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切口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子宫下段分层缝合术,观察组予以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PCSD发生率、PCSD容积及周围厚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24h出血量、恶露持续天数及产后血红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PCS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憩室容积为(0.31±0.04)mm2,低于对照组的(0.45±0.06)mm2,子宫切口憩室周围厚度为(7.35±0.76)mm,高于对照组的(6.02±0.62)mm(P<0.05)。结论: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更佳,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PCSD形成。  相似文献   

2.
张培  王欣 《江苏医药》2015,(4):447-449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又称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是指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而在原切口位置出现的与管腔相通的凹陷。目前PCSD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手段尚存在争议,需要更多的大型临床实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的多种临床处理,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20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切口加固缝合的多种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620±120)ml,所有患者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新生儿死亡。产后42 d来院复查超声子宫下段切口均未异常发现,无一例术后晚期大出血。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时切口的加固缝合,降低了术中大出血及产后宫腔积血的风险。瘢痕子宫剖宫产时充分术前准备,充分医患沟通,经验丰富的医生术中随机应变的处理及子宫切口加固折叠缝合是非常正确,值得各级产科医生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连续缝合和双层缝合褥式包埋缝合两种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剖宫产后对子宫切口行双层缝合褥式包埋缝合方式缝合;观察组90例,剖宫产后对子宫切口行单层连续缝合方式缝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子宫切口缝合时间、子宫复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子宫切口缝合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单层连续缝合方式缝合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剖宫产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及人们对剖宫产安全性的认可,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升高,致使瘢痕子宫数目也增多,由此引发了许多相关问题,如:再次妊娠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妊娠等。本文对首次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术式对子宫疤痕愈合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全层缝合法与分层缝合法对形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憩室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经等量电脑随机方法分组,每组50例,A组实施全层缝合法(包括子宫内膜),B组实施分层缝合法(不包括子宫内膜),比较两组产妇缝合效果。结果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产妇子宫切口瘢痕处憩室形成率明显低于B组,憩室容积明显小于B组,憩室肌层厚度明显厚于B组(P 0.05)。结论 与分层缝合法比较,全层缝合法能更有效地控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憩室的形成,可积极促进子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电切、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应用于子宫瘢痕憩室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54例经期延长患者,通过经B超与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为子宫瘢痕憩室,26例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予以治疗设为对照组,28例患者应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予以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术后访视1年,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经期得以恢复正常。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患者术后半年月经周期、经期得以恢复正常,但是8例患者术后半年后再次出现经期延长。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使患者症状改善,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但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的远期疗效更为显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PCSD)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PCSD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甲组(采用经腹联合宫腔镜下子宫瘢痕憩室切除+子宫修补术治疗)和乙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子宫修补术),每组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乙组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PCSD患者的不同情况拟定针对性手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治疗中阴式子宫切口瘢痕病灶清除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改善孕妇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8例经临床确诊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6例,给予对照组腹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给予观察组阴式子宫切口瘢痕病灶清除术治疗,对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均取得100%的临床治疗成功率,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2周内复查B超均提示子宫前壁剖宫产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术后均无月经淋漓或月经量改变等异常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患者血β-HCG水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出血量及治疗费用上,观察组均明显较少(P0.05)。结论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治疗中应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病灶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节省医疗费用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口服避孕药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矫形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8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避孕药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再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瘢痕的处理.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的8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根据患者原切口瘢痕愈合情况采取不同方法选择子宫切口,患者子宫下段横切口瘢痕愈合良好,可避开原瘢痕,取其上2.5 cm左右处进入宫腔;患者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的肌层组织菲薄、不完全性子宫破裂者,可先修剪瘢痕组织再进入宫腔.结果 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的创面新鲜,肌层弹性好,没有出现1例膀胱损伤或严重的切口撕裂伤,胎儿娩出顺利.结论 再次剖宫产时,针对对切口瘢痕进行不同的处理,可有效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出血和子宫修补,降低子宫破裂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瘢痕的处理.方法 对84例再次剖宫产患者子宫切口采取不同方法.方法 ①钝性法(手撕法)取原瘢痕处上方1 cm处切口,术者与助手示、中指向两侧钝性拉开进入宫腔;②钝性加锐性(撕切法)取相同位置切口,在二指中间用剪刀呈弧形向两侧剪开进入宫腔.结果 再次剖宫产下段切口撕切法切口撕裂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再次剖宫产对子宫切口的不同处理可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出血及修补子宫,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6):46-48
目的探讨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36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对照组选择腹式子宫瘢痕憩室修复术。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指标,两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治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也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经期延长的患者21例,术前经超声检查及官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瘢痕憩室,进行腹腔镜下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结果术后1月、3月、6月随访,并于术后3月行官腔镜检查,21例患者临床治愈达100%。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唐明  陈杨 《北方药学》2014,(7):76-77
目的:研究符合条件的阴道试产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无分娩时的产妇(对照组A)及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具备试产条件而行剖宫产的产妇(对照组B)进行对照比较,比较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胎盘粘连、腹部切口一起愈合及住院费用等,以及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er评分。结果: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窒息、胎盘粘连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试产失败组住院费用、产后出血量、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窒息及胎盘粘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试产失败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条件的阴道试产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恢复,但需要密切观察产程,如有异常应立即转为剖宫产手术,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及推广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15例,采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结果 1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通过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成功治愈,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阴式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少静  关俊霞 《安徽医药》2019,23(3):533-535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北省任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且为首次剖腹产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常规缝合方式,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方式。评估手术1年后两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发生例数(8例比2例)、肌层厚度[(6.03±0.88)mm比(7.51±0.96)mm]及憩室容积[(0.42±0.05)mm3比(0.31±0.04)mm3]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喻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1,9(6):109-110
目的评价改良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病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治疗,并将缝合方法加以改进,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切口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仅2例切口轻度撕裂,未形成血肿,对照组有10例切口撕裂;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发生4例,对照组窒息发生15例。结论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与改良的缝合方法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减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保证了母婴安全,利于产妇身心健康,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尚彩虹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67-67,69
目的 探讨再次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时子宫切口瘢痕的处理.方法 对64例再次剖宫产患者,根据原切口瘢痕愈合情况术中采取不同方法选择子宫切口:①术中见子宫下段横切口瘢痕愈合良好者,避开原瘢痕取其上2.5cm左右处进入宫腔;②见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肌层组织菲薄、不全子宫破裂者,修剪瘢痕组织进入宫腔.结果 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为新鲜创面,肌层弹性好,胎儿娩出顺利,无一例膀胱损伤及严重的切口撕裂伤.结论 再次剖宫产时对切口瘢痕的不同处理,可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出血及修补子宫,创造瘢痕愈合条件,降低子宫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20.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各医院剖宫产率的提高,瘢痕子宫再次或第三次手术分娩人数近年来明显增加,而瘢痕子宫手术后缺点明显增多,为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胎儿制造了较大困难,如腹壁各层瘢痕粘连、腹壁与子宫前壁的炎性粘连、子宫切口周围组织厚薄不均等致使再次手术时子宫切口组织的缝合困难及愈合不良造成术后患者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切口裂开、晚期产后大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