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利用特定的乳酸菌在鲜奶或再生奶中经发酵培养生产的乳制品,其与传统的酸凝乳不同点是蛋白质含量比一般发酵乳低,大约1%左右,并含有耐消化液的乳酸菌,呈液体状态。我国乳酸菌饮料,自1984年开始投入生产以后,发展迅速。但对其卫生管理还不够完善,特别对该产品中乳酸菌数的测定还未制定出统一的检验方法。为此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饮料是以新鲜牛奶、乳粉或辅以大豆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加工制成的具有相应风味的活性乳酸菌饮料。近年来,活性乳酸菌饮料因其良好的风味、较好的营养价值以及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活性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数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因此乳酸菌计数成为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检出率,我们选择不同pH值、温度、气体环境下的进行培养,经过多次试验,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选出了乳酸菌最佳的生长条件。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了解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广泛存在于人、畜、禽肠道、许多食品、物料及少数临床样品中.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乳酸菌计数的选择性培养基,真实反映产品中乳酸菌的数量。[方法]用涂布法和平板倾注法,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计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改良TJA培养基中加入硫酸多粘菌素10万IU/L和放线菌酮10mg/L(双抗-TJA培养基),双抗-TJA培养基可抑制样品中可能污染的杂菌,对乳酸菌无影响。[结论]乳酸菌计数的优化条件为:用平板涂布法,在CO2烛缸法条件下培养48h。该实验可最大限度地检出样品中的乳酸菌数量,且条件简单,方法易掌握,结果准确,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饮料 乳酸菌饮料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类饮料。乳酸菌指的是能发酵糖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群总称,这类细菌的最大特点是对人体有益无害。人们对乳酸菌饮料的关注,不仅是其独特的风味,更重要的是这类饮料对人体有许多良好作用。研究发现,乳酸菌饮料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低肠道内的pH值,抑制有害的肠道细菌繁殖,促进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并促进肠道内的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时排出,对防治顽固性便秘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活性乳酸菌制品中乳酸菌计数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一种乳酸菌计数的选择性培养基,优化培养条件,以便真实反映产品中乳酸菌的数量。[方法]利用涂布法和平板倾注法,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计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于改良TJA培养基中加入硫酸多黏菌素(100000IU/L)和放线菌酮(10mg/L),以抑制样品中可能污染的杂菌,同时对乳酸菌无影响。[结论]乳酸菌计数的优化条件为:采用平板涂布法,在CO2烛缸法条件下培养48h,可最大限度地检出样品中的乳酸菌数量。该实验条件简单,方法便于掌握,结果准确,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乳酸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每年有几百种乳酸菌制剂问世。乳酸菌为何如此受人青睐,它到底有何奇效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62件不同厂家的乳酸菌饮料和15件乳酸菌菌株样品检测中,对改良 MC、改良 TJA 和 BCP 乳酸菌计数培养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BCP 培养基的性能较另二个培养基差,计数中的几何均数及标准差均得出最差结果(P<0.01)。改良 MC 和改良 TJA 培养基的性能没有显著差异,乳酸菌菌落的鉴定率达100%。因此,改良 MC 和改良 TJA 培养基都可作为食品中乳酸菌计数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走进超市,您会发现琳琅满目、品牌众多的乳酸菌饮料。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选择乳酸菌饮料呢?  相似文献   

10.
了解乳酸菌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乳饮料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饮料。它是以牛奶或奶粉、蔗糖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其营养丰富,风味酸甜适中,口感清爽,深受人们喜爱。此种饮料分为活菌型和非活菌型两种。广东是生产乳酸菌乳饮料最早的省份,目前全省共有二十多家厂,其中有六家厂日产量在十五吨以上,为了解我省乳酸菌乳饮料生产质量情况,加强乳酸菌乳饮料卫生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们对我省乳酸乳饮料生产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乳酸菌素片”? 乳酸菌素片(以下简称“乳酸片”)是以鲜牛奶为培养基,在人体外经过接种和发酵后,将发酵液、乳酸菌苗体和乳酸菌的代谢产物混合制成。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除产生乳酸、醋酸外,还可产生多种抗生素,故这种新型制剂被称为“乳酸菌素片”。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饮料是以鲜牛奶或奶粉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后,使其乳固体含量提高到13~16%,然后接入乳酸菌发酵剂,在43℃下保温4小时,PH值降至4.2以下,最后与由蔗糖、甜味剂、营养强化剂、果汁及酸味剂等所配成的溶液混合,并充分搅拌形成组织状态均匀一致的乳酸菌饮料。乳酸菌饮料除了能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具有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同时更富有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素以鲜牛奶为培养基,经接种发酵制得的乳酸菌素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混合干燥物,具有抑制肠内致病菌和腐败菌繁殖的作用,将我院1999年5月~1999年9月间肠道门诊及急诊留院观察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分成两个治疗组,乳酸菌素组和氟哌酸组,观察乳酸菌素的应用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99年5月~1999年9月间肠道门诊及急诊留院观察的病例。乳酸菌素组(40例),男20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炎运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92例阴道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甲硝唑组与乳酸菌组各46例,甲硝唑组运用甲硝唑治疗,乳酸菌组运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硝唑组的总有效率是84.8%,乳酸菌组是97.8%,乳酸菌组高于甲硝唑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甲硝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1.7%,乳酸菌组是6.5%,乳酸菌组低于甲硝唑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炎运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浅谈乳酸菌素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乳酸菌素有40多种,它们分别由乳球菌、片球菌、明串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链球菌、肉食杆菌等属的菌株产生.由于乳酸菌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主要是酸性物质和乳酸菌素等,起到有效的抑菌作用.故近几年来,人们加强了乳酸菌素的研究,特别是其在食品与医药方面的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对无机硒吸收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菌对无机硒的吸收利用程度,以寻找对无机硒有机转化的生物载体。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加入不同量无机硒乳酸菌进行培养处理后测定其硒含量,计算对其吸收利用率。结果:乳酸菌的吸收利用率最高者为98.5%、最低者为72.7%,结论:乳酸菌对无机硒吸收程度较高,有一定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酸菌胞外多糖在现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报道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与其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及调节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生物学活性 ,并介绍了其应用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乳酸菌饮料中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 3种微生物指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分析 ,并着重把活性乳酸菌饮料和非活性乳酸菌饮料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及原因进行深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来源根据课题设计 ,在吉林市内批发市场及较大超市采集了吉林、黑龙江、长春、北京等 15家企业生产的 2 85件样品 ,其中活性饮料 12 0件、非活性饮料16 5件 ,供检测用。1 2 试剂与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 ;伊红美蓝琼脂 ;孟加拉红培养基。1 3 器材设备吸管、试管、平皿 ,天平、酒精灯 ,显微镜 ,电热恒温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昌平区市售和生产厂家乳酸菌乳品微生物指标的污染情况。方法:按国标规定的方法对222份乳酸菌乳品进行了乳酸菌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包括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及酵母计数的测定。结果:222份乳酸菌乳品的总合格率为52.25%,乳酸菌数的合格率为72.97%,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95.05%,致病菌的合格率为100%,霉菌的合格率为90.99%,酵母菌的合格率为93.24%;生产厂家委托送检的样品的合格率显著高于监督抽样的;二、三季度乳酸菌乳品的合格率显著低于一、四季度。结论:加强对乳酸菌乳品的监督监测,对生产、运输和储存的各个环节都要加以注意和重视,全面提高乳酸菌乳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