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宫廷医案及医方,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历代皇族及后妃常患疾病的种类及医方用药的规律提供了详尽的史料。从《清宫医方选》中可以了解到,慈禧医方所治多属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光绪医方则多见治虚损之剂。本文拟就清宫方中治疗心理与心身疾病的医方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清宫治疗眼疾熏洗方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徐雪兰主题词:眼病熏洗方清代宫庭分析清代宫廷医案、医方等资料中,外治医方占很大部分,仅《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外治医方即近200首,约占全书医方之半数。在清宫外治医方中,熏洗方占较大比例,熏洗方...  相似文献   

3.
《慈禧光绪医方选仪》外治特色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博采众方,集外治之大成;穴位外贴.疔内伤杂病;洗熨之剂,治风湿外伤;擦涂外伤,除五官皮肤之疾;预防保健,以熏、洗,擦之剂常用等五个方面评述了《慈禧光绪医方选仪》的外治特色,并通过各类外治代表方的评述,展示了清代中药外治水平及《慈禧光绪医方选仪》总结中药外治经验的成就,揭示《慈禧光绪医方选仪》是研究中药外治的珍贵资料,内病外治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中药外治的广泛应用,将会为治疗疾病提供新疗法,开发新剂型,为开发新药品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4.
“明目除湿浴足方”乃清光绪年间宫廷太医为慈禧所拟,原方载于《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我从1982年以来用本方治疗慢性结膜炎,屡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慈禧宫中进药二贴浅析黑龙江中医学院付国祯,王田光《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系统整理慈禧、光绪原始诊治纪录,真实地反映出清代宫廷中医临床医学水平。现将慈禧宫中进药选择二贴分析,以示一斑。1.益寿膏李鸿藻拟膏药方。附子150g肉桂150g法夏50g陈皮50g羊...  相似文献   

6.
长春益寿丹方(简称长春丹)出《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是清代宫廷保健医方.全方共有生熟地、当归、何首乌、菟丝子等23味药组成,以补肾健脾为主,有降血脂和延缓衰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长春丹降血脂的临床观察,以证明长春益寿丹降血脂、延缓衰老作用及机理.  相似文献   

7.
脉息左关沉弦,右关沉滑有力,肝胃气道欠畅,蓄有积热,是以眼目不爽,食后嘈杂,谨以古方调胃承气汤调治。酒军八分,元明粉六分,甘草五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相似文献   

8.
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收集的25首抗衰类方剂的药物的使用概率等情况,进行了初略分析,发现当归、茯芩、白术、熟地、香附、党参、菟丝子、砂仁等药使用概率较高,均在38%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刊自本期起特辟“清宫医药”栏目,陆续选载中医研究院清宫医案研究室有关清代宫廷医学研究文章,以及有关清宫医案的整理资料,以飧广大读者。中医学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迨至清代温病学派崛起,学术发展臻于新的境界。清宫医药档案资料真实反映了有清一代中医学术水平。为了深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1980年7月,中医研究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开始合作整理研究清宫医药档案。这批档案资料数量相当可观,其中包括皇帝、皇后、妃嫔、太监及部分王公大臣的原始诊病记录,如清宫脉案、内务府抄件、帝后用药底簿及配方本、御药房各项记录、御膳房各项记录、御茶房各项记录、皇帝及个别皇太后起居注、皇帝有关医药之“朱批”、宫中敬事房档案等,不少资料还是当年封存迄今尚未启动者,可谓精美名贵,其中尤以慈禧、光绪医案最多,记录完整,颇具特色。目前由陈可冀(主编)、单士魁(顾问),周文泉、徐艺圃、江幼李编著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已经付排。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另《清宫医案研究》、《清宫配方研究》正值编著中。这三本书就是根据上述这些清宫医药档案史料整理的,同时还就有关学术思想分专题详细评析.其内容翔实,文字精采,立论精辟,充分体现了清宫医药的卓越成就,并为目前老年医学和心血管系、消化系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使过去为帝王后妃服务的宫廷医药重放异彩,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0.
洗手荣筋方出自《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由桂枝尖、赤芍、没药、乳香、宣木瓜、秦艽、丝瓜、山甲珠、天仙藤组成。具有通络化瘀、温寒止痛的功效。是治疗手足麻木、疼痛的外洗方。笔者在临床中用此方加减,改外洗为内服,治疗肋间神经痛17例,现介绍如下: 17例患者中,2例由带状疱疹引起,10例  相似文献   

11.
马培之,名文植,清·孟河人,精内外科,尤檀长于外科,著有马批《外科全生集》,为晚清著名之医家。早年悬壶于家乡孟河,后来至苏州行医,医寓设于护龙街旁之一条小巷内,由于马氏医术精妙,这条小巷竟以“马医科”之名而闻名远外。光绪六年(一八八○年)为慈禧主要御医之一。其此书医案,可反映马氏之学术思想。兹选数案,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长春益寿膏,方载于<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原名"长春益寿丹",为丸剂,我院把剂犁改为膏滋剂,做为医院临方制剂生产.该方具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功效.近年来,随着膏滋剂的不断普及,长春益寿膏用于临床具有口感细腻,便于储存携带,疗效确切的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现将其制备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中医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在丰富宝库之中,却颇少见到宫廷医书,有关此因,耿鉴庭研究员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序中记载甚明:“历代皇室,虽有太医院之设,然其医药档案,史官不载,实録不收,御医禁泄,民间难见,纵有遗闻轶事,亦不过散见于稗官野史之中,既非全豹,又难尽收。”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之清代宫廷秘方,上自顺、康,下迄光、宣,其资料之丰富,脉案  相似文献   

14.
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宫廷食品“慈禧益寿糕”,由安徽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与肥东县食品厂共同研制成功。最近经省内专家评议,认为“慈禧益寿糕”研究设计严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具有食用与保健并举的优点。“饮食疗法”在我国源远流长,也为民间广泛应用。“饮食疗法”对增强体质,益寿延年起了保健作用。安徽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认真研究清代宫廷医方中慈禧长寿医方“八珍糕”。本着源于古方,高于古方的要求,结合祖传中医秘方和现代营养学理论,以  相似文献   

15.
菊花茶与决明茶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茶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是一味常用中药,菊花甘苦而凉、轻清气香,能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能“轻身而延年”。《慈禧光绪方选议》记有“用菊花熬制的延龄膏”是慈禧常服佳方。《本经》记载可治“皮肤死肌”。...  相似文献   

16.
祖国最古的医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四物乌喙十分术十分细辛六分桂四分以温汤引一刀■日三夜再行解不出汗上面的译文和右边的照片摹图,就是在甘肃居延海,汉张掖居延都尉遗址中所发现的一万多片木简中的一片,这是一条最古的医方,在汉代张机著的伤寒论里面有类似的方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由以上的材料,更证明它是治伤寒的医方,并知道木简上所载的“术”就是白术,“桂”就是桂枝的简称。这一万多片木简中,医方有四简,现  相似文献   

17.
戊戌巳亥间,余主持北京医史学会,曾组织会员前往故宫观摩,遍览宫廷生活馆之医药文物及明清档案馆之医药档案,其中慈禧及光绪之医案,为数甚多,浏览之余,颇多感想,曾信笔写札记若干,未曾发表,十年浩劫之初,多付劫灰,今捡烬馀,略整一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清宫医案集成》中慈禧医案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宫廷医学、为相关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清宫医案集成》中慈禧用药,借用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1.0、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药物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出高频使用药物有白术、茯苓、甘草、菊花等;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得出聚类组合7组;关联规则药对及药物组合11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看出,在用药方面,清廷御医多用补益之法为慈禧延寿。作为晚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慈禧享有着当时最优越的医疗条件,在古代人均寿命仅有30~40岁的情况下,慈禧寿命达73岁,远高出当时人均寿命。  相似文献   

19.
从1861年“辛酉政变”,至1908年生命结束,慈禧太后操纵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这位视权如命的叶赫那拉氏,为了显示其权势与高贵.十分注重仪表的修饰打扮。然而,有一种颜面部奇特的病症却使她时时不得安宁,这便是慈禧所患的面肌痉挛症。 面肌痉挛症,也叫面肌抽搐症、面神经痉挛症。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的跳动,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严重的还可在夜间睡眠时发生。时间长了,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据清宫医案分析,慈禧早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即患有本症,直到死时也没有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20.
珍妃,他他喇氏,侍郎长叙之次女,光绪十五年,年十四,应选入宫,为光绪宠妃。有关她的身体疾病,医疗卫生等情况,过去少为人知。笔者在整理清官遗存医案时发现内有珍妃脉案,以明黄笺、红笺、索笺书写,虽吉光片羽,亦十分珍贵。今稍事选析,用作介绍,或可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1、咳嗽“光绪年四月二十六日酉刻,李德昌请得珍嫔脉息右寸关沉滑,左关稍弦近数,系肝经有热,肺胃痰饮,挟以寒火郁遏,胸闷咳嗽,喀之不爽,今用理嗽清解饮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