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采用气干法对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库蚊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但染色体结构却存有一定的差别,显示出其种属的特异性。按染色体从小到大的次序将3对染色体分别编为Ⅰ、Ⅱ、Ⅲ号。致倦库蚊第Ⅰ号染色体为正中着丝粒染色体(M),第1号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第Ⅲ号为正中着丝粒染色体(M);淡色库蚊第Ⅰ号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第Ⅱ号与第Ⅲ号均为正中着丝粒染色体(M)。  相似文献   

2.
观察滞育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脂肪累积动态和冬季耐寒表现,以二者发育蚊作对照。结果雌蚊羽化时脂肪含鼓均甚微,糖水喂饲5天后上升明显,尤以滞育淡色库蚊最甚,呈直线上升,从0.04mg增至20日龄时的0.40mg发育淡色库蚊其次。三带喙库蚊滞育蚊和发育蚊不仅积累少而且无明显差异。耐寒性表现也以滞育淡色库蚊最强。150天累计存活率三带喙库蚊仅为16.54%,滞育淡色库蚊高达85.98%。当室外水缸中温度较低(0℃左右)情况下,滞育三带喙库蚊在80天内全部死亡,滞育淡色库蚊尚存活69.52%,从而表明淡色库蚊可滞育越冬,三带喙库蚊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致倦库蚊幼虫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方法:用硫代胆碱整体染色法定位乙酰胆碱酯酶.结果:致倦库蚊幼虫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位于消化道腹面的腹神经索构成.脑较发达,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腹神经索包括食道下神经节,3对胸神经节和8对腹神经节.结论:乙酰胆碱酯酶组化定位法可清楚显示致倦库蚊幼虫的神经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尖音库蚊组的分类志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音库蚊类群与医学关系密切,但分类鉴定时有混淆。本文系统报告我国尖音库蚊组的组下分类,将已知的8种和2亚种,根据雄蚊尾器特征,分为三个亚组,即尖音库蚊亚组、迷走库蚊亚组和希氏库蚊亚组。并附有种的鉴别特征和检索。  相似文献   

5.
致倦库蚊发育各期卵、幼虫及蛹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致倦库蚊不同发育期虫体匀浆游离氨基酸的动态。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致倦库蚊的虫卵和Ⅰ、Ⅱ、Ⅲ、Ⅳ期幼虫及雌、雄蛹等虫体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结果:1.虫卵随发育时间的不同,其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明显变化,色氨酸在发育8h后才出现,谷氨酸逐渐减少,而蛋氨酸、赖氨酸等逐渐增多,但总量变化不显著。2.幼虫随着虫龄的增加,虫体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多,Ⅳ期幼虫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期幼虫。蛋氨酸含量最高,鸟氨酸、天门冬氨酸等次之。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苏氨酸、精氨酸等在Ⅳ期幼虫体内的氨基酸含量达到最高峰。3.蛹体内的氨基酸总量与蚊蛹性别关系不明显,但在雌、雄蛹间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鸟氨酸、组胺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发育期致倦库蚊匀浆内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蚊虫对五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告了江苏省南京、扬州和常州3个地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对DDT、DDVP、马拉硫磷、溴氰菊酯、和氯菊酯5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拟态库蚊亚组蚊虫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蚊属海滨库蚊组(Culex sitiens group)拟态库蚊组(Cx,mirneticus Subygroup)其特征是在进化中发展了淡鳞斑。我国过去记载有9种。根据《中国蚊类校订名录》(陆宝麟、许荣满1979)所记载斑翅库蚊组在我国有6种。在对我省的蚊类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其中的4种。  相似文献   

8.
用密闭圆筒喷雾法和强迫接触法测定了7-P-D乳剂的实验室灭蚊效果。结果:以其20倍和40倍稀释液喷雾,对淡色库蚊的KT50分别为2min11s和2min21s,24h死亡率均为100%。用其1∶10倍稀释液滞留喷洒在白灰墙面上,可持效3个月以上。表明,该杀虫剂有较好的灭蚊效果,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被感染后0,24,48h蚊幼虫的体重、身长、龄期和死亡率,与同时收集的对照组相比。结果:大链壶菌感染初期对蚊幼虫的体重、龄期、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而被感染24,48h后,蚊幼虫体重、身长明显低于对照组,龄期发育延滞,死亡率显著升高;受感染的Ⅳ龄蚊幼虫不能成蛹并最终全部死亡。结论:大链壶菌感染对蚊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轮换交替使用各种杀虫剂是延缓蚊虫产生抗性的关键,多年来对暂时尚不能用环境治理的蚊孳生场所,主要用DDVP等化学杀虫剂处理,用量逐年增加,为了缓解抗性剧增,提高杀灭效果,把蚊幼密度控制到不足危害的程序,以防患于未然,确定今后用药,以延缓抗性发展,九二年选用巴沙,C_3倍硫石令三种杀虫剂对天津地区蓟县、东丽区、河东区、河北区野外孳生幼虫进行了药效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常见库蚊的种型,利用其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特征对蚊虫进行快速的种类鉴定。方法研究样本为乌鲁木齐市区采集、人工繁殖的成蚊和幼虫,形态学鉴定并测定试验蚊虫的mtDNA-COI和rDNA-ITS2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结果对成蚊及幼虫进行形态鉴定,根据镜下特征判断为尖音库蚊复合组。试验蚊虫mtDNA-COI和rDNA-ITS2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结合形态学鉴定等因素确定为尖音库蚊。结论应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特征鉴定蚊虫种型具有简单、快速的特性。确认了乌鲁木齐市一种常见蚊种为尖音库蚊,引入了分子生物学鉴定蚊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康中心城区2010与2012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类综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与2012年4~10月在不同的孳生场所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5.33%、35.75%、9.42%、4.95%、4.49%,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2010与2012年蚊类季节消长趋势基本相同,4月初开始出现,密度高峰期在5月下旬~8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上旬为密度最高峰,从8月上旬~10月底蚊类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下降趋势;以医院、畜圈棚的蚊类密度最高,分别为3.82、3.39只/灯.h;2012年与2010年相比,2012年每旬密度都较低;2010年、2012年蚊类种群不同季节、不同孳生场所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康中心城区蚊虫密度仍较高,应进一步建立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辅以生物、物理、化学防制的综合防制措施体系。长期、连续、系统地开展蚊类监测和灭蚊药品抗性试验,为预防控制蚊类和蚊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五指库蚊生活史各期超微结构。方法:野外采集这4种蚊虫并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4种蚊虫的幼虫栉齿、成蚊小盾板、蛹呼吸管和外壁纹饰和卵的超微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4种蚊虫生活史各期SEM观察均发现新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有望应用于蚊虫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建立三带喙库蚊及致倦库蚊实验室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养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人工控制温湿度和光照,幼虫饲料为牛肝馒头粉,成蚊供血动物为小白鼠。结果:在室温24- 27℃,昼夜温差<2℃,相对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2-14小时的条件下。于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三带喙库蚊稳定繁殖了42个世代;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致倦库蚊稳定繁殖了30个世代。结论:稳定繁殖三带喙库蚊及致倦库蚊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以提高成活率、交配率和吸血率。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用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处理后对媒介昆虫吸血行为与产卵的研究得到重视。作者为了进一步了解亚致死剂量溴氰菊酯处理淡色库蚊(Cnlex pipiens pallens)后对其产卵与卵孵化等有无影响,于1989年—1990年在实验室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以减压式持续地将钢筒内的CO_2注入密闭的麻醉器中,对淡包库蚊进行麻醉研究。结果:麻醉时间的长短与恢复率的高低成反比;麻醉后的恢复率,在浅度麻醉下,雄蚊较敏感,与雌蚊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贪食库蚊捕食蚊幼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贪食库蚊幼虫捕食致倦库蚊幼虫的数量及其对其它蚊虫孳生的影响。方法人工单个和群体饲养贪食库蚊幼虫,计算平均每条捕食的数量,并对有和无贪食蚊慈生的积水进行幼虫密度计数。结果单个和集体饲养每条四龄贪食库蚊幼虫24h平均捕食致倦库蚊幼虫分别为5.6和6.0条;贪食库蚊幼虫不食四龄致倦库幼虫的头壳和呼吸管,三龄贪食库蚊幼虫可捕食与之等大的其它蚊幼虫,贪食库蚊幼虫之间有相互厮咬现象;有贪食库蚊新颖性一  相似文献   

19.
20.
<正> 有机磷杀虫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效灭蚊剂之一,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蚊虫对有机磷产生了抗性,给灭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实验室因此开展了蚊虫有机磷抗性机制的研究工作,证实蚊虫抗性与非特异性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活性升高以及非敏感性乙酰胆硷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产生有关。非敏感性乙酰硷酯酶有时对抗性产生起协同作用,J.A Bisset等研究发现古巴致倦库蚊MRES品系,SANJOSE品系对马拉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