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有包膜的血肿,大多由于脑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裂所致,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无明确的或仅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有的病人伴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表现突出,老年人以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为主,有的病人还可以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1).占住院颅脑损伤患者的1.5~5.4%,占各种颅内血肿的9.6%~18.7%,占硬膜下血肿的10%~30%(2).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同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穿刺+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经济安全、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理、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经头部CT及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手术。结果本组病例行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出现,1个月后复查CT,血肿腔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本病是与老年人生理特点有关的疾病,损伤处毛细血管缓慢渗出,为该病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锥颅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头颅CT扫描定位,采用锥颅的方法进行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结果本组4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锥颅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血肿引流彻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头颅CT扫描定位,采用锥颅的方法进行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结果本组30例,术后经头颅CT复查证实无1例血肿残留,且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锥颅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血肿引流彻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演变机理及诊治。方法对27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有外伤史,50岁以上20例,病变在双侧有6例,单侧21例,额颞部15例,颞顶部10例,额颞顶枕部2例,2例行去骨瓣术后出现对侧硬膜下积液,全部患者演变成CSDH时有不同临床表现,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约18~126 d,所有患者均经钻颅血肿引流术治愈。结论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可能是不断增多的积液导致桥静脉及蛛网膜粒破裂出血,血液与硬膜下积液混合,积液中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使出血不止而形成慢性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对33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引流时间3~7天。结果:33例患者经微创穿刺术后血肿均有效清除,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头部外伤后3W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0%[1],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方法,但仍有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就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1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98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3例;年龄14~89岁,平均69·4岁;有明确外伤史139例,无明显诱因59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128例,精神异常32例,智力下降18例;有对侧上下肢体肌力减退119例,步态不稳45例,口齿不清47例;意识不清73例,嗜睡19例,浅昏迷7例。头颅CT和MRI检查,血肿量最少20mL,最多150mL,其中双侧血肿55例,左侧血肿83例,右侧血肿60例,中线移位<1·0cm 46例,移位1·0~1·5cm 83例,移位>1·5cm 49例。2手术方法“十”切开硬脑膜,然后血肿慢性放出后,并用导尿管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干净,术毕在血肿腔内置入引流管,引流管周围填塞以明胶海绵,逐层缝合,术后患者取头低脚高位,积极给予抗炎,止血等治疗。3治疗结果198例钻孔引流治疗慢...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1995~2002年共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经手术治疗,加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收到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5(55~89)岁,病史7d~6个月,平均1.6个月.有明确头部外伤史50例,无明确头部外伤史18例.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CSH)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在没有行CT检查或脑血管造影前,很难明确诊断,以致延误病情。现将我们1988年2月—1994年12月经CT扫描证实了的18例CSH误诊的其它疾病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1—67岁,平均42岁。9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6例确诊后追问出轻微头部外伤史,3例原因不明,病程(从症状出现到确诊时间)1月—7年。症状和体征,头痛16例,恶心11例,头晕8例,癫痫1例,精神障碍1例,肢体肌(?)减弱4例,视乳头水肿8例,单侧面瘫1例,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1]。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50岁以上老人,多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或没有外伤史。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随血肿的缓慢增大,一般在2~3周由于颅内压增高和脑的直接受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头痛198例,偏瘫90例,智能及行为异常85例,感觉异常23例.行钻孔引流术249例,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结果 251例患者中痊愈216例(86.1%),复发再次手术35例(13.9%).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50~60岁以上患者,若无明显诱因出现颅高压症状或精神症状,应耐心询问有无头颅外伤史,做头颅CT扫描;钻孔是第一级治疗,开颅是第二级治疗;年龄、入院时临床状况、血肿的单双侧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尿激酶冲管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尿激酶组应用尿激酶辅助引流,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评估患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术后随访神经功能ADL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效果满意,无死亡病例。尿激酶组硬膜下引流管放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辅助引流,可有效引流残留血肿,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血肿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4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CT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方呈新月形或半月形较高密度影像,GT值为70~80Hu,视血肿量可出现相应占位效应。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高度或等密度影像。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一侧或双侧新月形或梭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像,有时可见包膜钙化,占位效应较明显。结论 CT对硬膜下血肿诊断很有价值,CT可以帮助判断其分期,CT表现上的高、等、低密度并不与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科自1997年7月至2003年6月间共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47例,其中28例伴有高血压,占59.6%。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外伤史、临床特点以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212例颅内压增高CT检查中偶然发现慢性硬膜下血24例,现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 24例硬膜下血肿男性 23例,女性1例。年龄23岁~87岁。18例有轻度头部外伤史,6例外伤史不清。其中头痛20例,恶心、呕吐9例,视力障碍3例,肢体运动障碍9例。1.2 结果 24例硬膜下血肿中左额顶部 16例占66.67%。右侧6例,占25%,双额顶部2例,占8.3%。形态表现为新月形19例,占79.17%.双凸形1例,占4.2%,无一定形态改变4例,占16.67%。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通过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经治疗后,肢体均全部恢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4d后复查头颅CT,残留硬膜下积液者72例,中线结构均复位,侧脑室形态恢复正常,脑池、脑沟恢复正常.1个月后随访复查头颅CT,6例血肿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硬通道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效果好,损伤小,费用低,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术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1侧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术,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P〈0.05),术中出血极少,且患者配合良好。结论微创穿刺术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化了手术操作和节约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钻单孔置双管冲洗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为减少术中副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供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2011年共80例有手术指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中采用钻单孔、置双管引流冲洗法。结果 80例患者均早期改善症状,无继发性出血、颅内感染发生,无颅内大量积气,远期复发一例。结论钻单孔置双管冲洗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大量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方法 对2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并行双侧钻孔引流.结果 24例患者恢复较好,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复查头CT,14例血肿消失,6例双侧有少量硬膜下积液,4例有少量单侧硬膜下积液.1例术后第2天出现大量硬膜外血肿.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最终患者死亡.结论 CT检查是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双侧钻孔冲洗引流术为双侧大量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扩大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总结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的手术注意事项。结果手术治疗除1例术前患有脑梗死患者外,复查CT均未见低密度区,症状消失,临床治愈。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扩大钻孔引流术治疗必须注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充分体现扩大钻孔引流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