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多层面螺旋CT对62例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3D成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和骨折移位距离等,多平面重建可显示骨质的内部损失情况.结论螺旋CT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颌央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9例重症颌面部外伤病例,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CT工作站行多重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结果:轴位图象提供外伤的基本信息,MPR从任意平面全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3D可以观察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结论:螺旋CT MPR及3D弥补了轴位图象的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证明价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作用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Balance高速螺旋CT扫描机,对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后保留原始数据并进行后处理成像(MPR,SSD,MIP)。结果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直观地显示了23例中的51处颌面骨折,并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目、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颌面部骨的立体结构。结论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后处理成像不仅可提高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能直观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空间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于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6例颌面部复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 ,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显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更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X线、螺旋CT横断、3D及MPR技术证实的胫骨平台骨折9例。层厚2~5mm,螺距1,重建间隔1~2mm。结果9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和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9例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Ⅳ、Ⅴ型各1例。结论 螺旋CT3D和MPR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 ,MSCT)三维重建 (3D)结合多平面重建 (MPR)在膝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MSCT 3D成像技术。方法 利用多层面螺旋CT对 2 4例膝关节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扫描 ,并在ADW 3 .1后处理工作站进行 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3D成像可清晰显示膝关节骨折的部位 ,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 ,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移位的距离等[1] ,多平面重建可显示骨质内部的损伤情况。结论  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膝关节创伤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显示有颌面部骨折,16层螺旋CT的二维、三维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中单发性骨折43例,多发骨折17例;23例为粉碎性骨折,37例发生骨折移位。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15例,其中髁状突骨折8例;颧弓骨折15例,其中伴眼眶、鼻骨及副鼻窦骨折9例;上颌骨骨折17例,其中13例伴上颌窦前壁塌陷及眶下壁、鼻骨、碟骨、筛骨等多处骨折;单纯鼻骨骨折13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及3D-SSD与MPR、MIP、VR相结合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3D)及多平面重组(MPR)在颅面部骨折中的实用方法及技巧。方法:对6例颅面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保存原始数据后利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cd display,SSD)及容积重建显示法(volumctric redering,VR)进行3D图像处理。结果:三维立体图像能立体、多方位、确切地显示颅面部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情况。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对于显示颅面部复杂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依赖于原始资料的精确采集、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多种成像方法、技巧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VITREA2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及MPR重建。结果:28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5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的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特别是对一些复合的粉碎性骨折,SSD可以显示出畸形的立体形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的解剖及病理解剖关系,增加了影像的信息量,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大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72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形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MSCT薄层扫描,并均采用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法、多平面重建法和容积再现法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60例患者中单纯线型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18例;单纯性鼻骨骨折8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16例。CT三维成像均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以及空间关系。结论 MSCT重建图像对面部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外科及正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外科及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颌面部外伤 2 3例 ,口腔畸形 15例。外伤患者行矢状面、冠状面二维重建及骨表面三维重建 ;口腔畸形患者行上、下颌骨三维骨透明重建及口腔曲面重建 ,分析对比轴位图像和重建图像的表现。结果 :① 2 3例颌面骨折经重建后清楚显示骨折线及对位对线情况 ,尤其对于多发的复杂骨折的骨折线全貌、累及范围、颌面部凹陷情况一目了然 ,立体感强。② 15例口腔畸形经重建后清晰显示多生牙、阻生牙的位置、深度 ,及与周围牙齿的关系 ,明确牙弓畸形程度及牙齿拥挤、不齐程度。结论 :颌面部骨折及口腔畸形螺旋CT重建图像对于手术计划制定与实施、牙的矫形前设计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的表面遮盖法(SSD)、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icker公司PQ6000型螺旋CT机对4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在VOXELQ工作站上进行SSD、VR和MPR重建,观察骨折细节。结果40例骨折患者经临床确诊共发现85处骨折。40例病人中有11例为上颌骨骨折。在对85处骨折的显示中,MPR的显示率为81.2%(69/85),SSD的显示率为88.2%(75/85),VR的显示率为96.5%(82/85),3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显示率为98.8%(84/85)。在对11例上颌骨骨折类型的判断中,2D-CT的判断正确率为45.5%(5/11),SSD的判断正确率为100%(11/11),VR的判断正确率为90.9%(10/11)。对其进行χ2检验后,3种方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的3种显示方法联合使用较单一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分型价值和手术计划的制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oronal images reformatted from helical thin-section axial CT data obtain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Multiple fractures were created in nine cadaver heads by blunt trauma and were then evaluated using a late-generation helical CT scanner. Two neuroradiologists then independently evaluated the axial and reformatted coronal maxillofacial images. Subsequently, they reviewed the axial and direct coronal CT images, which were considered the criterion standard. RESULTS. A total of 87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 An experienced neuroradiologist failed to identify one displaced fracture and two nondisplaced fractures when evaluating the reformatted coronal and direct axial images for an overall sensitivity of 97%. A less experienced neuroradiologist failed to identify a total of five minimally displaced or nondisplaced fractures for an overall sensitivity of 94%. For each radiologis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ime required to interpret the direct versus the reformatted coronal images was seen. CONCLUSION. Interpretation of axial and reformatted coronal images resulted i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displaced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in cadaver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dded cost and radiation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incremental direct coronal CT may not be necessary for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and that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is protocol in live trauma patients is warranted. However, because nondisplaced fractures were not routinely detected using reformatted coronal image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linical suspicion will still also remain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need for further imaging.  相似文献   

17.
颌面外科及正畸中三维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在颌面外科和正畸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颌面部骨折55例,颌面部肿瘤14例,颌骨及牙发育畸形14例。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后进行骨的表面重建,肿瘤患者还行肿瘤区的多平面重建,颌骨畸形牙咬合错位者利用牙科软件行牙体的表面重建和牙根的多面重建。重建图像分别与原始轴位图、手术所见对照,并与正畸模型进行对照。结果:(1)55例颌面骨部折和14例颌面部肿瘤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的骨折、肿瘤部位与原始轴位图显示一致,与手术所见相符,而且立体感更强。(2)14例颌骨及牙发育畸形三维重建图像清楚显示颌骨畸形、牙咬合错位牙根方向的情况。根据三维图像制订、实施手术方案和短形正畸计划,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三维CT可准确地显示颌骨的病变,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立体感强,有助于颌面外科疾病的治疗、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牙科软件行牙的表面重建及牙根的多平面重建,能清楚地显示各个牙根的走向,为牙的矫形、种植术前计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