(t=-3.422~9.910,P<0.05)。逆向1组的V100D100优于逆向2组(t=7.238、5.032,P<0.05)。危及器官(OARs)方面,与手动组相比,2个逆向组中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D0.1 cm3D1 cm3D2 cm3明显降低(t=2.235~5.819,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基于3组优化方法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且使用逆向优化方法保证了靶区剂量覆盖,同时减少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最大受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4D-CT评估在肺癌的放射治疗中呼吸运动对肺受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前行4D-CT扫描定位,每例患者均获取10个呼吸时相的CT图像序列,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中勾画靶区,在平均密度投影(AIP)图像中制定计划,然后将计划移植到其他时相图像中计算肺受量,评估肺和体内的绝对剂量体积。结果 肺平均剂量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很大,不同肿瘤位置时其影响差异较大,当肿瘤位于肺内部时,平均剂量与肺体积变化趋势相同,幅度2.18%显著小于肺体积的变化4.49%(t=4.189,P<0.05),当肿瘤位于肺边缘时,肺平均剂量与肺体积变化趋势相反,变化幅度3.76%,小于肺体积的变化4.49%(t=25.007,P<0.05)。呼吸运动对体内V5V10V20影响很小,体内剂量变化幅度相应为0.47%、0.28%、0.17%,均小于肺体积的变化4.49%(t=11.371、11.188、11.377,P<0.05)。肺体积量V5V10V20与肺体积变化趋势相同,幅度分别为2.39%、1.91%、1.80%,均小于肺体积的变化4.49%(t=2.279、2.298、2.485,P<0.05)。结论 肺的平均剂量随呼吸运动变化明显,在制定计划时要更加谨慎评估肺受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设计采用不同计算分辨率对COMPASS验证通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上采用4种计算分辨率0.2 cm×0.2 cm×0.2 cm、0.3 cm×0.3 cm×0.3 cm、0.4 cm×0.4 cm×0.4 cm、0.5 cm×0.5 cm×0.5 cm设计VMAT治疗计划。计划传至加速器上执行,由COMPASS实际测量重建并与TPS优化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得到每个计划的偏差值,统计分析4种计划的偏差值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肿瘤靶区的DmeanD95,COMPASS测量重建结果表明Dmean偏差值的平均值<0.5%,D95<1.3%,标准差均<1.0%。对于4种计划危及器官(OAR),其中左右股骨头的Dmean偏差值最大可达-6.7%、-7.0%、-8.0%、-5.8%,直肠V35偏差值最大可达-4.9%、-6.3%、-6.1%、-5.7%,是OAR中相应参数偏差值最大的两个器官。肿瘤靶区的γ通过率都在95%以上,标准差不超过2.5%;OAR除了股骨头γ通过率略低,在95%以上,标准差1.9%~6.1%不等,其余都达到98%以上,标准差<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γ值的分析结果与γ通过率相一致,除了股骨头的平均γ值>0.4外,PTV和其余OAR的平均γ值都<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0.2~0.5 cm计算分辨率优化宫颈癌术后VMAT计划,不影响COMPASS验证通过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调强放疗计划时,蒙特卡罗算法计算对水与介质的剂量差异。方法随机类型抽样法选取10例肺癌患者的5野调强计划,在质量保证模块下以患者自身图像为模体,采用蒙特卡罗算法分别计算两种计划的吸收剂量,计算对实际介质的吸收剂量(Dm)和对水的吸收剂量(Dw);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剂量体积参数和计划分析,比较两种剂量在患者体内的分布差异。结果 靶区PTV65和PTV50的D50%D98%D2%DmDw差异分别为:-0.3%、-0.2%、0.3%和0.1%、-0.6%、0.4%,其中PTV65的D50%和PTV50的D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3.776,P<0.05)。正常组织的D50%中,脊髓、心脏、肺和食管的DmDw的平均偏差为0.3%、1.1%、-0.2%和-0.1%,脊髓和心脏的DmDw稍低(t=2.535、3.254,P<0.05);正常组织的D2%的平均偏差为0.3%、-0.6%、-0.7%和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1、-4.105、-3.878、6.214,P<0.05)。所有剂量的体积偏差均<2%。对于没有勾画出来的一些骨组织区域,DmDw的偏差>5%。结论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在考虑骨性组织的受照剂量限制时,需要注意肺癌患者的DmDw的相对偏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Halcyon加速器的乳腺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基于Trilogy平台治疗完成的10例左侧乳腺癌IMRT计划,将靶区和危及器官导入Eclipse 15.1版本计划系统,重新设计基于Halcyon治疗平台的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机器跳数、子野面积和执行时间差异。结果 Halcyon左侧乳腺癌IMRT计划能够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各剂量指标与Trilogy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cyon计划中左肺的V10V20Dmean均低于Trilogy计划(Z=-2.22~-1.78,P<0.05),Halcyon计划心脏的V5为(27.80±7.66)%高于Trilogy计划的(23.18±8.19)%(Z=-0.71,P<0.05),Dmean为(7.03±1.80)Gy低于Trilogy计划的(7.11±2.40)Gy,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cyon计划的机器跳数为1 770.5±383.9,Trilogy计划的机器跳数为1 526.2±2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4,P<0.05)。Halcyon计划执行时间为(3.01±0.28)min,Trilogy计划执行时间为(12.38±1.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P<0.05)。结论 Halcyon加速器左侧乳腺癌IMRT在保证计划质量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同时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利用扫描范围中心层面有效直径(effective diameter, deff)和水当量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 dw)计算成人头颅CT扫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 SSDE)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111例头颅CT检查的成人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将111例患者的头颅CT SSDE数据进行 SSDEdeff 和 SSDEdw 两种方法计算,记为A组和B组,分别以中心层面deffdw的体型转换系数(size dependent specific conversion factor,f)与标称CTDIvol乘积计算SSDE。计算A、B两组的体径、f和SSDE。以扫描容积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gross)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计算SSDE的准确度。结果 A、B两组的体径、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87,z=-9.242,P<0.05)。A、B两组的SSDE分别为 (56.20±2.66)和(53.49±2.48) 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6.687,P<0.05)。A、B两组中deffdw比较(r=0.873,R2=0.761)、SSDEdeff与SSDEdw比较(r=0.974,R2=0.949)均为正相关(P<0.05)。SSDEdeff 与SSDEgross比较(r=0.900,R2=0.809)、SSDEdw与SSDEgross比较(r=0.904,R2=0.817),亦为正相关(P<0.05)。以SSDEgross为参考,SSDEdeff、SSDEdw估算辐射剂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34和0.78 mGy,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38%和1.4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7 mGy (2.17%)和1.06 mGy (1.91%)。SSDEdw与SSDEgross 估算剂量数值分布相近,SSDEdeff 和SSDEdw的四分位间距、全距的剂量分布分别为3.22和2.39 mGy、13.65和12.48 mGy。结论 基于中心层面SSDEdw与SSDEgross的一致性,且优于SSDEdeff,因此,SSDEdw可替代SSDEgross作为头颅CT扫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精确测算肺肿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过程中瘤体的变化规律,优化SABR计划。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集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SABR的66例早期肺癌和寡转移癌患者(共71枚肿瘤)的定位CT和验证CT图像,以首次治疗前肿瘤体积为基线,分别测算分次间肿瘤体积变化,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瘤体变化趋势。等效生物剂量(BED)60 Gy时瘤体变化超过25%的患者修订放疗计划,比较原计划和修正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 49枚瘤体缩小,21枚增大,1枚无变化,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当接受照射的BED达60 Gy时,26枚肿瘤体积变化超过25%(21枚缩小,5枚增大)。比较其修正计划和原计划,体积缩小的21枚肿瘤的肺V5、脊髓DmaxD1.2 cm3、食管DmaxD5 cm3、胸壁D30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9~11.939,P<0.05),体积增大的5枚肿瘤的肺V5V20、脊髓DmaxD1.2 cm3、食管Dmax、胸壁D30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36~-2.518,P<0.05)。结论 SABR过程中肺肿瘤体积变化较大时,及时修订靶区和治疗计划可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三维后装计划中图形优化(GO)和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宫颈癌后装治疗计划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07产生的随机数,从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中选取21例,原后装治疗计划采用图形优化,基于原图像信息,制定IPSA计划,统计临床靶区(CTV)剂量体积参数V100%V150%,以及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膀胱和直肠的D1 cm3D2 cm3,对比两种优化方法的剂量特点。结果 两个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要求,所有靶区剂量参数的均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O计划相比,IPSA计划中膀胱D1 cm3D2 cm3的剂量明显降低(t=3.596、3.490,P<0.05);直肠剂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三管后装治疗中,采用GO和IPSA对靶区无影响,但IPSA可以减小膀胱的最大受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脚本寻找乳腺癌保乳术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fIMRT)中最优的切线野机架角度,以降低危及器官的受量。方法 采用脚本对手动布置切线野的46例(左、右两侧病例分别为26和20例)已治疗的保乳术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重新设计,脚本程序由Pinnacle3计划系统内置的脚本功能配合Python语言编写。脚本程序统计保乳术后放疗患者在不同切线野角度下患侧肺V20、健侧乳腺D1和心脏V10等剂量学指数,采用罚分函数计算不同机架角度下各个危及器官的罚分值,以选取最优的切线野角度。结果 对于26例左侧乳腺癌计划,手动和脚本设置切线野患侧肺V20分别为(18.2±3.4)%和(18.1±3.4)%(P>0.05),健侧乳腺D1分别为(249.2±88.4)和(230.4±80.2)cGy(t=2.27,P<0.05),心脏V10分别为(13.7±5.7)%和(13.1±5.7)%(t=2.82,P<0.05)。对于20例右侧乳腺癌计划,患侧肺的V20分别为(19.8±3.8)%和(19.8±3.9)%(P>0.05),健侧乳腺D1分别为(340.0±286.2)和(298.0±239.7)cGy(t=2.53,P<0.05)。结论 与手动相比,脚本能个性化、量化地评估切线野机架角度对乳腺癌危及器官受量的影响,更好地平衡各个危及器官间的受量,进一步提升计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多种转染方法改变人食管癌细胞EC9706中Cks1的表达,探究Cks1的表达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3种转染方式构建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模型,分别为Cks1正义转染组(以亲本组和空载组为对照)、Cks1 RNAi组(以亲本组和阴性对照组为对照)和Rescue组(转染了抗Cks1 RNAi的突变载体,以亲本组和RNAi组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EC9706细胞中Cks1蛋白的表达量;6 Gy γ射线照射转染后的EC9706细胞,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C9706辐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转染成功改变了Cks1的表达量。正义转染实验中,相对于亲本组和空载组,Cks1正义转染组Cks1表达量提高(t=17.10、14.95,P<0.05);RNA干扰实验中,相对于亲本组和阴性对照组,RNAi组表达量降低(t=3.85、6.37,P<0.05);Rescue实验中,Rescue组较RNAi组表达量明显回升(t=7.72,P<0.05),接近亲本组的表达水平(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6 Gy γ射线照射后,Cks1正义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亲本组(t=3.42、4.74、4.02,P<0.05)和空载组(t=3.39、4.44、4.37,P<0.05)。RNAi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亲本组(t=7.33、8.27,P<0.05)和阴性对照组(t=6.98、7.34,P<0.05)。Rescue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RNAi组(t=11.61、9.99,P<0.05),与亲本组相近(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Cks1正义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高于亲本组(t=13.95,P<0.05)和空载组(t=14.72,P<0.05),RNAi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低于亲本组(t=20.14,P<0.05)和阴性对照组(t=10.01,P<0.05),Rescue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高于RNAi组(t=10.57,P<0.05),与亲本组相近(P>0.05)。结论 Cks1的表达与食管癌细胞辐射敏感性密切相关,Cks1表达量越高,食管癌细胞辐射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Erk/Slu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以NF-κB p65 siRNA、PUMA siRNA或Slug 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或以U0126处理该细胞之后,以4 Gy γ射线进行照射,在照射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内Erk1/2、NF-κB p65、Slug和PUMA蛋白的表达,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与单纯照射组相比,NF-κB p65 siRNA/4 Gy 组,细胞PUMA表达明显下降;U0126/4 Gy组,细胞Erk1/2和Slu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UMA表达明显升高;Slug siRNA/4 Gy组,Erk1/2蛋白表达无变化,但PUM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同时,U0126/4 Gy组和Slug siRNA/4 Gy组,细胞照射48 h后存活率降至最低点,分别为19.78±2.71(F=11.39,P<0.05)和17.41±4.58(F=15.31,P<0.05),细胞凋亡率升至最高点,分别为28.61±4.70(F=9.84,P<0.05)和 27.55±6.41(F=10.31,P<0.05);NF-κBp65 siRNA/4 Gy组和PUMA siRNA/4 Gy组,细胞照射24h后存活率分别为85.65±9.60(F=12.31,P<0.05)和87.53±11.50(F=13.68,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分别为3.28±0.78(F=10.83,P<0.05)和3.46±0.84(F=9.92,P<0.05)。结论 γ 射线照射后24 h内,MDA-MB-231细胞敏感性与依赖于NF-κB上调的PUMA表达有关;而照射24 h后,细胞的辐射抵抗性与依赖于Erk1/2上调的Slug表达有关,后者对PUM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叶准直器(MLC)整体到位偏差对均整器(FF)和无均整器(FFF)模式的鼻咽癌固定野调强计划剂量学影响的比较。方法 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FF和FFF调强计划。修改两种计划的MLC文件,人为引入0.5和1 mm两种偏移量的3种MLC整体到位偏差。重新计算修改MLC文件后的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比较两种射束模式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变化趋势。结果 与FF计划比较,MLC整体闭合时,FFF计划的靶区D95%和两侧腮腺的Dmean对MLC到位偏差的敏感性稍高(t=3.298~4.793,P<0.05);MLC整体平移时,FFF计划靶区DmeanD95%和左侧腮腺的Dmean对MLC到位偏差的敏感性稍高(t=2.372~6.844,P<0.05),但是右侧腮腺的Dmean却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t=-4.049、-3.378,P<0.05)。结论 对于射野外的器官或体积较大器官,无均整器模式比均整器模式计划对MLC整体到位偏差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将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用于估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患者器官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冠状动脉CTA患者421例,均于第3代双源Force型CT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轴扫协议检查。通过Radimetrics计算患者水当量直径以计算每位患者的SSDE;使用Monte Carlo模拟估算患者扫描范围内器官的吸收剂量包括心脏、肺、肝和乳腺。使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03报告的器官敏感加权系数,将患者主要敏感器官的剂量加权求和计算个体有效剂量。使用线性相关分析验证SSDE与器官剂量及个体有效剂量的相关性,并推导基于SSDE估算器官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的转换系数。使用平均差值比评价该估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6.8±8.7) mGy,SSDE为(20.8±8.8) mGy,个体有效剂量为(4.4±2.9) mSv。基于SSDE估算器官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心脏Y=1.2X-6.4(R2=0.91,P<0.05,平均误差0.1%);乳腺Y=1.4X-7.4(R2=0.91,P<0.05,平均误差7.9%);肺脏Y=0.89X-4.6(R2=0.86,P<0.05,平均误差8.3%);肝脏Y=0.36X-1.8(R2=0.64,P<0.05,平均误差-17.9%)。基于SSDE估算个体有效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男Y=0.21X-1.2(R2=0.92,P<0.05,平均误差0.2%);女Y=0.39X-2.2(R2=0.93,P<0.05,平均误差1.7%)。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通过SSDE和相应的转换系数可估算被照射器官吸收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将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患者辐射剂量及风险的个性化评估和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静态逆向调强(IMRT)与三维适形野中野瘤床同步加量(FIF)两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9例左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IMRT与FIF两组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乳房靶区50.4 Gy,分28次,每次1.8 Gy;瘤床靶区61.6 Gy,分28次,每次2.2 Gy。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及危及器官受量,并比较两者的计划优化和治疗时间。结果 IMRT的全乳靶区适形度(CI)为1.82±0.16,低于FIF的2.21±0.15(t=2.08,P<0.05);瘤床靶区适形度为1.19±0.04,低于FIF的1.59±0.11(t=3.97,P<0.05)。两组计划危及器官同侧肺的V20和心脏的V30无明显差异。FIF对侧肺的Dmax和Dmean分别是(5.41±2.76)和(0.51±0.10) Gy, IMRT分别为(25.72±2.61)和(7.46±0.39) Gy(t=-22.44、-21.14,P<0.05)。对侧乳房的Dmax和Dmean,FIF为(8.50±5.61)和(0.46±0.11) Gy,IMRT为(27.73±4.29)和(6.38±0.48) Gy(t=-5.66、-14.83,P<0.05)。对于对侧肺和乳房的低剂量照射区V5,FIF为(0.09±0.09)%和(0.45±0.45)%,低于IMRT的(84.66±3.06)%和(60.79±4.94)%(t=-28.19、-12.80,P<0.05)。在计划优化及治疗时间方面,FIF与IMRT优化时间分别为(61.57±0.89)min和(241.28±1.06)min,单次治疗时间分别为(16.14±1.42)min和(29.85±0.59) min(t=-32.35、-8.82,P<0.05)。结论 IMRT改善了靶区适形度,但是增加了对侧肺和对侧乳房的受照剂量。FIF在计划优化时间及治疗时间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 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查阅相关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共14个研究,4 643例患者。其中,术后放疗组2 080例,术后未放疗组2 563例。与术后未放疗组相比,术后放疗组可以提高总生存率(OR 1.89,95% CI 1.55~2.31, P<0.05)及无病生存率(OR 2.16,95% CI 1.80~2.60,P<0.05), 且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OR 0.22,95% CI 0.16~0.30, P<0.05)及远处转移率(OR 0.57,95% CI 0.35~0.94,P<0.05)。以年龄及肿瘤的大小进行亚组分析,<40岁和≥40岁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5,95%CI 0.05~0.48;OR 0.33,95%CI 0.13~0.80,P<0.05),术后放疗对T1及T2患者均有益(OR 0.48,95%CI 0.24~0.96;OR 0.53,95%CI 0.32~0.89,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放疗可以提高总的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并且降低局部区域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热塑体膜和乳腺托架两种固定方式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以及相关临床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例,18例采用热塑体膜固定,16例采用乳腺托架固定。利用锥形束CT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的分布,计算群体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分析临床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总体以热塑体膜组为优,但仅在TyRy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5、2.427,P<0.05)。依据系统和随机误差计算PTV外放边界,热塑体膜组在TxTyTz方向分别为2.65、4.36、2.87 mm,乳腺托架组分别为5.71、6.07、4.20 mm。多因素分析发现,BMI是影响Ry摆位误差的潜在因素(t=-2.785,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采用热塑体膜固定可以有效减少摆位误差,缩小PTV外扩边界,这一点在高BMI的患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剂量CT技术在右肾上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临床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行肾上腺Ⅲ期增强CT检查的124例受检者,依排除标准排除4例,共计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受检者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为常规剂量对照组,采用120 kV,自动毫安,按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又分为A1、A2、A3组;B组为常规剂量试验组,采用120 kV,自动毫安,按动脉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分为B1、B2、B3组;C组为低剂量试验组,第2期采用100 kV、150 mA,其余扫描参数及方法同B组,按动脉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分为C1、C2、C3组。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不同扫描时期的右肾上腺静脉(RAV)、同层面临近右肾上腺(RAG)及前腹壁脂肪的CT值,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和比较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结果 两观察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值=0.63);A2、B2、C2 3组图像中B2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8,P<0.05),组内比较仅B2与A2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3,P<0.05);客观评价B2组RAV的CT值、SNR、CNR均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9、6.92、9.02,P<0.05);C1与C2相比,E减少了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9,P<0.05)。结论 使用100 kV 150 mA低管电压低管电流的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MDCT)扫描技术,在动脉晚期右肾上腺静脉检出率可达95%,并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约45.52%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