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增加残指长度,恢复手指外形及功能。方法 利用手指延长器机械装置,通过牵引截断植骨方法来达到逐渐延伸残指皮肤、血管、神经的目的。延长长度主要取决于手残指软组织条件及延长速度。有动物实验证实,以1mm/d速度缓慢延长残指,是安全的,不会引起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延长前后手指两点辨别觉及血流无明显差异。结果 对6例10只残指行手指延长器延长加植骨手术,其中拇指2只,食指4只,中指3只,小指1只。治疗结束后,全部残指感觉正常,外形、功能良好,延长长度最短2cm,最长6cm,平均4.2cm。结论 应用手指延长器行残指延长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对19例牙颌面畸形病人采用牵引成骨技术成功延长上、下颌骨,术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提出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稳定性做好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术区护理,严格控制牵引的速度和频率,同时做好出院患者的康复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仍存争议。该院自1985年以来对经手术治疗的Ilg例ANP患者进行分析。将发病2周以内手术者定为早期手术,2周以后手术者为晚期手术。发现早期手术病例中术中病理所见多为局灶性坏死(占75.6%),术后并发症以循环及胰外脏器功能紊乱为主,术后死亡率达28.2%;而晚期手术者多系全胰坏死型(占53.7%),术后并发症以胰周局部脏器病变为主,死亡率降至12.3%。因此认为ANP应尽可能采用晚期手术。早期手术指征应为:①术前难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急腹症患者;②积极内科治疗后病情仍在加重…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8月-2006年12月在我院手术进行指伸肌腱修复术后的21例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4—52岁,平均36.4岁;右手16例,左手5例;拇指6个、食指15个、中指17个、环指14个、小指14个;肌腱损伤的部位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Ⅷ区分区法,患指的分布按国际通用的划分法见表1;[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时佳  孙诚信 《中国康复》1993,8(3):135-136
手指长度的丧失必将影响手指抓握能力和活动度,以往治疗有多种手指延长方法,但并没有强调术前及术后的康复治疗,故使手术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术后功能的恢复不理想。作者自1989年11月以来在行残指短缩缓慢牵伸延长同时给予术前、术后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15~50岁,平均23岁。致伤原因:切割伤16例,机器绞伤32例,骨髓炎3例,肿瘤2例,先天性畸形2例。共延长62个手指,其中拇指18个、示指11个、中指19个、环指10个,掌骨4个;延长度1.5~3.2cm,平均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予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45例中5例术后失访,40例获得随访。姑息性手术平均生存13个月,仅行剖腹探查患者平均生存4个月。结论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毕I式吻合为宜,如必须行毕Ⅱ式吻合,可同时行Braun吻合,降低残胃癌的发生率。术后应加强随诊,时间越长随诊越密切;早期诊断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术后15个月后要定期复查胃镜,尤其有症状者;一经诊断明确,首选手术治疗,且尽可能行根治术。总之,早发现、早诊断,确诊后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是改善残胃癌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更加简便快捷的微创手术方式和适应证。方法本组选择11例梗阻性黄疸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术中运用腹腔镜确定胆总管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并在该位置刺入一个10mm直径的Trocar,在胆总管切开处缝两条牵引线由该Trocar引出,放尽腹腔内气体,拔除该Trocar,并以牵引线为中心,将该戳孔扩大成为一个3cm的小切口,牵拉牵引线把胆总管提出切口外,进行常规胆总管探查的操作。结果本组11例中有9例成功在腹腔镜与腹部小切口结合下完成手术,另有两例由于较为肥胖,一例切口延长至5cm;一例转行开腹手术。结论胆管结石探查术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可兼顾腹腔镜和开腹优点,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切口微小美观。两种手术方法的结合既方便了手术操作,又兼顾了微创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残角子宫积血及妊娠在临床上较罕见,易误诊,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我院于近十八间收治了3例残角子宫积血及5例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均予以守手术治疗,残角子宫积血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残角子宫妊娠患者中有4例均在妊娠7/2月至5个月之间发生残角子宫破裂,内出血在2000ml以上,1例因子流术中未见绒毛,术后血HCG持续阳性,子宫右侧发现包块,而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拔管指征。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科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拔管指征是24h引流量低于10mL;对照组按传统拔除引流管的指征是24h引流量低于20m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拔除引流管后5d内引流管口愈合情况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后引流管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拔管指征使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延长,明显加快引流管口愈合,减少伤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残胃病变182例临床与内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相关病变的特点、主要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4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82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毕Ⅱ氏术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毕Ⅰ氏手术(P0O.05),伴有胆汁反流残胃患者却检出率低于无胆汁反流患者(P〈0.05)。结论:残胃病变发生率高,应掌握手术指征,注意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应予促胃动力、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以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相似文献   

11.
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与肝胆管结石系列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纤维胆道镜与肝胆管结石的系列治疗进行临床应用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87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除予以手术治疗外,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纤维胆道镜进行诊治并辅以其他系列治疗措施,如:术前驱蛔治疗、消炎利胆药物使用、经T管胆道冲洗;术中胆道射流震荡冲洗;术后经胆道外引流持续灌注冲洗、射流震荡冲洗、溶石液溶石治疗;中西医结合消炎利胆排石。结果:对带有T管的4例肝胆管广泛结石患者,应用胆道镜等术前系列治疗,手术费时少,术后较早拔除了T管;应用术中胆道镜等系列治疗使手术残石率由78.1%(346/443)降低为24.2%(107/443);经术后胆道镜等系列治疗,最终残石率为2.4%(21/87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系列治疗中必须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方能根本改善其疗效;术前系列治疗可使手术的难度降低,有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的选择,既可有效减少手术残石,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胆道镜治疗直接关系到肝胆管结石系列治疗最终残石率的高低,应争取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指(趾)不全离断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方法:判断伤指(趾)残端血运情况,选择适应症病人,残端原位缝合。结果:手术简单安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封闭胃残端方法对晚期贲门癌手术的疗效。方法断胃时尽可能保留胃大弯侧长度,将其反折与小弯侧对合封闭胃残端,然后在残胃最高处开口与食管吻合。结果本组手术效果较满意,避免了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贲门癌手术治疗中利用改良封闭胃残端方法,可有效增加残胃体积,减少死腔和吻合口张力,并避免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14.
肝术后局部声像图表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术后局部声像图表现类型。方法 对176例肝术后患者的手术方式、部位、残腔处填塞物类型及术后不同时间超声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术后局部声像图主要表现为:①部分肝叶或肝段缺损;②手术局部形成薄壁囊样局限性无回声区或混合性肿块;③手术部位呈不规则团状高回声;随时间推移手术部位囊样无回声区及混合性肿块边缘表现不规则壁样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填塞物及刮吸法手术后“残腔”周边可出现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结论 肝术后局部超声图像可因手术方式、部位、切除范围大小、残腔有无填塞及填塞物的内容不同而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笔者1990~1997年收治指端损伤136例,根据伤指创面的部位、面积、深度和功能的要求,采用游离植皮、残端修整鱼嘴缝合,邻指皮瓣、带神经血管束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指端损伤,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36例中,男103例,女33例,年龄4~69岁,平均27岁。致伤手指共144指,其中拇指9指,食指39指,中指57指,无名指24指,小指15指。急诊手术131例,延期手术5例。游离植皮23指;残端修整鱼嘴缝合48指;邻指皮瓣助指;带血管神经蒂推进皮瓣35指;食指近节背侧带血管神经束岛状皮瓣8指。136例出院后随访l~19个月。术后感染18指,…  相似文献   

16.
综合康复治疗指屈肌腱粘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粘连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手术方法的改进、生物膜的应用及早期指屈肌腱被动运动等可降低肌腱粘连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指屈肌腱术后发生粘连,导致指间关节畸形、僵硬及手指功能障碍。我们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指屈肌腱修补术后发生粘连的49例患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安刚  路璐  卢憬  许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4040-4040
通过回顾52例儿童白内障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时机、术后弱视治疗与术后视力康复的关系。术后脱残率为59.3%,经弱视治疗后脱残率76.3%。不同年龄的手术脱残率也不同。提倡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强调随访,治疗弱视是恢复和巩固远期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手术中将纤维蛋白胶喷至漏气、渗血、血管残端和支气管残端等处。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平均漏气天数为0.14d,平均第1天引流量为273.5m1,平均第2天引流量为164.4ml,平均拔管时间为2.09d,术后胸管引流通畅未发现因蛋白胶脱落所致的胸管堵塞;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局部感染;远期随访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结论: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胆管术后结石残留再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胆管术后结石残留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镜取石22例;术中造影取石8例;再次手术取石10例,8例治愈;4例肝内胆管结石及行胆肠吻合术的2例未行进一步处理;2例失访。结论术前检查不完整,术中探查不够彻底及缺乏术中造影或应用不当是残石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前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术中系统探查、常规应用胆管造影、B超是预防残石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罗淑桂  张颖 《新医学》2004,35(6):364-365
目的:研究残角子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残角子宫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Ⅰ型残角子宫9例,Ⅱ型11例,Ⅲ型3例。Ⅰ型残角子宫内妊娠9例,Ⅱ型残角子宫内妊娠4例;残角子宫妊娠未破裂7例,破裂伴失血性休克6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2例,误诊率92%(12/13)。非妊娠残角子宫10例,其中Ⅱ型7例,均伴有严重周期性腹痛,均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妊娠残角子宫Ⅲ型3例,无症状2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另1例为宫内妊娠40周行剖宫产术时发现合并残角子宫。非妊娠残角子宫10例误诊率达9/10。所有23例残角子宫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残角子宫的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加深对残角子宫认识有助于提高术前确诊率。残角子宫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宜行残角子宫切除术并切除同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