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又称Bernhardt-Both综合征、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炎,是指股外侧皮神经(the Lateral femoral cutanous nerve,LFCN)在走行中受到周围异常组织卡压所产生的症候群。临床症状主要以股前外侧区皮肤麻木、疼痛为主,有灼热感者未有报道。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4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于髋关节后伸及久站久行时股前外侧区灼热感,进行性加重至发烫,患者异常难受,需立刻停止上述动作后缓解。右股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探讨其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记录到三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各波潜伏期与臂长有关。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m/s±7.5m/s,1.70m/s±0.40m/s,分别与A8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腕管综合征患者中A8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别为12.0m/s±5.6m/s和0.60m/s±0.10m/s。结论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能稳定、可靠引出;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8纤维和C纤维。腕管综合征患者C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 ,指导有效治疗。方法 报告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有 16例系肘管综合征 ,病侧肘上 肘下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为 2 0 .1± 13 .5m/s(P <0 .0 1) ,动作电位波型离散、波幅降低 ;尺神经指 -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SCV)为 14 .5± 2 1.4m/s(P <0 .0 1) ;外展小指肌及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 10例系尺管综合征 ,病侧尺神经MCV正常 ;尺神经指 -腕段SCV 40 .1± 16 .8m/s(P <0 .0 5 ) ;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可靠手段 ,可早期确诊、准确定位 ,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可提供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弥散性大脑白质萎缩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者,而大脑白质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仍未阐明。本试验对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慢性酒精中毒者的中枢感觉传导时间(CSCT)和磁共振成像(M RI)结果进行研究,探讨弥散性大脑白质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的联系。方法:35例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 M SE)≥24分,x±s为27.7±1.9]的慢性酒精中毒者、12例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M M SE<24分,x±s为20.3±2.7)的慢性酒精中毒者、1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M M SE为18.9±4.3)(病理对照组)和20例健康受试者(M M SE为28.5±1.6)(…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原发性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LFC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LFC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分散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麻木程度,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股外侧皮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序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侧皮神经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SCV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可减轻原发性LFCN的疼痛、麻木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电生理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26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21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和肌肉混合损害患者,以及20例正常受试者,检测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肌纤维传导速度、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结果肌病组患者9例呈肌源性肌电图异常改变,周围神经病组患者7例为神经源性改变,混合损害组患者中有4例同时出现两种类型改变.与正常对照受试者比较,各组患者神经肌肉颤抖值均增大(P<0.05),纤维密度增加(P<0.05),周围神经病组患者的神经肌肉颤抖值和纤维密度改变尤为显著(P<0.01).肌病组患者肌纤维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5),其余两组患者无显著变化(P>0.05).周围神经病和混合损害组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8例(82.35%).结论肌电图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帮助鉴别酒精中毒性肌病和周围神经病,肌纤维传导速度的异常可确定肌肉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二尖瓣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肺水肿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设计:临床病例对照试验。地点: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受试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且发展成肺水肿的住院患者(P组,病例组)和39例无合并症的心肌梗死患者(C组,对照组)。结果:P组患者的E波(77±20cm/s vs64±16cm/s,P=0.007)和E/A比值(1.5±1.0vs1.0±0.4,P=0.014)更高,E波减速时间更短(153±40m s vs196±53m s,P=0.001),射血分数更低(35%±10%vs49%±11%,P<0.001)。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尖瓣血流速度两组间无差异(Vp:36.2±11cm/s vs34.0…  相似文献   

8.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股外侧皮神经损害的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综合征。我们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本病2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28例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在21~48岁之间;病程最短者17天,最长者6年。皮肤感觉主要以疼痛、麻木,烧灼感,痛温觉减退。皮肤感觉异常的最小面积3 x3om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膈神经传导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uang L  Tang X  Xu X  Li B  Du H  Ji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52-154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在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方法 以表面电极在肋间隙处记录电刺激 4 4例ALS患者及 31例正常对照者颈部膈神经时产生的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之潜伏期和波幅。 2 8例ALS患者同时接受了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VC)测定。结果 ALS患者右、左侧膈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 (PDML)分别为 8 4ms± 2 2ms和 7 6ms± 1 4ms ,均较对照者延长 ,波幅对数为 2 6 8± 0 37,比对照者低 ;以右侧为例 ,PDML与 %FVC相关 ,但与临床呼吸困难无关 ;波幅与 %FVC和临床呼吸困难均无关。PDML阳性率 (47 7% )高于临床呼吸困难出现率(2 5 0 % )。结论 PDML是膈神经传导参数中反映ALS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但只有将其与膈肌运动诱发电位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结合 ,方能更全面揭示呼吸受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惠东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导致的骨和肌腱外露的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植皮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成活,切口为Ⅰ级愈合.切除的皮瓣面积范围为(8×9)~(12×22)cm.出现皮肤边缘坏死患者有2例,12例患者皮神经成功吻合,8例吻合效果不佳.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现象;2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瘢痕.感觉恢复情况:在行股外侧皮神经吻合的11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恢复至S2患者共4例,S3+共7例,其余9例未行股外侧皮神经吻合.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CI)是老年出现的选择性情节记忆缺陷,具有高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M CI患者比年龄相匹配对照者的长潜伏期听力诱发电位(P50)大,在本试验中,检验M CI患者增加的P50振幅是否伴随50m s附近发生的中潜伏期电位和(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方法:以两个刺激扫描速率(2/s,1/1.5s)记录年龄相匹配对照者(n=16)和M CI患者(n=17)的被动听力模式,而另一部分受试者则以刺激速度为1/3s记录。结果:与对照者不同,在所有刺激速率下,M CI患者的长潜伏期P50的振幅更大。基于不同刺激速率的N100振幅组间差异显著,两组间的中潜伏期…  相似文献   

12.
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自体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成人尸体 ,其中男性 12具 ,女性 3具 ,共 30侧下肢 ,经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 ,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浅出点横经 (2 .5 2± 0 .39)mm、长度 (2 3.2 7± 1.6 9)cm、浅出点距体表深度 (1.81± 0 .6 9)cm、分支有多条 ,股外侧皮神经浅出点横经 (1.92± 0 .5 5 )mm、长度 (9.6 6± 3.0 7)cm、浅出点距体表深度(0 .72± 0 .42 )cm ,分支有两条 ,股后皮神经小动脉数多于股外侧皮神经 ,但管径细小 ;寻找每条神经 ,都有一个可靠的手术部位。结论 根据移植需要 ,可从最佳位置获取所需长度和横径的股后及股外皮神经作移植供体。此二神经不适合带血管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12月DN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硫辛酸治疗,研究组给予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应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观感觉症状问卷评分(TSS)、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DNS)评估患者临床状况、主观症状、神经病变,检测患者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6.00(33/50),高于对照组54.0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CSS评分、TSS评分、MDNS评分分别为(6.25±0.96)分、(3.23±0.45)分、(17.64±1.82)分,均低于对照组(8.19±1.06)分、(4.15±0.51)分、(22.29±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分别为(48.46±3.15)m/s、(46.95±2.68) m/s、(47.24±2.31)m/s和(43.68±2.64)m/s,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3.90±2.73)m/s、(42.72±2.50) m/s、(42.58±2.29)m/s和(37.82±2.3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治疗老年DPN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吴超 《医学综述》2014,(8):1505-150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不同上肢神经受累情况及分布。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DPN组,62例无周围神经病的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所有患者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波幅(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比较不同组别、不同神经的传导指标。结果 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S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5±3.9)m/s vs(54.3±4.3)m/s]、[(44.2±4.8)m/s vs(51.2±5.8)m/s]、[(46.1±4.0)m/s vs(53.3±6.1)m/s](P<0.05);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M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6±5.5)m/s vs(54.3±4.2)m/s]、[(48.5±3.9)m/s vs(55.0±5.1)m/s]、[(48.9±4.6)m/s vs(53.1±4.8)m/s](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尺神经、桡神经(P<0.05),尺神经、桡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运动神经(P<0.05)。结论 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上肢神经以正中神经受累最为严重,而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缓冲功能的影响.方法口服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6.48±5.16)岁,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判断其大动脉缓冲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P=0.002 2,P=0.008 1);颈动脉-股动脉PWV显著降低[(13.60±2.31)m/s vs(11.89±2.11)m/s,P=0.041 6].结论氯沙坦不仅能良好地控制血压,亦能明显改善大动脉缓冲功能.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II可以直接刺激肌交感神经活动,能够促进肾上腺素能的交感神经递质传递。如果长期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型),可以降低肌交感神经活动,同时与压力感受器功能还有相互作用,能够缓和的调节高血压。肌交感神经活动从每分钟51.7±3.5下降到45.9±4.2(P=0.022),心脏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从3.2±1.3m s/m m H g增加到4.9±1.8m s/m m H g(P=0.007)。本研究首次在高血压患者中观察慢性AT1受体拮抗剂抑制肌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同时提高压力感受器功能。系统性高血压病中氯沙坦对肌交感神经活动和压力感受器功能的影响@Béchir M. …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面感觉异常,如蚁行感、麻木感、针刺感、烧灼感等。病因多种,现将我院31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3年。全部病例均有大腿前外侧面感觉异常,伴有局部皮肤改变、肌力减退、肌束震颤、肌强直和阵挛。其中因感染、中毒因素所致者8例,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所致者9例,由于肥胖、腹部肿瘤、妊娠子宫使股外侧皮神经物理性受压所致者10例,原因不明者4例。12 治疗方法:(1)毫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慢性腰背痛(CLBP)常伴有警觉、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用睡眠依赖性P50潜伏中期听觉诱发电位(AEP)来确定CLBP患者[伴或不伴有抑郁症(DEP)]是否存在P50电位量化指标异常。方法:根据M cGill疼痛问卷调查简表(M PQ-SF),分别以250m s、500m s和1000m s的刺激间期(ISI)记录P50电位的潜伏期、振幅以及对反复刺激的适应性。CLBP患者(n=42)分别与健康对照者(n=43)和只有DEP表现的患者(n=6)相比较。CLBP患者中有20例伴有D EP(CLBP+DEP),其中8例接受了抗抑郁治疗(CLBP+DEP+m ed),其余12例未进行抗抑郁治疗(CLB…  相似文献   

19.
3例患者在远距离步行及骑车后出现感觉异常性股痛(M P)的症状和体征,但未发现可引起M P的原因,如外伤及外源性的压迫。这3例患者经体感诱发电位证实均有股外侧皮神经的病变。本文推测在重复肌肉拉伸中出现的局部缺血导致的传导阻滞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原因。高强度运动后出现的感觉异常性股痛@Kho K.H. @Blijham P.J. @Zwarts M.J.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Institute of Neurology,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P.O. Box 9101, Nijmegen NL-6500HB, Netherlands,Dr. @陈云春…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较多见。作者观察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0~55岁,病程1月~30年,均为显性糖尿病。有植物神经症状者24例,呼吸差异常者16例,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平均为39.85±4.56m/s,而正常者14例为42.65±3.84m/s;30/15比值异常者12例为38.04±3.92m/s,正常者18例为43.18±3.57m/s(P<0.01);卧位血压差异常者5例为36.19±3.86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