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7例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等症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炎而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瑞巴派特联合埃索美拉唑组)61例和对照组(瑞巴派特组)56例,药物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和疗效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巴派特联合埃索美拉唑用于NSAIDs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瑞巴派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质子泵阻滞剂埃索美拉唑对颅脑损伤术后消化道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18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组(64例)和法莫替丁组(54例),术后分别应用埃索美拉唑和法莫替丁预防消化道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患者在颅脑损伤术后4周的相同时间点上的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法莫替丁组(P<0.05),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法莫替丁组(P<0.05),且埃索美拉唑组患者耐受良好,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法莫替丁组.结论 埃索美拉唑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患者防治胃粘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长期服用NSAIDs的127例风湿性疾病及骨关节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服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胃粘膜损伤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胃液pH值变化。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胃粘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液pH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能有效缓解长期服用NSAIDs患者上消化道症状,防治胃粘膜损伤,整体疗效优于法莫替丁。  相似文献   

4.
邓锦伟 《当代医学》2014,(1):146-147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壹丽安)对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7例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壹丽安组46例和埃索美拉唑组51例。其中壹丽安组采用10 mg/(次·d)艾普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采用40 mg/(次·d)埃索美拉唑治疗。用药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壹丽安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9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分别应用艾普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后,胃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壹丽安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2.61%和35.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壹丽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显著低于埃索美拉唑组的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服用艾普拉唑具有较好的保护胃黏膜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在埃索美拉唑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桥良  张志坚  林克荣 《医学争鸣》2007,28(17):1573-157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埃索美拉唑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乙醇诱导大鼠胃黏膜损伤前,预先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kg)灌胃,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4 mg/kg)、L-精氨酸(250 mg/kg)及D-精氨酸(250 mg/kg)静脉注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LDF)测定胃黏膜血流量(GMBF),镉粒还原和比色法测定胃黏膜和血浆NO-2/NO-3含量,并观察了胃黏膜损伤指数(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损伤组比,埃索美拉唑组大鼠UI降低(P《0.01),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1).预先用L-NAME处理后,埃索美拉唑保护胃黏膜损伤作用减弱;L-NAME抑制作用可被L-精氨酸拮抗,而不被D-精氨酸拮抗.向胃内灌注埃索美拉唑,可增加GMBF, 胃黏膜和血浆NO-2/NO-3,L-NAME可逆转这种作用,但对埃索美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埃索美拉唑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与NO有关,这一作用与抑制胃酸分泌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价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38例和法莫替丁对照组30例,二组均加用莫沙必利,疗程8周,比较二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埃索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治疗GERD8周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63.33%,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口服瑞巴派特片联合兰索拉唑片预防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最佳剂量和疗程,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连续选择行ESD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A组38例(标准治疗组,瑞巴派特300 mg/d+兰索拉唑30 mg/d,术前1周持续到术后8周),B组32例(加倍剂量组,瑞巴派特300 mg/d+兰索拉唑60 mg/d,术前1周持续到术后8周),C组30例(短程剂量组,瑞巴派特300 mg/d+兰索拉唑30 mg/d,术前1周持续到术后4周),对比术中及术后出血效果。结果:3组术中及术后48 h内、48 h后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溃疡愈合率、溃疡缩小直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300 mg/d+兰索拉唑30 mg/d,术前1周持续到术后4周可做为ESD减少出血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廖日斌  潘旻 《医学综述》2011,17(13):2030-2032
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对胃肠道黏膜的损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众多防治NSAIDs相关性胃肠道黏膜损伤的质子泵抑制药物中,埃索美拉唑作为全球第一个单一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以其相对独特的代谢途径,较其他质子泵抑制药物具有高效持久的抑酸效果,药物动力学稳定性高,个体差异小,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EMR)后医源性胃溃疡的有效性.方法 40例行EMR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23例,EMR术后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滴,每天1次,持续8周.法莫替丁组给予法莫替丁40 mg静滴,每天1次,持续2周.分别于EMR后1天,2周,4周,8周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EMR后溃疡大小变化、愈合情况及有无出血.结果 EMR术后1天,埃索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溃疡面积分别为(21.10±3.46)mm2、(20.28±3.41)mm2(P=0.991);术后2周,两组溃疡面积分别为(4.52±1.62)mm2、(7.95±2.40)mm2(P=0.043);术后4周,两组溃疡面积分别为(0.80±0.65)mm2、(3.71±1.71)mm2(P=0.001).术后1天,埃索美拉唑组创面出血发生率低于法莫替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 埃索美拉唑对EMR术后医源性胃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龙力  黄朝玲  蔡玉楣   《四川医学》2017,38(11):1266-1268
目的观察联用瑞巴派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Hp阳性的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试验组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瑞巴派特,服用14d以后仅服用雷贝拉唑4~6周,停药2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评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77.6%)根除效果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方案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根除幽门螺杆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