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经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值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空腹血糖(FPG)、HbAlc、随机血糖检测,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血糖的监测价值。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相关系数r=0.531,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不同随机血糖浓度与HbAlc的比较其相关系数为0.615,统计学进行差异比较P0.05。结论 HbAlc与随机血糖也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赵同军 《现代保健》2012,(26):66-67
目的: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内科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比值(HbAlc)进行分组分析,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即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金指标。方法:采用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酶法测定空腹血糖,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发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糖化学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玲 《现代保健》2011,(6):138-139
目的 观察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 对53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患者治疗4周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而HbA1c无显著变化(P>0.05);1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且HbA1c显著下降(P〈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检测时患者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能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控制程度,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糖尿病组,120例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HbA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10.07±4.3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5.23±1.33)mmol/L,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HbAlc(8.24±2.34)%显著高于对照组HbAlc(5.54±1.46)%,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HbAlc测定水平表现为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充分反应血糖变化,且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均表现为正相关,故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彩虹 《现代保健》2010,(27):176-17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8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8例,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稳定指标,与血糖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玉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40-1540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空腹静脉血2ml,肝素抗凝血,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和配套的试剂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另外采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观察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9.12±3.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8.78±3.26)%,对照组空腹血糖(4.25±0.8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4.19±0.24)%,两组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10.8366,%P<0.001;$T=12.2413,$<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其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糖尿病患者可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值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及纤维蛋白原(FIB)在糖尿病(DM)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对146例糖耐量正常者、165例糖尿病患者(DM组)进行HbAlc、FPG、2 h PG及FIB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lc、FPG、2 h PG及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能较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控制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良好的相关性.FIB水平显著上升说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高凝程度加剧,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观察组)和非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FBG及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微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显著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评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检的血糖正常孕妇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准确性显著高于空腹血糖检测,两者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为100%(60/60).结论:妊娠糖尿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准确性显著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测对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梅 《现代保健》2010,(36):149-15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可以监测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糖尿病肾病的资料收集,数据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回归方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根据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不同概率、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阈值,认为空腹血糖6.8mmol/L是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参考值,6.0mmol/L是严格控制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5.9%是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参考值,5.3%是严格控制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结论随着发生糖尿病肾病概率P值的降低及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的逐渐增高,应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阈值加以严格控制,并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控制情况及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与6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HbAlc有关,HbAlc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常规测定,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lc〈6.79%)、中值组(HbAIc6.8%~10%)、高值组(HbAlc〉10.1%)。结果:糖尿病患者HbAlc、FBG、CHo、TG、LDL-C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HbAIc的增高,FBG、m—ALB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可作为慢性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症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合并并发症为观察1组(n=32),无合并症为观察2组(n=50),对两组的HbAlc和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1组的FBG和HbAlc水平均高于观察2组(P0.05);同时,不同合并症患者的血糖和HbAlc水平比较有统计意义(P0.04)。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糖及脂蛋白水平,分析其与脑梗塞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血浆脂蛋白;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不伴有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TG、TC、APOB、LPA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APOA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及脂蛋白代谢紊乱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46例,正常对照49例,分别对空腹血糖(FBG)、HbAlc、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FBG、HbAlc、血浆D-二聚体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微血管病变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选取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正常人员,每组各98例;测定两组人员的空腹血糖值(FBG)与HbAlc,统计两组HbAIc异常情况,对比分析异常率。结果: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bAlc测定对比,观察组异常率高达80.61%,而对照组异常率仅为8.16%,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升高较为显著,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帮助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使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内40例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36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健康指导,10周后观察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控制良好(p〈0.05)。结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了系统正确地认识,学会了自我管理,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20.
张哲庆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42-4743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74例健康老年者设为对照组,进行了FBG、Ch、TG、LDL-C、HDL-C和mALB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层析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竟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空腹血糖(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胆固醇(Cho)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醋(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直接酶法。[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FBG、Cho、TG、LDL-C、mALB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的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HbAlc和mALB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