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手术治疗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1例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男28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标准是直视下解剖复位,且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的处理方案.应用改良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8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优24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85.4%.结论: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满意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对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与踝关节功能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踝关节功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来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40例踝关节骨折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7例,旋后内收型3例,旋前外展型2例,旋前外旋型6例,垂直压缩型(pilon骨折)2例。采用保守治疗1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0例。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估治疗结果。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伤、受伤至治疗时间、骨折类型等5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0例术后均获平均15个月(6~20个月)随访。按AOFAS评分平均97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后踝关节功能的主要预后因素是骨折类型,应主要根据这个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0年4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成人后踝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旋后-外旋型28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前-外展型8例。采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率,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6~7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按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96分(78~100分),优41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后踝骨折的微创术式,具有骨折愈合快,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后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年龄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6月~2003年2月采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5个月,平均30个月。本组4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90.4%。5例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占9.6%,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预后影响最大因素是骨折的部位及类型,其次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情况和患者年龄。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可莸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Pilon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复杂Pilon骨折32例,根据Reudi-Allowger分型,Ⅱ型20例、Ⅲ型12例,其中10例为开放性骨折,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及分期治疗等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踝关节功能按Mazur系统评估,其中优20例,良6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1.2%.结论:复杂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骨折的手术方法,评估手术疗效。方法自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对33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男15例,女18例;年龄22~71岁,平均42岁;右侧17例,左侧16例。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5个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不连。2例出现伤口感染。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3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8%。结论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应行手术治疗,术中体位设置合理,内固定方法得当,骨折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3~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优19例,良8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0%.疗效满意.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竖强的内固定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牛建军 《医学信息》2010,23(14):2427-242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3~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优19例,良8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0%。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坚强的内固定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总结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以提高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5月,共治疗pilon骨折32例,按Ruedi-Allgower分型,I型3例,II型17型,III型12例,其中18例合并腓骨骨折。开放性骨折7例,均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25例,受伤至行手术时间为7~14天,平均8.6天。27例行钢板内固定,5例行有限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合并腓骨骨折均使用直型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比较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年。结果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无深部感染病例发生。结论正确评估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类型,是掌握手术时机和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获取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Pilon 骨折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随访胫骨Pilon骨折46例,平均随访18.2个月.骨折根据Ruedi和Allgow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9例.跟骨牵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1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16例.结果按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1例,良22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71.7%.结论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局部的软组织条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复位的质量、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早期的康复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Pilon骨折的适宜手术方法及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对2006年8月~2011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75例 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不同手术方法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采用 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组(P<0.05);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1).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和恰当的手术时机在 Pilon骨折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而骨折类型和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是选择手术方法和确定手术时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修复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本院采用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修复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12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片、CT检查,均行切开复位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8例,良4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好,可以为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景: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中内踝骨折十分多见,对该类骨折的修复方式有多种,常用也是较为传统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随着骨折修复的理念转变,目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日趋流行,然而两种方式的疗效对比仍需大量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纳入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单纯内踝骨折患者63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中27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29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满意率为100%。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以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的大多是闭合复位外固定的方式,但往往无法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患者局部肿胀消退之后容易出现再移位的情况。因此,临床开始积极的利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对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以恢复患足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克氏针置入内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解放军八十八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进行研究,均实施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利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踝-后足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与结论:入组的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经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达到“好”的有30例,达到“较好”的有10例,评分为“差”的有2例,且此2例患者为受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情况较差者。37例患者在治疗后4-6个月即开始负重行走;3例患者存在轻微疼痛,以及一定的功能受限情况,可维持基本正常的行走步态;其余2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无法正常负重行走。表明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克氏针置入内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32侧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分析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8~34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7侧,良10侧,可3侧,差2侧,优良率为81%。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柱理论指导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5月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36.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踝关节按形态分为三柱;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三柱均累及,其中外侧柱损伤54处,中间柱韧带损伤26处,中间柱撕脱骨折28处,内侧柱韧带损伤31处,内侧柱骨折23处。54例患者根据损伤的不同柱别选择入路行内固定治疗,其中固定两柱26例,固定三柱28例。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骨折复位固定后综合评价采用改良Baird和Jackson评估标准。结果 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13.6周),疼痛VAS评分为0~6分(平均1.4分),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 82~100分,平均96分。综合疗效评定 :优52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踝关节骨折三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三柱损伤后固定两柱可以达到稳定下胫腓联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1例少见的距下关节内侧脱位伴距骨后突骨折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探讨距骨后突周围解剖、距下关节内侧脱位伴距骨后突骨折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25岁男性距下关节内侧脱位伴距骨后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中,以“距下关节脱位/subtalar dislocation”和“距骨后突骨折/posterior process fracture of talus”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10月前有关距下关节脱位伴距骨后突骨折的相关文献,共纳入6篇6例距下关节脱位伴距骨后突骨折的英文文献报道和1篇1例中文文献报道;结合本例诊治过程,总结该损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文1例青年男性因车祸伤致右足内翻畸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正侧位X线平片示右距下关节内侧脱位伴后踝游离骨块,急诊行右距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急诊术后X线片示距骨外旋,CT平扫示距跟关节间隙增宽、距骨后突骨折、足舟骨撕脱骨折,择期行右距下关节脱位伴距骨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择期手术后距下关节及距骨后突复位良好,随访6个月患者踝关节活动可,未诉疼痛。结合文献报道的7例,共8例距下关节脱位伴距骨后突骨折,男7例、女1例,年龄17~52岁,均表现为伤后足内翻畸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X线示距胫关节稳定,足内翻、距下关节内侧脱位,后踝存在游离骨折块;治疗以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手术方式;距骨后突解剖复位并石膏固定者术后功能恢复好,无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当足遭受跖屈内翻暴力时距下关节可发生内侧脱位,同时距骨后突遭受距跟韧带的牵拉暴力形成撕脱骨折。距下关节脱位合并无移位或移位≤2 mm的距骨后突骨折可保守治疗,合并距骨后突骨折移位>2 mm应手术治疗,有症状的陈旧性骨折可在关节镜下切除骨折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手术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 方法 对1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术后对病人的资料进行随访、分析。 结果 随访时间11~45个月,平均24.7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本组病例中优6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6.47%。 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手术修复三角韧带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