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 A2和PI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cl-2表达降低,而cyclin A2和PI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 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I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2低表达、cyclin A2和PI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PCNA和C-erbB-2及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CNAC-erbB-2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C-erbB-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CNA和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C-erbB-2和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PCNA和nm-23-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C-erbB-2和nm-23-H1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后续治疗和预后的三个重要的客观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HER2高表达(+++)51例与无表达(-)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α、ERβ、P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4例乳腺癌患者,TNM分期为I期的占14.42%,Ⅱ期占62.50%,Ⅲ期占19.23%,Ⅳ期占3.85%;HER2阳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18%,HER2阴性的转移率为47.5%;ERα、ERβ、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8%、63.46%、73.08%。ERβ与ERα、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0.01);ERα与PR的表达正相关(P〈0.01),与HER2负相关(P〈0.01),PR与HER2的表达负相关(P〈0.05);ERα、ERβ、PR、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ER2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与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ERα、ERβ、P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TNM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未显示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a(PR-a)、孕激素受体b(PR-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PR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IDC组织中PR-a、PR-b的表达,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仅(ER-a)、雌激素受体B(ER-β)、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增殖抗原Ki-67、淋巴结转移、细胞学分级、TNM分期及脉管癌栓的相关性,研究PR-a/PR-b比值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PR-a阳性55例(55%),PR-b阳性58例(58%)。PR-a与HER-2、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5),与ER-β及脉管癌栓负相关(P〈0.01),与ER-a、细胞学分级、TNM分期无相关;PR-b与淋巴结转移、细胞学分级、TNM分期负相关(P〈0.05),与HER-2、Ki-67及脉管癌栓亦呈负相关(P〈0.01),与ER-a、ER-B无相关。PR-a/PR-b〉1者32例(48.5%),=1者18例(27.3%),〈1者16例(24.2%)。PR-a/PR-b〉1组的HER-2、Ki-67、高细胞学分级、高TNM分期、淋巴结阳性率高于PR-a/PR-b≤1组(P〈0.05)。结论PR-b的表达与HER-2、Ki-67、淋巴结转移、细胞学分级、TNM分期及脉管癌栓均呈负相关,而PR-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各不相同,PR-b阳性及PR-a/PR-b≤1可作为IDC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IL-8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8(L-8)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COX-2和IL-8进行检测,并与31例乳腺良性疾病对照,分析其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receptor,PR)表达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IL-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6、P=0.0002),且二者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433,P〈0.001)。COX-2和IL-8阳性细胞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ER和PR的表达状态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COX-2和IL-8在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呈正相关,提示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IL-8存在相互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高表达、低表达及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和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 560例,根据HER2表达情况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及HER2阴性组,比较3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探索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Ⅲ级、肿瘤>2 cm、淋巴结转移、TNMⅢ期、Ki67高表达、激素受体阴性的比例均高于低表达组和阴性组(P<0.050);低表达组患者的组织学分级Ⅲ级、肿瘤>2 cm、淋巴结转移和TNMⅢ期比例均高于阴性组(P<0.050),然而Ki67高表达和激素受体阴性表达的比例却低于阴性组(P<0.050)。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7~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及阴性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5.6%、80.3%和74.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4%、86.0%...  相似文献   

7.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对2010年11月-2012年12月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TNM分期(III-IV期)、肿瘤直径(〉5cm)、核分级(III级)、转移淋巴结数量(〉5个)、组织学分化程度、免疫组化阳性(ER、PR、Her-2)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且TNM分期(III~1V期)、转移淋巴结数量〉5个、组织学分化低、免疫组化阳性(ER、PR、Her-2)是病灶转移的高危险因素(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影响因素复杂,与TNM分期(m—IV期)和免疫组化阳生(ER,PR,Her-2)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erbB2、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C-erbB2、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B2阳性表达率为75.00%,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类、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37.50%,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类、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结论 检测P53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yclinD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7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cyclinD1的表达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cyclinD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cyclin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yclinD1不同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CyclinD1阳性表达在LuminalA型所占比例最高(P〈0.05),而cyclinDI阴性表达在LuminalB型所占比例最高(P〈0.05)。②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PR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数目(rs=0.197,P〈0.01)、ER呈正相关(rs=0.139,P〈0.05);cyclinD1阳性表达与Her-2呈负相关(rs=0.131,P〈0.05)。③CyclinD1阳性表达越强,无瘤生存时间越长(P〈0.05)。结论CyclinD1阳性表达与ER、Her-2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明显相关性,且其阳性表达提示相对良好的预后,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Lu JS  Li HC  Cao DC  Di GH  Wu J  Shen KW  Shen ZZ  Shao Z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18-1321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对乳腺癌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探求乳腺癌局部产生的雌激素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腋淋巴结无转移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内芳香化酶的表达,分析其与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及肿瘤的大小、分级和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等的相关性。结果在原发性乳腺癌细胞中芳香化酶的表达弱阳性(+)者占25.0%、阳性(++)者占29.9%;芳香化酶状态与MMP2、MMP9以及二者的共表达成正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ER与PR表达、月经状态、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在绝经后患者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成正相关(P〈0.05),而在绝经前的患者中二者无相关性(P〉0.05);在ER和(或)PR阳性的肿瘤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MMP2/MMP9的共表达成正相关(P〈0.05),而在ER和PR均阴性的肿瘤中二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内表达的芳香化酶所产生的局部雌激素环境在部分乳腺癌中可能通过ER通路刺激肿瘤的增殖及增强肿瘤的侵袭性,这一现象在绝经后的患者体内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Twist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Twist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Twist蛋白与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71.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示二者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Twist蛋白呈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呈低表达,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且二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提示Twist蛋白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的表达,进而调控肿瘤细胞的EMT过程,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Ki-67、P53在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R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提示乳腺癌预后。方法 202例Her-2阴性乳腺患者,根据ER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ER阴性组和ER阳性组,其中ER阴性组99例,ER阳性组103例,研究Ki-67、P53在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R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果 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ER阴性组表达明显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增殖指数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R阴性组表达明显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与ER阴性表达正相关,且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P53与ER阴性表达正相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提示Ki-67、P53可能为Her-2阴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T-钙黏蛋白表达分为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T-钙黏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 Rank法检测乳腺癌中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癌5年生存率以及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中,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有无绝经、有无家族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临床分期Ⅲ期比例(65.2%、37.5%、23.2%)高于 T-钙黏蛋白阳性组(41.1%、13.1%、6.0%),χ2=15.62、22.70、17.8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钙黏蛋白阴性患者较T-钙黏蛋白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Log Rank=13.629,P<0.01;Log Rank=22.36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钙黏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148例乳腺癌中GST-π的表达率为60.8%,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Ⅱ~Ⅲ级组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05,P=0.036);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36,P=0.011);GST-π的表达与ER、PR负相关,与C—erbB-2正相关(r=0.282,P=0.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状况对预测乳腺癌患者疾病的发展、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对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用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iR-196b和HoxB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6b与靶基因HoxB8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96b mRNA和HoxB8 mRNA的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oxB8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96b mRNA和HoxB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在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miR-196b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Ⅰ+Ⅱ与Ⅲ+Ⅳ)及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均无关(P〉0.05);HoxB8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上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miR-196b mRNA与HoxB8 mRNA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0.458,P〈0.05),而与HoxB8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36,P〉0.05)。结论 miR-196bmRNA及HoxB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miR-196b mRNA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miR-196b可能通过与靶基因HoxB8 m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抑制HoxB8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P-糖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17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其分为58例三阴性乳腺癌、113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明确P-糖蛋白在二组间表达的区别.分析P-糖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随访5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年复发或转移率,探讨P-糖蛋白对3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 (1)三阴性乳腺癌中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45%,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3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阴性乳腺癌中P-糖蛋白表达与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脉管浸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糖蛋白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高达58.06%,明显高于P-糖蛋白阴性组4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P-糖蛋白表达与3年累计生存率无关(P=0.161 >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中P-糖蛋白高表达与肿瘤耐药和浸润转移有关,对预测3年复发转移率无明显意义,同时与3生存累计生存率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钙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钙黏蛋白、MMP-2蛋白及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2种组织中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3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其E-钙黏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而MMP.2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T3+T4期、N1~N3期及Ⅲ+Ⅳ期胃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低于T1+T2期、NO期及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MI期和Ⅲ+Ⅳ期胃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M0期和I+Ⅱ期胃癌组织(P〈0.05);T3+T4期、Ⅲ+Ⅳ期及低-未分化的胃癌组织其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T1+T2期、I+Ⅱ期及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O.05)。结论E-钙黏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MMP-2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远处转移,而MMP-9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分化及肿瘤浸润。该3种蛋白可作为判断胃癌分期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95例膀胱癌标本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乙酰肝素酶、CD222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65例(68.42%),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CD222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58例(61.05%),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CD222阳性表达组患者与其阴性组相比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乙酰肝素酶、CD222共表达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比较,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及CD22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相关。其中乙酰肝素酶及CD222的共表达对膀胱癌生存预后的预测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