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4例、36眼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后囊破裂的病例经前段玻璃体切割,扩大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同种手术中未破后囊446例、472眼进行对比.结果术后36眼中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占95%;术后1月裸眼视力≥1.0者占62%,并趋于稳定.角膜散光术前为0.71±0.79D.术后30d、90d分别为0.78±0.81D、0.80±0.77D,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后囊破裂后经适当处理,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高度近视(眼轴长度28.61~33.95mm)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方法对白内障52例、74眼施行超声乳化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38眼,占51.4%,0.1~0.3者29眼,占39.2%,0.02~0.1者7眼,占9.4%,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占1.4%.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表面麻醉下行各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587例、625眼,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等.结果625眼表麻成功率为99.74%.术后1d和1月81.6%和92.0%的术眼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与常规麻醉无差异.结论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行,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视力恢复快,避免了球周或球后麻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50例(55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3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HTK〗评价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HTW〗方法〓〖HTK〗回顾分析34例(41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用药后眼压控制良好择期手术34眼、高眼压条件下急诊手术7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2个月~3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范围。〖HTW〗结果〓〖HTK〗术中、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1);眼压比入院接诊时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加深,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中有2眼术后半年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所有患者原狭窄房角增宽,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HTW〗结论〓〖HTK〗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28例(32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视力及眼压。结果 术后1周及12个月矫正视力提高30眼(93.75%)。25眼(78.13%)术后1周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7眼(29.91%)需加以抗青光眼药物治疗。2眼(6.25%)术后1个月眼压仍高,再次手术,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视力、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时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和虹膜周边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8例(42眼)作为研究组,按1∶5的比例从剩余患者中随机选取190例(215眼)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视力<20/200、 玻璃体积血和核分级。 结论 术前视力<20/200、 有玻璃体积血病史及晶状体核分级较高的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比率,分析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及手术对A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0眼并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及眼底,必要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术后第1天,BCVA<0.3者45眼(15.00%),≥0.3者255眼(85.00%);术后3个月,BCVA<0.3者18眼(6.00%),≥0.3者282眼(94.00%);②术后眼底正常者215眼,AMD 5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各2眼、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各1眼;③白内障术后AMD以早中期患者多见,晚期较少,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④白内障术前确诊合并AMD者11眼,术后3个月复查有1眼从早期发展至中期,余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34,P=0.890)。结论 AMD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眼底疾病,其次为DR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AMD的比率为18.67%,其中以早中期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AMD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且能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们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86眼, 观察了术前、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对41眼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平均眼压13.8 mmHg(9.6 ~17.8 mmHg),术后平均视力好于0.5(0.06~1.0).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