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可有效缩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调节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稳定颈动脉斑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169-3170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与胞磷胆碱钠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既给予西医治疗,又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血栓患者采取加减治疗能有效提高脑血栓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68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有效检测,观察患者颅内有无出血,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两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08-2009
探讨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χ~2=4.768,P=0.02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联合进展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与观察组41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4.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7.3%;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血栓患者中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显著改善,对脑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的抑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194-2195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选取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hs-CRP和NIHSS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14d的hs-CRP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128例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血脂水平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大小、斑块消失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斑块面积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斑块面积,增加斑块消失率,稳定斑块作用,不增加脑出血事件的发生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P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PIS效果显著,科快速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09-12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延缓脑血栓形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Smax)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少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对脑血栓患者负性情绪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治疗的脑血栓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1~12月治疗的脑血栓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ECPCS护理。于入院时、干预2周、干预2个月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干预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负性情绪,并比较两组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PCS护理可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负性情绪和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14-3916
目的 对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营养不良等状况进行综合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营养不良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营养不良得分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营养不良情况得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脑梗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针灸+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缓解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且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川芎嗪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冻干粉,观察组则给予川芎嗪联合醒脑静,14 d为1个疗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疗法用于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脑心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心通、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对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片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语言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456-2457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则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方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可收到满意疗效,且较少不良反应,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