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搏动性耳鸣     
耳鸣症状常见,但与心搏节律同步少见。搏动性耳鸣可能为患者仅有的主诉,也可能伴有其他临床表现。其:耳鸣的音调、响度及持续时间各异。病因很多,一般分为动脉性与非动脉性两大类。动脉性原因:①动静脉分流:枕或耳后动脉与横窦之间的动静脉交通。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畸形的动静脉交通。较少见的有脑膜中动脉后支与岩上窦交通,颌内动脉与静脉的交通,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瘘交通。动静脉瘘的原因有外伤、炎症或先天性因素,这类耳鸣常伴有杂  相似文献   

2.
报道3例,复习11例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本文3例为老年患者,经颈动脉造影证实,表现为枕动脉扩张、侧窦静脉扩张、由枕动脉供应的大动静脉畸形、侧窦静脉充盈与枕动脉呈动静脉交通等。3例经手术结扎枕动脉后耳鸣消失。血管畸形致搏动性耳鸣,病变常累及枕动脉,形成之动静脉瘘多为先天性,可在50~70岁出现症状。检查时于患侧乳突部可闻杂音,  相似文献   

3.
作者们报告了3例耳前区外伤后血管损伤的患者,均出现搏动性耳鸣,示有外伤性动静脉瘘。它可于单纯挫伤后或外伤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现,经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动静脉瘘依组织损伤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颞骨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又称搏动性血肿;另一类为真性动脉瘤。前者限定在血管外膜,后者之壁与一般动脉壁相似,但很少见。颞部动脉或动静脉的动脉瘤的发生原因,50年来大量文献证明是因外伤或因运动、头发移植和颞颌关节成形术引起。颞-颧区或耳前区的挫伤或血管损伤破裂,均可引起动脉瘤。肿块多表现在耳屏前区、颞顶骨区或腮腺区,位于眶缘外的肿块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般认为是耳石器的疾患。其临床表现为:(1)由于改变头位出现旋转性头晕。(2)眩晕发作时常有旋转成份占优势的位置性眼震;有潜伏期;有疲劳现象。(3)无与眩晕有直接联系的耳蜗症状或中枢神经症状。颈前庭综合征一般认为是由于颈部扭转或头与躯干某种特定的位置关系而发病,可能是因为颈椎或颈肌对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的机械性压迫,引起血管运动反射,影响动脉供血,导致眩晕发作。椎动脉起点周围交感神经丛剥离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颈瘘以手术切除为上策,且切除务需彻底,盖术时若有瘘管组织残存,即可贻留复发之隐患,致使手术效果功亏一篑。但鉴于整个瘘管各段直径常不一致,且多有侧突及侧支,故术前探查及术中分离均甚困难。为此,作者采取了  相似文献   

6.
在耳鼻咽喉科临床,因颈深部感染而致血管糜烂大出血、严重而顽固经鼻腔填塞亦不能控制的鼻衄、头颈和颅面外伤及骨折的大出血的紧急止血,和颈动脉颈段、岩骨段、颅内段动脉瘤、动静脉瘘的治疗,恶性肿瘤侵蚀血管的一并切除,以及为控制晚期恶性肿瘤血运和预防头颈部大手术的过多失血等等目的,往往采取紧急或选择性颈动脉血管的结扎术,包括:颈外动脉结扎术,颈内动脉结扎术和颈总动脉结扎术。颈部血管结扎,不论颈外或颈总或颈内动脉,特别是后二者的结扎,容易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并发症;以颈内动脉结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最大,尤在高龄、患动脉硬化或低血压的病人进行此项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然而,临床上作选择性颈总动脉结扎的病人中,有60%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而紧急结扎者也有12%无后遗症,表明此等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高流量动静脉畸形(AVM)和动静脉疾(AVF)在上领部、下颌部和耳前区少见。它常因鼻出血、耳出血或拔牙时引起致命性大出血。AVM或AVF用经导管栓塞已成为手术或姑息治疗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辅助手段。邻近颌面部血管性病变供血血管(即颈外动脉或颌内动脉)结扎常不成功,此由于供血血管的侧支补充,或主要血管径路已闭塞而不能经导管再作栓塞。有的在反复施行硬化剂或血管粘合剂检塞血管,若再出血则妨碍再用经导管栓塞操作。该作者应用金属线图对欲栓塞的血管直接穿刺后,送入线因达到阻断血管获得成功。报告AVMI例和AVFZ例…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所有颈廓清术中,术后并发乳糜瘘者占1—2%。本文分析12例,多发于左侧颈廓清术中,但本组25%发于右侧。75%的病人于术中已发现有乳糜瘘,并作了处理,但术后仍出现瘘管。术后乳糜瘘的治疗可分为二类:小的瘘管可用加压包扎及反复吸引治疗;如经保守治疗不愈者,应在早期进行探查,并作瘘管的结扎。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瘘管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平时无症状,继发感染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或瘢痕,需行瘘管摘除术方能根治。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感染状态,甚  相似文献   

10.
甲状舌管囊肿与瘘管,是颈部最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因其发生于颈中线,故又称先天性颈中线囊肿和瘘管[1].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颈内静脉缺如甚为少见。笔者近日在为一颌下腺癌患者施行颈清扫术时,偶然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 男,54岁。以左颌下无痛性肿块渐进性增大10年于1998年6月4日入院,既往无同侧颈部外伤、手术史。左颌下腺可触及3cm×4cm肿块,质硬;肿块针吸活检,病理确诊为“左颌下腺粘液表皮样癌。”1998年6月8日于颈丛阻滞麻醉下行左颈Ⅰ~Ⅲ区淋巴清扫术,术中显露左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内、外动脉,上界平下颌角,下界抵环状软骨下缘,前界为颈部带状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在该区域内未发现颈内静脉及其各属支;…  相似文献   

12.
颈交感神经鞘瘤CT表现与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术前诊断颈交感神经鞘瘤(SSN)的价值。〖HTW〗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颈交感神经鞘瘤患者的CT资料。分别对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强化作出判断。重点分析在CT轴面上SSN与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对照研究病变的定位与手术所见。结果 肿块均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结构呈受压推移改变。10例表现为内密度不均,不均匀强化。6例表现为低密度区内散在不规则结节状、云团状或烟雾状高密度强化影。CT增强扫描示10例次颈总动脉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的前半侧; 16例次颈内动脉被推移于肿瘤的外半周的偏后侧。14例显示颈内静脉受压、变形并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颈内静脉皆移位于颈总(内)动脉的外后;动静脉相互靠近或分离不超过90°。手术中所见血管移位关系与此相一致。结论 CT仍能较准确地反映颈交感神经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等原有的解剖定位关系。根据典型血管移位关系对本病作出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颌面部血管畸形合并颅内外异常交通支的临床资料及特点,为避免脑异位栓塞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对有适应证的120例颌面部血管畸形行患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及供瘤动脉栓塞治疗中14例合并颅内外动脉异常交通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9例栓塞前,5例栓塞后发现颅内外存在异常交通支,占同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例的11.7%(14/120),其中枕-椎动脉交通11例,咽升-椎动脉交通1例,颌内-眼动脉交通2例。14例中蔓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9例,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4例,葡萄酒色斑并巨唇症1例。结论当颌面部血管畸形合并颅内外异常交通支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相似文献   

14.
鼓室内异常血管较常见的是高位颈静脉球及镫骨动脉的残留。先天性动脉畸形引起的中耳异常血管近年来常有报道,例如舌动脉的残留-颈鼓动脉和下鼓室动脉—就是颈内动脉灌注不足时的吻合支,这种颈外与颈内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往往表现为中耳腔内的异常血管,与颈内动脉先天性萎缩或椎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良有关。报道1例8岁女性患者,主诉间歇性搏动性耳鸣、眩晕或脑缺血症状病史。耳镜检查经鼓膜可见下鼓室有一红色搏动性肿物。鼓膜颜色及外观正常,听力和其它耳科检查均正常。高分辨率CT显示鼓室内异常软组织影,突出于鼓岬表面并与鼓膜…  相似文献   

15.
犬喉移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有关犬喉的颈部肌肉,喉的主要供血来源和回流静脉、分析犬喉血液循环的主要通道,测量相关血和的管径,以探讨吻合血管的选择,设计喉再植或移植的血管吻合方式。提出两侧颈总动脉颅甲动脉及颈外静脉的颅喉静脉,喉奇静脉是犬喉血液循环的主要通道,移植时可选择带有颅甲动脉的颈总动脉和两侧的颈外静脉作为吻合血管,单一颅甲动脉可以维持犬喉的血供。  相似文献   

16.
喉科学     
980202犬喉移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朱立新…//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7,11(6)一255~一257 观察有关犬喉的颈部肌肉、喉的主要供血来源和回流静脉,分析犬喉血液循环的主要通道,测量相关血管的管径,以探讨吻合血管的选择,设计喉再植或移植的血管吻合方式。提出两侧颈总动脉的颅甲动脉及颈外静脉的颅喉静脉、喉奇静脉(通过舌骨静脉弓)是犬喉血液循环的主要通道,移植时可选择带有颅甲动脉的颈总动脉和两侧的颈外静脉作为吻合血管;单一颅甲动脉可以维持犬喉的血供。参8(曾凡)980203人喉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显示/章 明…//解剖学杂志一1997,20(3)一…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994年该作者诊治迷走神经鞘膜瘤(SVN)5例,交感链神经鞘膜瘤(SCSC)4例。患者主诉为颈部无痛性肿块。术前均行超声波检查及CT扫描,SVN及SCSC各2例还做了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采用SMHZ传感器者5例,采用7.SMHZ传感器者4例。肿瘤的位置与颈部血管的关系分别用超声波、CT、MRI来估价。被检血管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肿物是否位于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之间或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之间对诊断最有价值。SVN位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之间使动静脉间的间隔扩…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7岁。出生后即发现颈前左下方有一逐渐增大的包块,1岁时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后经反复换药抗炎治疗,切口一直不愈合,间断溢脓,进流汁时有液体渗出,但无食物残渣。1995年7月患者就诊我院外科以“颈段食道皮肤疹”收入院,请我科行食道镜检查食道内未见瘘口,X线碘油吞服造影见碘油从左侧梨状窝流入颈部软组织内。瘘管口注射碘油造影见:瘘管向颈上内方深部走行,而转入我科。查体:一般情况好,颈软、甲状腺及气管未见异常。左侧锁骨上窝锁骨中点上方有一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瘢痕增生,可挤出少许脓性分泌物。 气管…  相似文献   

19.
耳鸣可分为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和非搏动性耳鸣(non-pulsatile tinnitus,NPT),以非搏动性耳鸣为多见,搏动性耳鸣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1]。搏动性耳鸣多由血管因素导致[2],主要是由于血管狭窄或不规则导致的血流紊乱引起,根据血管来源可分为动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和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3]。动脉源性致病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和动脉瘤、颅底及颞骨血管性肿瘤、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及颅外动脉瘤、心输出  相似文献   

20.
合并颅内外动脉异常交通支的颌面部血管畸形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颌面部血管畸形合并颅内外异常交通支的临床资料及特点,为避免脑异位栓塞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对有适应证的120例颌面部血管畸形行患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及供瘤动脉栓塞治疗中14例合并颅内外动脉异常交通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中9例栓塞前,5例栓塞后发现颅内外存在异常交通支,占同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例的11.7%(14/120),其中枕椎动脉交通11例,咽升-椎动脉交通1例,颌内-眼动脉交通2例。14例中蔓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9例,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4例,葡萄酒色斑并巨唇症1例。结论 当颌面部血管畸形合并颅内外异常交通支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 action angiography,DSA) 优良的血管造影下,充分超选择插管,采用3F微导管在设法避开异常交通支后,进行供瘤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